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琴曲之流派
1920年易其仁编著<粤曲洋琴谱>。丘鹤俦(广东1880─1942)1921年出版<琴学新编>、<琴歌必读>、<弦歌必读增刻> 、<琴学精华>(1928)、<国乐新声>、等粤曲书谱。曲目有<娱乐升平>、<狮子滚球>、<相见欢>、<双龙戏珠>、<声声慢>等。有许多为采用左竹法处理的曲目。其所创用的洋琴竹法符号,在工尺谱系统下,有 表示节奏的作用,原理同南管琵琶符号,后为香港乐思<洋琴演奏法>及台湾江菊松编著中延用。丘鹤俦并提出"竹法十度" 说。严兴堂(老烈、广东)编作有<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到春来>、<归来燕>等广东洋琴名曲,多用座音衬打法。是粤曲中最早有署名的作品。
1926年吕文成出版<吕文成琴谱>。1939年陈俊英出版<国乐捷径>。1954年陈德钜出版<洋琴演奏法>。
以上为广东洋琴曲之最早来源。
四川曲艺家李德才(成都1903─1982)采用七弦洋琴,创编<百雄师下江南>、<将军令>、<闹台>等四川洋琴曲。并擅长自打自唱<秋江>、<祭江>、<祭塔>等曲。其中<将军令>用座音切分法奏出打鼓的效果最为有名。另有易德全等人。被称为四川洋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