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介绍
傣族演奏家龚全国
龚全国1950年出生,男,傣族,德宏梁河县芒东镇那勐人。1972年参加梁河县文工队。1973年进入德宏州民族歌舞团。在1979年云南省创作节目调演中,他的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震动了春城舞台,令外国朋友赞口不绝。
从1980年开始,他那美妙动听的葫芦丝旋律,飘出云岭高原,飘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8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葫芦丝演奏优秀表演奖。1982年在全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中荣获葫芦丝、象脚鼓表演一等奖。1983年,被国家民委、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同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演出团赴内蒙、宁夏、青海、广东等地演出,所到之处,皆受欢迎。1984~1986年曾两度赴日本访问演出,所演奏的代表曲目《竹林深处》、《德宏美》,被日本广播电台列为专题节目播放。1987年到云南艺术学院深造,两年学习期间撰写的《浅谈葫芦丝的演奏艺术》论文,受到了好评。近两年来,他又相继改革成功德宏傣族民间乐器金角琴(牛角琴)、象脚鼓琴、链琴等。1991年4月赴泰国演出中,金角琴、葫芦丝,还有德宏景颇族民间乐器吐良的演奏,深受泰国人民欢迎。1991年中秋节,在参加香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期间,他一人便独奏了4种民族乐器,使香港观众耳目一新,高度评价。他不但能演奏,且多数独奏曲皆为自己所创作。其所创作的代表曲目有: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与人合作)、《德宏美》、《十二马》、《晚霞》、《进新房》、《心里话》;象脚鼓琴独奏《赶摆之夜》;金角琴独奏《泼水节》、《石林曲》;吐良独奏《守包谷》;竹筒琴独奏《童年》;锥琴独奏《小河边》等。
傣族葫芦丝作曲家龚加铭
龚加铭,男,傣族,生于1950年,梁河县遮岛镇人,二级作曲家,龚加铭自动受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爱好器乐演奏。龚加铭1996年参加梁河县文工队,1984年任梁河县文工队队长,1987年调入德宏州剧团。在梁河工作期间,
他大量收集了民间文化素材创作,在葫芦丝独奏作品创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创作了葫芦丝独奏曲《银泡下的刀光》(景颇族)、《节日的德昂山》(德昂族)、《可爱的小象》(少儿乐曲)等大量作品。其中:1979年在梁河期间创作的《节日德昂山》成为葫芦丝演奏者们的保留曲目,其业绩被收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
葫芦丝王子哏德全
哏德全,男,傣族,1958年出生于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哏德全生长于葫芦丝文化的沃土,从小就受到葫芦艺术熏陶,他年少时就从师于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和制作,青年时一边在糖厂工作一边虚心向县、州、省内的专业文艺工作者求教,吸收各方面知识营养。凭着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他潜心钻研制作与演奏技巧,初步对制作步骤做了规范,并在葫芦丝调类的分规和葫芦丝音域的扩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哏德全在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中作出的主要贡献有:①规范了葫芦丝的制作,不断改良和创新了葫芦丝调类的分归和音域的扩展,总结出了一套规范化制作葫芦丝的经验。如制作各种调类的葫芦丝C调和D调需要多长的主管、副管,多大直径的葫芦,主管的粗细,主管的音孔间距及制作的音高等都作了批配和界定。他把葫芦丝的高音类分为小G调、小F调、小bE调、小C调、小D调;中音类分为:bB调、A调;低音类分为:大G调、大F调、大bE调、大D调;、大C调、大bB调。哏德全在葫芦丝音域的扩展上也做出了重大的探索和改进,他将传统葫芦丝的8音域(46712356)扩展到11个音域(34567123456),后又从11个音域扩展到13个音域(3456712345671)。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员。2000年、2003年,哏德全分别在昆明和勐养创建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他工作室2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是他的徒弟,为葫芦丝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