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秋的晚上,我披着皎洁的月色,走进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聆听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古琴独奏音乐会。场内座无虚席,有各地远道而来的古琴爱好者,还有不少外国友人。自习古琴半年多,终于有机会见识琴家现场操缦,对我而言格外的珍惜。
今春,我有缘得到一床古琴,抚琴拨弦,爱不释手,便兴冲冲到音乐书店买了两张古琴教学DVD。几个月来,认真学起了抹、挑、勾、剔、吟、猱、绰、注……竟也学会了“秋风辞”、“良宵引”、“酒狂”、“阳关三叠”等曲子。学古琴闻琴声竟有些痴迷了,家中音响时时送出美妙的古琴音乐;找来资料学习,了解古琴各种流派和各位前辈琴家;为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欣喜。古琴,为我的退休生活增加了些许亮色。
当我获悉这场古琴独奏音乐会的信息,赶紧打电话到票务中心,幸运地订到最后一张票。
一曲“渔樵问答”,旋律委婉而动人,渔夫和樵夫在绿水青山中悠然自得,此问彼答,琴声古朴、宽和、多有变化,犹如诗人浅吟低唱,恰似展开了一幅激流奔浪、高山峡谷的浓墨淡彩国画图卷。古琴唯有七弦十三徽,长仅一米二、宽仅二十厘米,简简单单地成就了一座音乐宝库。
幼时读历史,就知道古琴曲“广陵散”,知道这首曲子是古琴曲中最难演绎的,戴晓莲老师把它作为压轴曲目,整首曲子千回百转,俯仰啸傲,大气磅礴、凛若锵然。林黛玉对贾宝玉讲述“琴道”:“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在喧闹的都市里,古琴音乐用它的超凡脱俗,使现场每个人的心灵得到抚慰和净化。
祖先为中华民族留下传统文化的精华,诸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琴棋书画等艺术瑰宝,历经千百年大浪淘沙依然灿若星辰。陪伴千百年中国文明史发展的古琴艺术,同样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一张琴桌、一床古琴,没有布景、没有华丽的服饰,戴晓莲独奏音乐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在鲜花簇拥中结束。我独自走出艺术中心,漫步在宽阔干净的街道上,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希望更多的人同我一样,能在无比美妙的古琴声韵中舒缓自己的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