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不准主要都是乐器本身的问题为主!调整一下乐器或者换另外一只音准的就可以妥善的解决!比如演奏钢琴、弹奏吉它、吹奏口琴等乐器时,如果出现音不准现象,找个调律师或者借助校音器调整一下就能解决问题了,一般都不是演奏者的原因是乐器本身出现的问题。
但是对于陶笛这种乐器,可不一定是这个样子了。(按语:其实这也正是陶笛表现方式的特色之处)就算陶笛本身在音准方面可能没有问题,但往往因吹奏所使用气息的强弱不同,口型的正确与否,都会使陶笛在同一个指位上产生音高上的差别,甚至是很大的音高差别。在任何陶笛的同一个指位上,使用差别较大的强度不同的气息吹奏,能相应的发出超过3度甚至更大范围的几个音阶,这是非常典型的,充分证明了气息的强弱,陶笛吹奏过程中音准的表现上起着重要作用。
即使吹奏者没有刻意使用如此忽强忽弱气息来吹奏,但只要气息上有一些变化,都会导致陶笛吹奏音高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吹奏陶笛时,要强调根据自己手中的陶笛去摸索和寻找适合的稳定性和气流强度的配合。
场景:有过其他乐器基础的朋友刚接触到陶埙,拿起来吹几遍,便会断言:这只埙音不准!另有接话说了:“我认识一个会吹埙的,人家说,埙哪里有准的!准的就不叫埙了!”所以也有一种说法,陶笛(埙)没有一个是非常准的,其实就是指他的音准只是适合一个特定的范畴(特定的吹奏方式和气息特点)说到这里,不是鼓励陶笛的制作者大可放开对音准的严谨校对,对于制作者来说,把音准调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尽量缩小误差也是不能马虎的。
有些接触陶笛时间很短的朋友已经可以吹奏出不少歌曲了,而且有些已经吹的很熟悉,指法顺畅,还附上了打音、颤音等吹奏技巧,但是往往夹杂着跑调的乐句,以至于另有一些可以听得出来错误的朋友会觉得陶笛吹着玩玩还可以,要是当作正规演奏的做乐器估计不成!而有些吹奏者自己也会偶然觉得,这种东西其实真的不好,吹了这么久了,音准还是这样这样不稳定,怎么说也应该是陶笛的问题了!
当我们熟悉了最初的指法,过完了陶笛初体验之瘾后,如果想要进步,就要着力于嘴型和气息的正确配合了,它会首当其冲的干涉到陶笛的音准,同时影响陶笛的音色和音质。吹奏陶笛时,口腔充分放松,喉部打开和平常自然说话的状态一样。吹口放置在唇内齿外,搁在下嘴唇上,吹口不要含入太多。这样既避免了让舌头无意堵住气流的进口而导致发音憋闷,也不会影响到舌头在吹奏过程中做出一些基本弹吐动作。
12孔陶笛高、中、低不同音区的气息特点是:以全按1的指法为例,算上小孔的671234为低音区,56712为中音区,最后的几个音34为高音区。在陶笛的吹奏过程中,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色和音量,还有陶笛制作者调音时的偏好,对气息的流速和流量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吹奏低音区时,呼出的气流要比中、高音区的发音所需的气流更松、更缓,尤其是当12个音孔全部按住的时候。吹奏中音区的音,所需的气流流速比低音区的流速稍大一些,流量也有所增大。高音区因为放开的音孔孔洞面积变得更大,单位时间内就需要更多的气体流量才能支持其发出正常的乐音,同时关于音区的区分并不是很绝对的,在吹奏的整体过程中,气息的变化应该是比较均匀的加强。而变化过程的力度调节,是需要吹奏者根据自己手中的陶笛,经过反复的试吹才能确定其正确的方式的!
陶笛吹奏过程中音准方面的的解决办法:首先,运指要准确肯定,很多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因为记谱不清晰,吹的过程中又懒得停下认真确认,久而久之养成了蜻蜓点水敷衍了事的不好习惯,经常会下意识的在演奏过程存在很多意识模糊一带而过的音阶,出现严重音差问题。
以前在一些音乐教材上看到一个练习气息的方法:在眼前方挂上一张薄纸条,呼气时把气吹到纸条的下角,把纸条吹的飘起来。吹出的气流要均匀、强度变化要尽量一致。不能时强时弱、气息要连续。直到能轻易的控制纸条向前飘动稳定在一个位置上有规矩的地抖动,说明气息运用的很平稳。再把这种呼吸的感觉转移到到陶笛上练习,用稳定、干净的陶笛声音作为目标,不断调整、修正气息的变化,找到最佳的发音点。
综上所述,了解上面的各种方法策略,相信大家能有一个很不错的陶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