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这篇已经有些日子了,原因是孩子这阶段突然恋上了钢琴,每天主动练琴时间不会少于45分钟。放学回家放下书包找点东西吃吃后,就会去和钢琴玩一会,饭前饭后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弹,晚间做功课,中间休息时间她也会出来弹一曲,貌似弹钢琴成了她的另类休息,有时睡前她穿着睡衣还要弹上一会,很享受的样子,现在她完全处于与钢琴的“热恋”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这个当妈的看了自然心里美滋滋的,钢琴没有成为她的负担,反而成为她释放情绪,放松心情的好伙伴, 这是我当初同意她学琴的初衷。不过筱慧之前和钢琴的关系可是不咋的,现在怎么就爱上了呢?没不想明白这其中的因为所以。或许把筱慧学琴的过程写下来,大家能看出其中的缘由。
记的读幼儿园的时候筱慧提出要学钢琴,和她反复确认她会认真学习之后我们买了一台钢琴给她,结果可想而知,她不喜欢那个很凶巴巴的老师,不愿意练琴。在学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她去幼儿园住读,钢琴没法学了,但是又希望她不要把之前学的都忘干净了,所以我请了一个音乐学院大一的学生,每周来陪她玩一次钢琴,小老师会教她一点,也会弹好听曲子给她听,两人也会说点小话,这样的状况持续了2年,一直到她幼儿园毕业。
小学不住读了,以为她可以开始学琴了,没想到她在开学前严肃的和我们提出:“要上小学了,功课很多,先不学钢琴吧。”“小学一年级还功课多,以后可是会越来越多的,那么你以后就不再想学了?!”我被她的所谓理由气昏。她很笃定的说:“不会的,等我习惯了小学生活,就开始学。”哎,谁信啊,不过我还是很尊重她的想法,答应了。整个一年级她没碰过钢琴。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家要搬去北京,想着搬钢琴好费钱的,打算送人,她这下着急了,哭着央求:“我会学的,二年级我就会学的。”于是又尊重了她一会,钢琴被搬去了北京,在那里她说到做到了,开始学琴。只是学的很被动,这期间我也为练琴和她发过火,生过气,大致是想着之前交了那么多学费,她就学的这么心不在焉,太对不起我们了。磕磕绊绊的终于在二年级的时候考过了二级。
这期间我看到一本,书名字好像是《别做聪明的傻瓜》,里面讲到一个概念:生活中的沉默成本,比如已经买回家的钢琴,已经交出去的学费,它让我明白不能以沉默成本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该继续学钢琴,学或不学,成本都已经“沉默”,是否继续的依据该是孩子本身,而不是花出去的钱。
这事想明白后,在三年级在武汉学习时我找了一个可以上门教的老师,说好如果我们周末有活动课程就取消,如果老师有事情课程也可以取消。教的,和学的都很轻松没有压力,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了两年,她考出了六级,之后她嫌那些考级曲子太生涩,不好听 ,可不可以学别的?这个要求听起来很合理,我没打算培养音乐工作者,只是想着她长大了多个爱好,自然就答应了。这样她更自在了,不再考级,学的都是老师弹过而觉得好听的曲子。那是我平时都不在叨叨她弹琴的事,完全靠她自觉,有时间就练一下,没时间就不练。
现在我们回到上海,她读初中了,想着她该更没时间练琴,也就没再给她请老师,按照她现在的状况如果想学就可以自己学着弹了。一个月前她见声乐老师弹的一手好钢琴,看的眼睛都放光,我知道她眼馋,但是我没言语,末了她自己和老师说现在没人教她钢琴,她想学的,于是声乐老师给她带了一本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学习钢琴的快乐日子,两手合不好的时候,她居然还知道上网找视频听着,看着学。
在学习任务更重的初中,筱慧之所以会选择再次捡起钢琴来自学,我想是我始终没让她和钢琴结仇有关。他们虽然忽远忽近,但是一直以一种相对友善的关系维系着,现在她长大了,懂得去欣赏音乐的美,她会给我将这些曲子背后的音乐故事,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也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