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大成殿陶埙(2件)
时代:清
藏地:曲阜孔庙大成殿
来源:曲阜孔庙大成殿旧藏
河南
·南召老坟坡陶埙
时代:仰韶文化
藏地:南召县文化馆
考古资料:1956年原南召县文化局局长寇金昌采集于泰山庙乡下店村老坟坡遗址。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面积3.7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地面暴露遗物甚多,发现有红衣黑彩陶钵、白衣黑彩陶盆、夹砂灰陶鼎、陶罐以及石斧等。
lang=EN-US>7.2、上径2.2、底径4.4厘米。埙体呈鸡卵形,素面无纹,以手捏制而成。顶有吹口,口径2.2厘米。一侧下部有音孔两个,孔径0.2厘米。
·郑州大河村陶埙
时代:仰韶文化
藏地:郑州市博物馆(器号:H40:1)
考古资料:1972年出土于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中第40号灰坑内。大河村遗址为一处典型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曾经过多次发掘,被称之为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第40号灰坑出于第4层中,属于仰韶文化晚期。
·尉氏桐刘陶埙
时代:龙山文化
藏地:尉氏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总号1047,分号F568)
考古资料:80年代出土于尉氏县桐刘遗址内。桐刘位于尉氏县西南25千米的大马乡南,为一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面积约1.8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8米。出土大量的灰陶或夹砂红陶,器形有鬲、罐、盘、碗等,还有石斧、石铲、石球等。陶埙出土于该遗址的文化层中,其时代当属龙山文化时期。
指法全闭开1孔开2孔全开
音高#a2-13#a2+10a2-47#c3+49
·郑州旮旯王陶埙
时代:龙山文化
藏地:河南省博物馆(原编号C20T50:2)
考古资料:1958年出土于郑州市旧城西南6.5千米的旮旯王遗址中。该遗址包括龙山和商代两种文化遗存,自1956年至1958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进行多次文物发掘。陶埙在1958年发掘时在第50号探沟内出土。
·偃师二里头陶埙
时代:二里头文化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IIT113③:24)
考古资料:1960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自196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对该遗址进行过多次发掘,出土遗物丰富,并有大型宫殿建筑遗存。从出土遗物分析其年代,上限晚于河南龙山文化,下限早于郑州二里岗商代文化。遗址堆积可分早、中、晚三期,陶埙出自探方113的第三层,属于二里头文化中期。
·郑州铭功路陶埙
时代:商
藏地:郑州市博物馆(原编号C-9-T:110)
考古资料:1958年5月出土于郑州铭功路商代遗址中的一条灰沟内。
·安阳刘家庄北121号墓陶埙(4件)
时代:商代殷墟二期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M121:10-A、B、C、D)
考古资料:1988年出土于安阳刘家庄北121号墓。该墓为长方竖穴形,有棺椁。随葬品有陶器5件,铜戈1以及贝等。4件陶埙皆出自墓主肩部东侧棺外椁内。
·安阳后岗12号墓陶埙
时代:商代殷墟二期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91M12:016)
考古资料:1991年出土于安阳后岗12号墓。该墓为两个墓道的“中”字形大墓,被盗严重,仅在腰坑中残留铜鼎、石戚各一件。陶埙发现在被扰乱的填土中,同时发现有铜戈、铜镞、铜马饰,玉器、石器、骨器等。
·殷墟妇好墓陶埙(3件)
时代:商代殷墟二期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M5:9、30、303)
考古资料:1976年春出土于安阳殷墟小屯村北的妇好墓内。妇好墓为一大型墓葬,南北长5.6、宽4.0米。随葬遗物非常丰富,有大型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石器63件,宝石制品47件,骨器564件,象牙器皿3件以及陶器、蚌器、货贝数千件。其中许多青铜器上都铸有铭文,从铭文中得知墓主为妇好,是商代盘庚的配偶之一。出土的乐器除陶埙3件外还有石磬5件,编铙5件。
·五音孔陶埙
时代:商
藏地:河南省博物馆
来源:收集品(豫300)
·洛阳机瓦厂五音孔陶埙(2件)
时代:西周
藏地:洛阳市博物馆
考古资料:1964年出土于洛阳机瓦厂的341号墓内。该墓是在乡民制作砖瓦时发现的,墓群位于今洛阳市老城北郊邙山南麓地方国营砖瓦厂附近。自1964年以来共发掘西周时期墓葬400余座。
·红陶刻花埙
时代:商
藏地:河南省博物馆(0068)
考古资料:1954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移交,出土地点不详。从陶制和纹饰方面看,似为商代遗物。
·新郑热电厂590号墓陶埙
时代:战国
藏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96:ZHIIM590②:1)
考古资料:1996年3月15日出土于新郑市热电厂东周遗址第590号墓以上的文化层中。590号墓是一座春秋战国时代墓葬,墓口以上有耕土层和战国文化层。陶埙出土于战国文化层的高部,距地表1.05米。同层出土的还有盆、罐、鬲、豆等陶器及筒瓦、板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