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知识>

汪英俊谈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6-03-14  

  汪英俊:《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出版座谈笔会暨古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述评

  2011年9月16日上午,由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出版座谈笔会暨古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院图书馆二楼会议室正式开幕。会议由人文学院刘承华院长主持,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伟冬教授到会并致开幕词。与会代表的主体由知名学者与琴人组成。校外邀请的学者有: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音乐系主任、福建师大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耀华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秦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廷信教授、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小龙博士等。校内伍国栋、居其宏、管建华、李立新、范晓峰、杨曦帆等专家也参加会议的讨论。特邀与会的琴人代表有中国古琴学会会长、虞山琴社社长朱晞先生、中国古琴学会培训中心主任、南京幽兰琴社社长马杰先生、广陵琴派传承人、著名斫琴师、扬州南风琴社社长马维衡先生、扬州龙吟乐器厂厂长单卫林先生、南京著名古琴收藏家、琴人陶艺先生等。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一书系南京艺术学院施咏教授在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刘承华教授)出站报告(优秀等级)基础上修改而成。为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古琴子课题成果,受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并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出版计划,交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11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通过对梅庵、广陵、虞山、浙派、蜀派、金陵、中州等七个琴派下的近三十个琴社、琴馆的古琴保护传承现状的实地考查,逐一调查了各琴社的生态发展环境、运行机制、相关流派琴乐的保护现状;还从理论层面对当代古琴的传播、传承、保护与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会议期间施咏教授介绍课题研究及著述的基本情况,同时,大家也对著述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并由此引发对当代古琴保护现状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对策。现述评如下:

  一

  在会前通读了著述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对该著述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就总体而言,对《弦外之音》一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这是一本较为客观公允记录当代中国古琴保护的著作,填补了这一个领域的空白。

  (一)著述写作特征

  根据与会专家的发言整理,可将该著作总结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立足田野

  作为一本冠名“实录”且部分兼有调查报告性质的著述,专家们对《弦外之音》一书首先给予肯定的是其较为扎实的田野工作实践基础。对于该书成书过程中作者所做的大量的调查工作(五省、七琴派、三十个琴社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与调查),给予了一致的肯定与嘉许。

  伍国栋:“该书的特色是和民族音乐学紧密相连,能够把田野考察作为全书的基础,我觉得是非常有实践性的。尽管这个调查还要深入,但在研究中有的放矢地根据现状做了很多琴社的调查,相较以往多据琴谱文献来进行的研究,类似工作还是很少的。”王小龙博士则作为该著述部分调查活动的陪同者,认为该书作为一个青年学者的个人行为,其精神尤为难能可贵。特别是前半部分的调查资料非常翔实、观点鲜明。应该说是做了一个就当前而言前无古人的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2.态度客观

  作为非琴界、局外人的身份属性,著述作者拥有了双重的视角与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也是为与会专家加以强调肯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琴会会长朱晞先生谈到:现在很多古琴调查的文章都是已经下了结论再把材料往里面套,而《弦外之音》一书是在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总结出作者自己的一些独立而客观的看法,     对我以及琴会的工作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广陵琴家马维衡认为该著述“把当今古琴健康的,不健康的,都大胆地写出来了。”南京琴人陶艺则认为著述反映了琴界的实际状况,并说出大多数琴人们想说但又尚未说出的话。

  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冯锦文处长也对此给予了类似的肯定:“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当前社会人文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古琴文化的传承同样也融汇在这样的一个现象当中。难能可贵的在于《弦外之音》一书中已经在充分地关注并反映了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的热点问题,该书的调查和定位是准确的。”

  3.视野开阔

  与会专家还肯定了著述以较为开阔的视野关注了传统古琴研究中较少关注的领域。如王耀华教授发言:“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以其较新的视角关注了很多新的领域,如古琴的现代大众传播中的概况及其负面偏误,古琴网络传播的概况与特点,古琴的国际交流、古琴即兴演奏,以及关于古琴与商业的关系等问题,都是以往的相关研究中较少涉及的领域。”

  (二)著述的问题与不足

  与会专家还就著述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伍国栋:著述中还应关注古琴保护与其他乐种保护之间有无区别?如何突出古琴保护的特殊性?否则这个问题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处于大众化的普适性的理论框架。可以考虑在音乐遗产保护的理论中建立一个保护与发展的层次论。

