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长笛教学中,教与学是紧密结合的整体。在几十分钟的有限时间,要让学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全部内容,做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并演奏出来,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在课后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练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方法不得当,常常事倍功半。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时间性,科学性,全面研究乐曲的整体性及完美的表现音乐内容这些方面来入手。
在长笛教学中发现,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内容,有些同学作业吹奏的很好,有些则相反。究其原因是练习的时间不够。学生的文化课业负担过重,练习时间较短。因此,科学的练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
全身心的投入是吹好长笛的首要条件,主动的练习可以提高长笛吹奏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要积极的动脑。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奥尔说过:"集中经历练两个小时比随随便便拉七八个小时的效果要大得多。"有些同学在练习长笛时,嘴在不停的送气,手在机械的运动,而脑子却在想别的事情,这样,即使练习的时间再长,也不会练习好的。所以,在练习长笛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无杂念、愉快地去吹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练习长笛的效果,提高吹奏能力。学生除了长笛的学习,还有繁重的文化课及其它课外活动,所以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在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练习长笛。然后在时间的保证下,应该把练习的长笛作业量进行合理的平均分配,这样既减轻作业量,又可以做到精炼、巧练,并能抓住难点细练。最后要进行小结,看看是否已达到预期目的。只有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吹奏练习,才能比盲目的练习效果好。
2.科学练习,克服练习中的盲目性、无序性
2.1 注重基本功的练习
有些学生喜爱吹好听的乐曲,不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往往在吹奏较难的乐曲时华彩部分吹奏速度上不去,不能更好的表现乐曲的风格。这些都与基本功的练习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每天的吹奏练习里,必须每天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基本功,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吹奏技巧,并且在乐曲中出现相关的基本练习就可以节省练习时间。
2.2 “慢练”
在一首乐曲或练习曲的初始练习过程中,“慢练”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法,它可以让脑很好的控制手与眼的协调。对与乐曲的难点,重点也应采取慢练、反复练习的方法,逐步掌握,最终达到全曲节奏完整、同一。有些学生对于气息较长的乐句,简单的乐句吹奏飞快,对于较短的乐句,较难的乐句就突然放慢,造成节奏感的不稳定,这是不可取的。练琴的实践证明,在“慢练”中,用脑指挥手,让脑与手默契配合,虽然曲子速度慢了一点,但在慢速中学生逐步掌握旋律,掌握技巧。
2.3 “重复练习”
科学的“重复”吹奏练习是加深印象,提高手指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但许多学生每天的吹奏练习都是无计划、无步骤,盲目地一遍遍的吹奏。实际上,这种“重复”不仅浪费时间,还造成学生对音乐的麻木。因此,学生在吹奏练习时都要做到:手到、心到,养成有目的、有计划"重复"练习的习惯。
2.4 “变化力度”练
在乐曲中,有非常多的力度记号。例如:f、ff、fff、p、mp、pp等等,都要用到气息的控制,只有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才可以掌握气息控制力度变化的能力,所以不能只强练,也不能单纯练习弱,更不能无思想、无目的的练习、我们可以从p开始,逐步过渡到mp、mf、f、ff,要用气息的缓急,口腔打开的大小和下巴的移动来控制强弱的变化,而每种力度都要让听觉和气息紧密配合。强弱吹奏是较难的,这需要不断的练习,要坚在每天的长音吹奏中去完成,也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
2.5 “分乐句、分层次、分段练”
音乐作品相当于文章,都有句、段及层次之分,一首乐曲,既有完整的主体性,又有可分性。主题是通过若干乐句、乐段表现的,所以吹奏练习必须从乐句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全曲,反对那种每次都是从头到尾无目的的练习方法。在长笛教学中,通过分句、分段,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结构、发展手法、调性布局及终止式特点等,从而做到能对作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古典乐派大多数都是a、b、a的曲式结构,所以分乐句、分段落练习,可以系统、集中的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背谱”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使大脑能最有效地控制身体,耳朵客观地听到真实的音响效果,每天就必须去进行背奏练习。而且背谱演奏能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同时也让他们能更专注于音乐,更明了当下身心的一切感受。只有背谱,学生才会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更完美地表现音乐内容。
“背谱”分两种:一种是有意识背谱,一种是不刻意地自然背谱。前者有难度,需要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找出规律,这样不容易忘记,节省时间。后者是无意识记忆,但往往会因紧张而忘谱,记忆不牢固。所以,要鼓励学生运用前一种方法,善于分析乐曲,在分析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3.全面研究乐曲,提高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
要演奏好一首曲子除了要吹奏许许多多的乐句外,更重要的是在练习过程中了解作者的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等各方面,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和创作经历是掌握作品风格的重要途径。
如:贝多芬与莫扎特虽然同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但贝多芬的作品细腻、坚强、富于哲理,莫扎特的作品则多为典雅、流畅、轻快;正如罗曼・罗兰所形容的“贝多芬是火,莫扎特是水”一样,性格和经历的不同,影响了他们不同的作品创作风格。
题材相同而风格各异的作品也要了解它们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约翰・施特劳斯将圆舞曲的韵律发挥得淋漓尽致、优雅动听、华丽异常,以致被定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制定曲目;而肖邦的圆舞曲,同样是三拍子结构,由于速度语气等方面的原因,使之减弱了三拍子和圆舞曲的特点,而具又威武、雄壮以及庞大的气势。
4.完美的表现音乐内容
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乐曲背景以后,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完美的表现音乐内容。
4.1 正确读谱,严谨遵照作者意图
大部分作曲家总是把他对作品的意图尽可能仔细地写在谱面上(巴洛克时期等作品例外)。我们因该严格要求自己,把作品的标题、速度、拍子、力度(表情)记号、音乐术语、和声功能和演奏法弄清楚,尽可能地去做。做到了这一点,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音乐。
4.2 多唱谱,用心去“吹”
歌唱是直接从身上发出的最美妙最动人的音乐。作曲家常常在一些动人的旋律中写上“如歌的”字眼。器乐的音色和演奏感应把模仿人声作为最高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唱谱子,用心去唱。把音乐的内容、表情、分句加上你的情感完美地歌唱出来,然后再用你的乐器按这种感觉吹出来。用心去吹,以心体会。正如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所说的“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一样。
长笛的演奏是综合的艺术表现,这些表现都是练习中的积累。要让学生在练琴中做到"有谱无笛、有谱有笛、无谱无笛"的境界,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我们的长笛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长笛吹奏技巧及演奏才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