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发展到今才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从402扬琴所体现出的上述功能还不尽人意,音色、音量、音域虽比401琴有所提高和扩展,但它的转调功能,特别是演出中的连续转调功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是一直困扰中国扬琴发展的“病症”。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音乐舞台注入了很大的商机和活力,当今音乐舞台上演出的曲目逐渐呈多元化趋势,源于国外、国内的大量优秀音乐作品被改编成扬琴曲或各类器乐曲,而在演奏这些曲目时经常遇到中间频繁转调的情形,而转调,还不是简单的转四度或五度,而转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等并不少见,而目前的402扬琴很难驾驭。附图一是402扬琴的高音音位排列图,从图中不难看出402扬琴的音位设计,在音域上还可以接受,但左侧还存有3个以上的半音调整装置(俗称‘小推车’),用它调整某些调的半音。这就是说如果用402扬琴演奏某些曲目,中间若要转个三次、五次调必须得用‘小推车’来调整半音,如果在演出时没有机会去调整‘小推车’,那么402琴左侧滚轴板上的那几个半音调整装置对这个曲目来说就是瞎子带眼镜——“白搭”。
上个世纪末以前一直为二胡曲目伴奏的扬琴如今逐步的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钢琴或交响乐队、电声乐队,扬琴的‘阵地’在一点一点的丧失。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些二胡曲目中转调频繁,如:《蓝花花叙事曲》、《阳光照耀着喀什库尔干》等。在伴奏当中来不及去调整‘小推车’的,为二胡的伴奏只好另寻其主。原汁原味的组合变成了‘非驴非马’,目前扬琴遇到的危机已经引起音乐界的高度关注。现在我列举一些目前中国扬琴教学、考级、演奏的常见曲目的调门,便可解析出目前402扬琴在结构设计、音位设计上的严重缺陷。
G调的有:《红河的春天》、《海燕》、《林冲夜奔》、《黄河随想曲》、《离骚》、《黄河颂》、《苏武牧羊》、《龙船》、《思》、《大浪淘沙》、《边疆的春天》、《苗岭的早晨》、《蕉石听琴》、《五哥放羊》、《渔舟唱晚》、《新疆风情》、《樱花曲》、《帕米尔的春天》、《黄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忆事曲》、《海岛新貌》、《旱天雷》、《海鸥》、《柯尔柯孜舞曲》、《竹林涌翠》、《海峡音诗》、《霍拉舞曲》、《野蜂飞舞》。
还有一些曲目是G调的上下属关系调C与D,如:《川江韵》C、《天山诗画》D、《川江音色》C、《黄土情》D、《觅》C、《欢乐的火把节》C、《云雀》C、《流水欢歌》D、《节日的天山》D、《土耳其进行曲》C、《四小天鹅舞》C、《将军令》D、《情思》C 、《鹰蛇斗》C、《欢乐的新疆》D等。
从上述这些曲目中便可一目了然的看出中国扬琴的曲目多为G或它的上下属关系调C、D。因此有的扬琴大师称中国扬琴是大G调扬琴,这话有一定道理,也说明中国扬琴(目前普遍使用的402型)主要演奏G调或一部分C调、D调,在调门上适用的范围很窄。
扬琴的课堂教学必须与演出实践相结合。从目前音乐舞台演出的曲目来看,我们有必要好好透析一下扬琴在设计上的‘病症’,好好的理顺一下扬琴结构设计与音位设计的思路,才能使中国扬琴的教学与演出步入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
在上述列举的扬琴名曲中,调门单一,多为G或G的两个关系调,然而在社会演出的多调组合曲目中,402琴往往无法完成任务,譬如,一个大型民族音乐综艺晚会,有民族器乐曲(独奏、协奏、伴奏、合奏)地方戏曲音乐、中外名曲联奏、民族歌曲、民族舞曲等,如果都需要扬琴出场,一气呵成的演奏、一连串的转调,402扬琴就会面临极大的困境。这种困境你不能怨天尤人,你能怨作曲家吗?你能怨晚会的音乐编导吗?只能说是402扬琴本身结构的设计不合理、音位排列不合理所造成的。402琴进入上世纪末以来,跟不上时代音乐发展的趋向已经显露出来。音乐作品必然朝着多元化的风格、多转调的方向发展,这是不以扬琴教育工作者和扬琴演奏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扬琴的发展必须适应作曲,不能用扬琴来约束、限制曲作者的艺术发挥,更不能让音乐编导根据402扬琴的局限性来安排音乐节目。402型扬琴由于结构所限,致使转调变得很艰难,虽然在曲始之前可以靠‘小推车’把某一个调的音阶调准,但要靠这个调整方法而一劳永逸地把整场音乐会所有曲目伴奏的任务完成,那是绝非可能的。
扬琴在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戏曲、地方曲艺中是主要伴奏乐器,假如为一个戏曲联唱板块伴奏,你可以看一下402琴能否担当重任?节目是这样串接的:D调的评剧《水乡三月风光好》转F调的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再转C调河北梆子《大登殿》,再转降E调的豫剧《朝阳沟》再转到川剧E调的《长生殿》,再转到降B调的越剧《孔雀东南飞》,要想把这个组合的曲目完美的伴奏下来至少要三个演奏员使用三台扬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