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为深秋,其含“寒露”和“霜降”。古人所叹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兮雁南归”肃杀之气甚重。如果说初秋、仲秋更多的是天朗气清、水天一色、陶令菊白、霜林红染等如诗如画的景色的话,在深秋所呈现的则更多的是西风凌冽、草木衰败、北雁南飞的荒寒景象了。
《平沙落雁》最早见于明朱常淓所编纂的《古音正宗》(1643年),原名为《雁落平沙》,以后一百余家琴谱莫不收载,是古琴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琴曲。
琴家乐于演奏这一曲,大概是因为它所表现的天高气爽、雁阵翔集、天机自然的境界,恰与琴之和静淡远的精神境界最相契合吧。前人解释此曲意境的解题破不乏精彩的文字,兹略采其说,简述如下:
琴曲开始的泛音段落,第二段的长猱,就营造出了一个极静谧旷远的境界,宛若秋高气爽,沙平水静,俄顷如见雁阵凌云渡江而来,继而空际盘旋,回环瞻顾,上下颉颃,渐翔渐近;四、五两段,是欲落未落,参差高下,或落而复起,待群雁俱落之后,一时暂得安静;第六段则既落之后,或惊而复鸣,或翼响扑拍,继而江天暮霭,群动俱息,惟闻孤雁数声哀鸣而已。全区旋律优美,又复抑扬顿挫,起伏照应,层次分明。描摹雁群飞鸣翔集、起落聚散之情,最为传神,手挥徵弦,真有一派天机,目送归鸿之趣。
——摘自《琴上月令》丁承运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