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张传世的老琴,往往有几种形状的断纹相间,如龟背断中杂以牛毛断,偶尔还会有梅花断。或大蛇腹之间杂以小蛇腹、流水断等等,故其琴面极为漂亮,深为琴家和收藏家所珍爱。一些传世的唐琴,其断纹之美妙佳丽,其漆色的温润雅致,宛似出自鬼斧神工。见到它的,无论好之者还是非好之者,没有不爱慕的,皆不忍释手。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圣遗音”琴为蛇腹断间细牛毛断,“飞泉”琴为蛇腹断间冰裂断纹。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唐“枯木龙吟”琴为小蛇腹间冰纹断,局部杂以牛毛断,十分漂亮。湖南省博物馆藏唐代“独幽”琴则为蛇腹兼牛毛断。山东省博物馆藏唐代“宝袭”琴为小蛇腹断兼流水断。四川省博物馆藏北宋“石涧敲冰”琴,为小蛇腹纹间以龟背纹。
古琴的断纹,作为古琴岁月之见证,其时间愈久,则断纹愈多。一般清中期以后的琴,很少有断纹出现。然而,鉴定古琴的年代,虽以断纹为重,但也并不绝对。因为,断纹的出现,和气候、髹漆工艺等均有关系。尤其是古琴的漆胎,一般来说,要是漆胎薄,比较容易起断纹。瓦灰胎比较松脆,比鹿角霜胎和八宝灰胎容易起断纹。因此,假如一张传世老琴是用纯鹿角霜胎,又比较厚的话,那么其琴体的断纹就更显珍贵了。反之,要是用比较薄的瓦灰胎,起断纹后往往易成片剥落,很难修理,故不为琴家所重。
古琴作伪者,常以伪制断纹为要务,但伪制的方法各不相同。古时候有的用信州薄连纸先漆一层,再在上面加上灰纸,断则有纹。有的在冬季用猛火烘琴到非常热的时候,裹以冰雪,激变成纹。也有在造琴的时候,把鸡子白放于灰中,涂上漆,作成之后,再用甑蒸,然后悬在干燥的地方,干后即裂,有断纹。还有用小刀在琴面上刻纹后再罩漆。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仿制假断纹的手法更为多样,也更为逼真。但伪制的断纹,终有人工之斧痕,和历经岁月沧桑而在琴面形成的自然断纹,自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