  王耀华:对于著述理论篇中所提出的“古琴传承中的发展”章节,如时代的发展、固守和交融,以及当代保护传承的构想等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挖。将会对当代古琴保护中如何处理传承创新这两个关系都会有所启发,我们的古琴音乐才能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居其宏教授对著述下篇第四章古琴发展篇第一节中“古琴亦作时代曲”的标题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时代曲”在近现代音乐史上另有狭义的特指(代指流行歌曲),建议予以修改或再加一个注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三)著述的总体评价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该著述还存在着些许问题。但就总体而言,大家对《弦外之音》一书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在总结发言中说:“相对1956年査阜西先生所进行的全国性的古琴调查,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后做的古琴现状的调查,虽然两者在背景与成就等方面不具备可比性,但却具有一致的取向。可能它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花了功夫做的一件事情。至少提出并回答了琴界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答案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学术著作本身的价值取向,就这一点上来讲,这份报告是有价值的。将会对未来所有关注琴学的人产生其作用与影响。”

  冯锦文处长也从其政府工作的层面表示:“《弦外之音》一书的出版非常及时反映出古琴艺术在当代社会的现状,书中反映出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问题对我们未来思考如何对古琴艺术进行保护传承起到警觉和提示的作用。将对我们的工作实践起到理论上的指导和建议作用。”

  大家还一致期待当代琴学的调研以这本书为开端,呼唤更多地立足实地调查、言之有物的琴学著述问世。

  二

  针对当前古琴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展开学术讨论也是本次论坛的另一重要议题,特别是由《弦外之音》一书所实地调查所引发反映出来当前琴界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一)转型期的社会冲击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前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处于重大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现今,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古琴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琴乐主要依托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消失,琴乐急速衰退。

  对此,冯锦文处长提出:古琴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文人精英这个阶层,而是变成一个社会化、世俗化、商业化的一个音乐样式在当代传播,这与古琴艺术传统的属性特征是有悖了。

  针对这一现象,冯锦文认为:古琴现在已经上升到人类共同的传统音乐文化财富,其保护工作已经上升为一种历史使命了,要求我们要对得起历史,还要对得起国际社会给予我们的这个认同和称谓。并提出了若干具体的举措:将着手和省内一些综合性大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由省文化厅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和省内的各文化区属地高校之间合作建立非遗教育教学与研究基地,根据所在区域非遗项目来开展研究。以便把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得古琴的非遗保护工作更加理性、更有成效。

  (二)琴乐保护中文化与音乐本体的关系琴乐保护工作的实质重点到底是什么?琴乐保护中文化与音乐本体的关系如何?也是与会专家热烈讨论并期待达成共识的一个热点问题。专家对当前社会上少数琴人打着文化的幌子,过分强调古琴的文化背景,而忽视古琴音乐本体。甚至利用公众对古琴文化遗产的尊重与崇拜心理,或焚香、或着汉服、戴古帽、摇纸扇……,利用很多表面的道具装饰,而在大众面前树立“古琴风水大师”形象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对如何真正深入研究古琴音乐的相关文化提出了要求。

  秦序:古琴保护的重中之重应该是音乐。因为古琴申报书上我们写的不是古琴,也不是古琴文化,而是古琴音乐,联合国通告的也是古琴音乐。固然古琴有文化,我们写申报书时也写了很多文化的东西,论证了古琴深厚的文化背景,但是保护的核心仍然是艺术,我们首先应该抓住的是古琴的音乐艺术,文化要不要?要!但文化是抽象的,它是融合在音乐中,举手投足之间都会融合着一种文化。所以最终还是需要有好的演奏来震撼人、感染人。

  成公亮:当前琴界有一种“装神弄鬼”的现象,一弹琴就动辄把哲学、美学搬出来,弹琴反而变得不是很重要了。喝的茶很好,讲的话很哲学,就是不愿意在真正的弹琴上下工夫。琴乐传承不去弹奏,而光靠嘴讲是说不过去的,这样最后能接受你的都只是一些附庸风雅的人。

  (三)琴人道德

  在古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中,传承人是一个最为关键、重要的环节,但在新的琴乐环境下,琴人素质修养不甚理想,鱼龙混杂的现状也会直接影响着琴乐精神内涵的传递。

  伍国栋:古琴传承中有文化精神的传播,但这一点很多琴人没有做到。所谓“琴人相轻”,老一辈琴家虽然有琴派之分,但是他们相互非常地尊重,因为维系琴人存在的不是琴人本身,而是古琴的文化精神,如果我们把琴乐的文化精神丢了,琴人也就变成匠人了。

