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中国歌剧和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上海歌剧院是其中闪光的一页。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以来,从歌剧、舞剧、音乐剧、合唱、交响乐、舞蹈,到各种声(器)乐节目,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已成为中国成就卓著、声誉斐然的音乐戏剧和声乐艺术表演团体。
上海歌剧院是充满创造活力的艺术精锐。原创歌剧《楚霸王》、《雷雨》、《赌命》;民族舞剧《小刀会》、《奔月》、《凤鸣岐山》,以及音乐剧、交响合唱、现代舞剧等百余部大型作品别具风采,各领风骚。
上海歌剧院是营造和展示经典的艺术殿堂。多年来广采博收,融通中外,底蕴深厚,积淀丰实。无论是《江姐》、《原野》等中国歌剧;还是《蝴蝶夫人》、《卡门》、《阿依达》、《茶花女》、《奥赛罗》、《托斯卡》、《图兰朵》、《鼻子》等外国经典歌剧,以及《黄河大合唱》、《卡尔米那·布拉那》、《安魂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中外交响合唱精品,均领风气之先,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精彩演绎。
上海歌剧院是广泛开展中外合作与交流的艺术窗口。曾数十次派遣艺术使者,出访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许多国际知名艺术节上频频亮相。剧院与瑞士苏黎世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意大利罗马歌剧院和佛罗伦萨歌剧院、法国圣埃蒂安歌剧院和巴黎喜歌剧院等众多国际著名艺术团体都有过愉快的合作,还吸引了一大批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如指挥家约翰·尼尔森(美)、阿尔贝托·泽塔(意),歌唱家卢契亚诺·帕瓦罗蒂等加盟演出,共谱华章。
2008年剧院先后应邀赴意大利、梵蒂冈、奥地利、芬兰、瑞典进行巡演,综合实力和演唱演奏水平得到当地媒体、观众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上海歌剧院机构设置及负责人:
院部 院党委:
院长: 魏 松 党委书记:顾伟康
艺术总监:张国勇
副 院 长:李瑞祥 张庆新
院长助理:曹建申 屠虹捷
工 会:
主 席:朱霞珍
院办公室:
主 任:殷士琴 副主任:李洁璐
艺术室:
主 任:李瑞祥(兼) 副主任:陈健莹
演出制作部:
主 任:曹建申(兼) 副主任:赵文英(兼)
演出营销部:
主 任:屠虹捷(兼) 常务副主任:崔玉红
人力资源部:
主 任:叶伟成
计划财务部
主 任:唐新义
歌剧院历史:
1952年5月23日 由新旅歌舞剧团、上海青年文工团、华东革大文工团、南京文工团整编组建“华东人民艺术剧院”。
1953年5月25日 华东文化部决定撤销华东人民艺术剧院建制,整编为华东话剧团和华东歌剧团。
1953年8月6日 华东实验歌剧团成立。
1955年3月 中央文化部指示,原华东实验歌剧团改名为“上海实验歌剧团”。
1956年10月1日 正式成立上海实验歌剧院。
1985年7月30日 市文化局决定:本院舞剧团、民乐队划归新组建的“上海舞剧院”。
1990年8月14日 市文化局决定原上海歌剧院与上海舞剧院合并,更名为“上海歌剧舞剧院”。
1997年7月5日 市文化局决定将原上海歌剧舞剧院、上海乐团“撤二建一”,组建成立新的“上海歌剧院”。
华东新旅歌舞剧团:
前名新安旅行团,1935年10月,在人民教育家汪达之同志倡导下,由江苏淮安新安学校一批青少年组成,曾运用音乐、戏剧、绘画等形式宣传抗日,历经十七个艰苦战斗岁月,行程五万里。先后参加“新旅”者有600余人,在宣传抗战过程中,创造了大批秧歌剧。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血泪仇》等。1949年5月,“新旅”打着腰鼓参加解放上海大游行,正式进入上海城。1950年10月后改名为“华东新旅歌舞剧团”,首任团长张拓,党支部书记章力挥。1952年5月,与青年文工团,革大文工团等合并组建“华东人民艺术剧院”,1956年又划入上海实验歌剧院。
上海青年文工团
最初成立于江苏丹阳,是上海工委领导下的文艺团体,正式建团于1949年7月4日,团址在上海华山路676号,人员有80余人。首任团长李云翔,演出节目有歌剧《生产立功》,舞蹈《胜利腰鼓》以及活报剧、说唱、快板等。1952年5月,与“新旅”等组建成“华东人民艺术剧院”。1956年划入上海实验歌剧院。
华东革大文工团
成立于1949年6月,由当时的华东局宣传部文工团和山东渤海区南下干部纵队三支队文工团合并组成,先是在苏州,以后到上海。首任团长宋怡翔。创作演出剧目有《七一颂》、《不拿枪的敌人》、《白毛女》等。1952年5月,归并为“华东人民艺术剧院”。1956年划入上海实验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