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已连续看过数遍,虽明知只是一个虚构的传奇,却依旧感动得热泪盈眶。海上钢琴师虽不存在,但如海上钢琴师一般纯粹的艺术家与精神追求者,却并非虚构。他们的天才与执着,对纯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以及难为世俗理解的孤独与悲剧命运,在《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真正的艺术家,必定视艺术为生命,甚至比生命更宝贵。要理解真正的艺术家,就无法将艺术与他们本人分开,是艺术让人他们成为区别于凡人的独特生命。坐在钢琴面前的他,风流倜傥,无所不能,手在琴上,心游天外。音乐是展示他汪洋恣肆天纵之才的生命语言。他是真正的大师,早已达到随心所欲人琴合一的化境。很难想象无音乐之贝多芬,无绘画之梵高,无诗歌之海涅,将是何等平庸无奇乃至乏味可憎之人。惟有在艺术面前,他们的存在才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这是绝世高手才有的天才与潇洒。
真正的艺术家,无所谓天下第一,万众瞩目。与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的傲慢自大不同,海上钢琴师在听到对手的美妙演奏时,不禁为之鼓掌流泪。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有如此博大的胸怀,而谢利还处在借艺术争名夺利的阶段,远未到达真正的巅峰。而他,即使是在战时,没有人跳舞,没有人做他的听众,他依旧在弹,习惯如此,自得其乐。从艺者有三重境界:一为趋世媚俗,二为愤世嫉俗,三为遗世忘俗。真正的艺术家,活在属于自己稳固而宁静的艺术世界,把艺术的独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视为生命的全部,对于外部环境的一切,他们有一种近乎冷漠的宽容与超然,这是绝世高手才有的纯粹与超越。
真正的艺术家,无所谓前途无量,名利双收。当唱片商要将他音乐带到岸上时,他可以毫不犹豫拿走唱片,放弃所谓的名利双收,前途无量,只是斩钉截铁的留下一句“我和我的音乐从不分离”。对他而言,音乐才是真正的自己,是他最为珍视的东西,他不会将生命托付给自己并无兴趣的陆地世界,更不会让物欲横流的世界毁了他的音乐。真正的艺术家,当他创作出绝世作品时的满足感,是任何世俗名利都无法取代的,纵使他的作品无一人理解与知晓,仅凭作品诞生时登峰造极的美感和前无古人的境界,便能使他们为之感动、为之流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孤标傲世的,为艺术而生的他们,不容看到自己的纯粹追求被熙攘俗世玷污,在常人的价值观里,他们总显得那样格格不入,这是绝世高手才有的孤独寂寞与无人理解。
真正的艺术家,他们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使命,他们永不登上现实的陆地,只为守住自己精神的家园。对于充满欲望的陆地,他其实并无兴趣,唯一一次下船的冲动,是因为他真的对那女孩动了情,但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即便是爱情,在艺术追求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他在下船时一定会回头。这并不存在战胜自我的挣扎,而是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肯定不愿丢掉他最珍视的东西。有限的选择,才能成就无限的艺术。没有尽头的陆地,只会成为埋葬艺术天才的墓地,若是真的下船,他将失掉灵感,失掉自己,失掉音乐,生不如死。也只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才能成全艺术家永恒的高贵与纯粹。
当最后一缕斜阳射入船舱,海上钢琴师修长的双手悬空弹奏着那首无名曲,那一刻,他是如此的专注坦然。真正的天才是偶落凡尘的精灵,本不属于俗世,死亡是艺术生命的成全与升华,是艺术追求的必然选择。真正的艺术家是超越生死的。对于艺术的殉道让他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又何必为之叹息呢?
海上钢琴家的命运,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深思的哲学命题:一个生如夏花般绚烂而孤芳自赏独自绽放,死若秋叶般静美而悄无声息遗世凋零的艺术家,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按照世俗标准,一个从未留下印记也根本无人知晓的艺术家,再伟大也等于从未有过;但在哲人眼里,世间一切,但凡存在过,就永远存在了,就算没有任何痕迹,刹那存在本身就已经是永恒。梭罗如果不写《瓦尔登湖》,孔子若不被历代统治者利用,他们依然平静安宁的度过了富有意义的一生。而如他们一般未曾留名于世的处士隐者、世外高人,究竟又有多少呢?可见名声是多么外在而虚妄的东西啊!“人生是重大的,你明白吗?”,“我在有限的海上用有限的琴键演奏无限美妙的音乐,这里才是我的人生”。海上钢琴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即便死也死的无限坦然,他早已看透人世的繁华与没落,辉煌与凄凉。在本是重大的人生中,我们究竟将多少时间,虚度在了那些看似重要,但其实并不重大的事情上了?哪怕浪费,我们也应该将短暂的一生,浪费得更有意义些呀!海上钢琴师一生一世都绝对尊崇于他的艺术信仰和内心世界,从来没有辜负与虚度过自己的生命,他在音乐与大海中获得了永生。而岸上我们,又当如何寻找永恒而诗意的栖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