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愈多,思考的问题愈复杂,各种烦恼也就接踵而至。虽然有人“愿做快乐的猪,不做痛苦的哲学家”,但我还是抵挡不住该死的好奇心的驱使,任由自己的求知欲泛滥。哲学家成不了,哲学问题却思考了不少。激荡的思维横冲直撞,像脱缰的野马,打着艺术的幌子,意气风发地追寻着自己也不太确定的理想。
从此远离了快乐的“伊甸园”,远离了“不惑”,自我流放到一个遥远的孤岛。
“我们从何处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人们探索已久的哲学问题。“伊甸园”的生活是何其美好,我们还能回去吗?也许,不弄明白这个问题,就永远无法回去。记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也开始思索,开始试着直面“生死”的话题,孔老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老庄的“看破名利,看破生死”都没能成为我的“心灵鸡汤”,如何面对死亡,如何看待生死?这是个问题,任凭我想破脑袋也没能理出头绪。
本来没指望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几天却偶然从几位博友关于“葬礼音乐”的美文中觅得良药,从迷雾中发现了一点光亮,一丝气息。
看来我得听听“葬礼进行曲”,也许每个人都需要听听“葬礼进行曲”。
肖邦、李斯特,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马勒,还有老巴赫,不管你钟情于哪位作曲家,钟情于他们的哪首作品,你都能通过聆听获得心灵的洗礼。你能窥探作曲家的内心,契合作曲家的心境,在冥冥中与他们交流,讨论超越生死的话题。久久悬而未决的困惑终于找到了答案,我仿佛置身莽林,宇宙的洪流贯穿身体,曾经郁积于心的一切忧愁与怨恨被全然忘却,我的灵魂被净化,心中无比宁静。
遥想生命的尽头,虽然按概率原理我还会有三四十个年头的光阴,但这一天终会来临。想着那一天,我正在参加自己的葬礼,我静静的躺在大厅的中央,周围是陪伴着自己的亲人,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我听到了来自天堂的声音,那就是我刚刚欣赏过的“葬礼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