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in' in the wind》,这是美国民谣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作者是Bob Dylan,原作者是被公认为民歌一代宗师的 Bob Dylan,不过第一个把它唱红的却是 Peter, Paul & Mary叁重唱,并且在1963年夺得全美排行的亚军。
这首歌的歌词于2016年10月13日作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blowing in the wind创作背景
尽管 Bob Dylan的创作内涵受到了肯定,他的歌喉却实在不讨喜,因此他早期的好些作品都是借由其他艺人的歌声才成名的,其中又以 Peter, Paul & Mary功劳最大,连续唱红了好几首他的作品。这支叁重唱也是美国民歌史上最重要的团体之一,除了完美的和声之外,叁位团员积极参与各种抗议的群众运动,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信念跟态度跟他们的歌声一样出名。他们成立于 1961年,“Blowin' in the Wind”也是他们藉以成名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虽然“Blowin' in the Wind”的时代背景是越战时期的美国社会,但是这首歌的意境却可以说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同时始终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当东欧与中东各地战火频传、当国人为政府与某些民间企业的不当措施采取激烈抗争手段的时候,总是令人不禁又想起这首歌曲。解决争端的方法其实显而易见,就像是飞扬在风中一样,只是有几人肯去倾听呢? 这首歌也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出现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所有参战国都元气大伤,美国也不例外。五十年代,美国为了在冷战中占得上风而参与了越战,却令自己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泥潭,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派遣子弟兵远渡重洋,前往越南战场,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因此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反战的热潮。在这同时,民歌也开始在全美各地校园流行起来,许多知识青年不仅利用他们所创作的民歌发表抗议的声音,更积极的加入示威的群众运动。这首歌写于1962年,当时美国在越战的形势并不乐观,政府为了争夺国际地位不顾本国人民的意愿将更多士兵送入越南,目睹自己同胞满怀爱国热情地参军入伍却为了不必要的战争断送了性命,迪伦用他不卑不亢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思考,为无数同样不满的美国人发声。望世人能以和平而理性的态度来解决争端,不要再对世间的不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再让无辜的人们继续丧生在战火之中。
Bob Dylan在传奇性的民歌宗师Woody Guthrie启迪下进入民歌界,很快的以独特的风格在格林威治村以及各大校园受到注意。1962年四月,他以深具内涵的创作技巧谱出“Blowing in the Wind”的时候,才是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这是他最早的“抗议歌曲”,对人们传统观念中“男子汉”的定义提出了质疑,希望世人能以和平而理性的态度来解决争端,不要再对世间的不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再让无辜的人们继续丧生在战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