  乔建中:当代琴人应该向查阜西为首的老一辈琴家学习,琴界应该更好地团结、合作,排除个人、门派偏见,扛起琴学的大旗。一人扛不起来两个人来扛,三个人四个人来扛。就当前而言,如果还只是个人拿一张琴到处去演奏是不够的。应该我们大家合起来抗这面大旗,做点事情。50年代琴学就是“三人一所”,即一个“人”(査阜西)、一个“会”(北京古琴研究会)、一个“所”(音乐研究所),三者是非常良性的一个三角关系。今天,中国琴会应该起到这个作用,团结大家,推动这个事业发展。专家们在发言中都热切地期待在当代的琴乐传承中出现更多具备高尚琴德的琴人,在当代重构、回归传统琴学中最为本真、美好的精神实质。

  (四)琴乐商品化

  当前琴乐的商品化也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存在,在此进程中,也会使得琴乐高雅的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一时纠缠不清而难以分解。在此期间,是借非遗保护来商业炒作,还是在合理的商业利润下驱动琴乐传播的良性循环?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也是与会代表关注的另一热点。

  马维衡:在利益的驱动的下,古琴课也出现了团购的现象,几十、上百个人来学的打折速成班。为利益所驱,艺术的品位下降了。必须要处理好商品经济下的琴乐传承的多重关系,在遗产继承与市场运营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临界点。

  (五)古琴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在当前的古琴保护中,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协调解决古琴的小众高端文化品格与当代传承的大众化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当代古琴传承模式构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马维衡:其实古琴的保护是一个“多轨制”,在琴乐的传承中,吸取一些文化好像输血一样的,之前是需要验血的。要看血型是否相溶,古琴的发展也是的,不能乱接受新的东西,不能把古琴艺术的格调庸俗化。更不能为了刻意投其(大众)所好而降格以求媚俗。

  所以,在当下的古琴保护传承中,需要寻觅新的欣赏阶层,但并不意味着古琴必须降低格调迎合当下的大众口味。而要在深入理解古琴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持古琴传承的高品格特性。

  (六)琴乐保护工作的深层化

  古琴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深化,以更好地传承琴乐的文化精神核心价值,也是会议讨论的归结点。

  朱晞:古代文人的士大夫精神底基厚实,不是像有些琴人简单化的理解去背一个《三字经》、《弟子规》那些表面的东西,我们要从本质上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目前主要工作定位在打谱,一本本的古谱去打,一本本的发现问题,逐步改进。打谱中要把每个流派的曲目做最精细的分析,研究流派之间在音乐本体上的差异所在。

  马维衡:琴乐的研习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急于求成不得。现在的古琴传承光靠琴社、琴馆还是不够的,虽然可以培养出很多古琴爱好者,但是难出大家。即使是音乐学院专业教学也是不成功的,培养了很多熟练的操练工匠!古琴的味道没有出来,缺失文化底蕴。

  所以,在琴乐的保护中,深入研究本体的机构差异,关注其深层文化结构,是每一个传承人都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

  回溯自古琴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近年各种冠以古琴保护论坛、古琴学术研讨会的活动亦不在少数。此次会议与之前的古琴保护论坛不同之处在于,随着近年古琴保护工作的日益推进,在诸多成绩的背后,也不可避免相应地产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此次论坛即是对近几年来琴乐保护工作的一次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古琴保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琴乐保护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这几年的保护工作该如何评价?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下一步应该如何做?古琴保护存在着哪些特殊性和规律性?这些问题并不是只凭对一些现象的了解就能回答准确的,而是需要对它进行认真扎实地调查研究。”所幸,立足实地调查并上升理论阐述的《弦外之音》一书的问世,也作为此次论坛召开的一个契机,提供了我们对琴乐保护工作进一步再思考、再发现的思路。

  会议期间,众专家、琴人云集金陵,共济一堂,畅所欲言。无论是该书的出版还是论坛的召开都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琴乐保护工作为初衷,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理论价值,也将对中国古琴保护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在会议临将结束时大家所共同期待:在今后下一本有关古琴现状调查实录著述出版的时候,今天会议中所提及、批评的琴界的不良现象都行将消失,呈现的将是一种健康良好的状态。

  古琴传承美好的未来拭目可待。

相关文章 推荐

汪英俊谈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
人气:94
古琴知识
汪英俊谈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

大家都在看

古琴名曲谱《猗兰》春草堂琴谱

古琴名曲谱《猗兰》春草堂琴谱

古琴名曲谱《猗兰》春草堂琴谱...

古琴乐谱 160 阅读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曲终》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曲终》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qǔzhōng 曲终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曲终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或作 。意同操终。...

古琴教程 74 阅读

访谈录 | 李祥霆:艺术不是分毫不差,艺术注重个性表达

访谈录 | 李祥霆:艺术不是分毫不差,艺术注重个性表达

古琴演奏家 李祥霆 先生 Q:李老师,感谢您担任本次古琴艺术展演职业组的评委,请您谈谈参赛选手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吧。 李:职业组的比赛,演奏者既然是以从事古琴职业的身份来参赛,首先要有熟练的演奏技巧,其次...

古琴知识 150 阅读

古琴通用谱字减字《换》古琴指法减字

古琴通用谱字减字《换》古琴指法减字

hun 换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换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换指按弦或换指弹弦,用此换字,与左手指法中的唤不同。...

古琴指法 199 阅读

吴梅芳古琴【梧叶舞秋风】

吴梅芳古琴【梧叶舞秋风】

《梧叶舞秋风》的曲作者是清初的庄臻凤。乐曲通过写秋风萧索、梧叶凋零之景,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怀。全曲旋律细致曲折,疏密呼应,盖写秋意萧飒,静听桐叶摇落之意。乐曲虽短,但余味无穷。 庄臻凤在他出刊......

古琴演奏视频 188 阅读

谈谈对青少年学习古琴的看法

谈谈对青少年学习古琴的看法

[导读]纵观当今乐坛,民族乐器演奏者的年龄跨度往往是很大的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等等,莫不如此。奏者既有年富力强的,也有年迈的,更有许多稚嫩的少年儿童,其中有些少年儿童还具有相当高的...

古琴教程 286 阅读

古琴节奏谱字《缓作》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节奏谱字《缓作》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huǎnzu 缓作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缓作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数声或数句应缓弹时,用这两字旁注于正字的右侧。 缓作、急作的程度,视前后的音节而定。古法云:首段宜缓,中段宜急,末段又宜缓。...

古琴教程 197 阅读

古琴日常收琴修琴八大技巧

古琴日常收琴修琴八大技巧

一、琴几多用半方条桌。如遇起坐行走,稍不留心每致跌磕。今本斋桌样以条桌镶嵌琴砖,或一头、或两头,开一方孔。可容护轸入内。宽则以小榍塞之。稳当至极。桌下调絃,依然便易。如遇珊瑚玉轸...

古琴维护保养 109 阅读

蜀派古琴简介 蜀派人员介绍

蜀派古琴简介 蜀派人员介绍

【蜀派】 蜀派又称川派。蜀地自古人杰地灵,文风炽盛,故其古琴学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的。汉代司马相如以琴桃卓文君,早已成佳话。 宋元时期,蜀地文人弹琴风气依然很盛。如苏轼,文同等,都是四川人,并在蜀地...

古琴名家 173 阅读

古琴美文|五音调五脏,古琴可养生

古琴美文|五音调五脏,古琴可养生

琴,又称七弦琴,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为伏羲所造。古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它那清幽脱俗的声音早已和悠久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和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美学,伦...

古琴知识 167 阅读

传统古琴谱【梅花三弄】吴景略

传统古琴谱【梅花三弄】吴景略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公元1...

古琴乐谱 101 阅读

古琴名家档案《唐尧和虞舜》历代琴人传

古琴名家档案《唐尧和虞舜》历代琴人传

唐尧和虞舜是五帝之中最有名的两位,以至于古人一形容世道好,就说这是尧天舜日,想要原谅一个人就说人非尧舜,谁能尽善?意思就是只有尧、舜才是完人,其他人怎能尽善尽美呢?文人士大夫一说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致...

古琴名家 60 阅读

古琴节奏谱字《轻》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节奏谱字《轻》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qīng 轻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轻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某声某句宜轻弹时,用此字旁注正字的右侧。...

古琴教程 132 阅读

古琴名家加吹坛大家演奏视频欣赏

古琴名家加吹坛大家演奏视频欣赏

古琴名家加吹坛大家演奏视频欣赏...

古琴演奏视频 10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