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中国竹笛呼吸换气法的运用及教学训练这个命题上迄今尚无较系统的论述,但其地位及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南北各派在竹笛呼吸换气法的训练上都各有特色,各有绝招。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竹笛演奏与教学的艺术工作者,我以为甚有必要就竹笛呼吸换气法的专门教学训练进行探讨。有了这种探讨,对于中国竹笛的教学提高和理论发展都有着崭新的意义。
一、中国竹笛呼吸换气法的分类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研究前辈们和当代笛子大师们有关笛子呼吸换气法运用的论述,便会发现中国竹笛在呼吸换气法上有如下分类:
1.胸式呼吸法,又叫自然呼吸法。它是用肺呼吸加压向血液中供氧,以达到维持人正常生存的一种本能。但用这种方法吹笛却不尽科学,音色上时值上都干瘪短促,而且与人的生存争氧气,所以,老师教学生都要求放弃用肺气来吹笛。
2.胸腹式呼吸法。是目前竹笛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训练方法。它是通过口、鼻、胸肺、腹腔联合协调进行气的吸入、加压、输出的一种方法。中国音乐学院竹笛教授张维良先生对胸腹式呼吸法有简洁的论叙:"目前,普遍采用胸腹式呼吸法,即通过胸腔,横隔膜和腹部肌肉的活动来控制气息。这种呼吸方法要求腰要直、胸要挺、肩放平,深吸一口气使腰部周围的肌肉和胸肋骨逐渐扩张起来,并用小腹和横膈膜控制住气息。然后将气息均匀地呼出,这时可以感到腰部肌肉和胸胁内逐渐收缩"。
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在《笛艺春秋》一书中,在气功章节里对这种方法还总结出了口诀:"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均匀呼吸流水长"。
3.腹式呼吸法。它是直接利用腹腔的扩张(整个丹田区域)来带动胸肺将气快速倒吸人腹腔,经过横隔膜,腰肌的加压,将腹腔气体浓缩提炼再慢输出的一种方法。目前,这种方法由于训练难度大,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有争议。长笛演奏家钱芑先生在《长笛基础教程》呼吸法章节里对腹式呼吸法论叙如下:"把一口气吸到了底,可以明显地看到小腹的鼓胀。这种呼吸法可以应付一些短小快速的经过句,但从生理上讲,这种呼吸法据说不太卫生,对人有某些伤害,所以,我们只好放弃它"。钱芭先生对腹式呼吸法的论述,找到了笛子呼吸换气训练的极限,也是训练的难点。它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危险性(炸气,是呼吸换气训练中一定要避免的事故)而提出放弃。我的观点:艺术是突破极限的工作,训练者只有通过科学的且刻苦的训练才能突破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限,从而获得独有的艺术技巧。腹式呼吸法对于竹笛演奏既然有很高的价值,那就应该攻克它,不应该轻易放弃。
4.循环换气法。原是我国民间乐器唢呐的传统演奏技术,由赵松庭先生引人竹笛吹奏之中,方法是:吸气后利用口腔肌肉的收缩,将气"挤"出,同时用鼻子吸气,使气流不断。在曲笛独奏曲《水乡盛开大寨花》、《采茶忙》、《鹏鸪飞》等乐曲中被运用而被称为一绝。
二、中国竹笛呼吸换气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大凡优秀的中国竹笛演奏家们,他们吹奏的笛音,音质纯正、浑厚、丰满,富有弹性,给人以稳定之感;音量的高低强弱控制自如,抒情达意恰到好处;音色清脆透亮,给人以磁性般的吸引。这些都是竹笛呼吸换气法成功运用的典范。
昆剧昆曲中昆笛常用的腹震音,是吹奏者整个丹田乃至整个腹腔震动才能得到的艺术效果。竹笛越粗越长(大低音笛)所需气功更需到位。这一点竹笛演奏家蒋国基先生对巨笛成功的创造和演奏,使中国竹笛呼吸换气法的运用提高到了很高的水准。
冯子存先生在《五梆子》一曲中,la,re,si,do si,la sol的re音,是用正宫调全开第六音孔的升do用气冲顶到re音上去的。这是腹腔气功发力提气才能达到的效果。
陆春龄先生在《梅花三弄》中,其泛音的运用,以及泛音与常音之间的自然转承无疑是运气法运用的典范。
赵松庭先生在《三五七》、《鹏鸪飞》等笛曲中大段的循环换气及滚指(连续性的用指不用吐)的运用产生出极富吸引力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竹笛呼吸换气法运用的经典之作。
俞逊发先生的《秋湖月夜》,詹永明先生的《听泉》,张维良先生的箫音埙味,他们的演奏艺术都是当今竹笛呼吸换气法的运用的佼佼者。
三、胸腹式呼吸训练是重点,腹式呼吸训练是难点。
学习竹笛演奏家们的用气之法及他们的教学教程中有关气功的章节使我们认识到:自然呼吸法是人的本能,是吹笛用气的自然基础。胸腹式呼吸法是竹筒气功训练的开始,也是训练的重点。它开始了人的腹腔存气、加压、提气的功能开发,解决了自然呼吸法吹笛与人的生存争气的矛盾。而腹式呼吸法是竹笛气功训练的难点,难就难在它是由腹腔扩张进行倒吸气的功能开发。循环换气法是多种呼吸换气法的综合运用。
我认为,中国竹笛呼吸换气法训练应从胸腹式呼吸法入手,逐步达到能纯熟运用腹式呼吸法,这一过程是竹笛气功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胸腹式呼吸法训练阶段,口、鼻、胸肺与腹腔尽量做到自然,形成一条直通道,而控制直通道的开关则是横膈膜。重点训练腹腔扩张存气能力和横膈膜与腰肌协调屏气加压能力。腹腔扩张存气和屏气加压这两个功能的开发是胸腹式吸法训练要达到的根本目的。腹腔有了气,但密度不够,没有压强,其空气质量差。横膈膜和腰肌的加压能力的训练就是使丹田内空气密度增强,屏气加压这个功能的训练是要经过相当的训练才能感觉到并能掌握的。屏气加压后的腹腔鼓圆而有气压,象个打足气的足球,腹腔承受重拳击打而不会伤及内脏器管。加压屏气的持续时间经训练后越长越好。当胃中穴这个穴位的肌肉像似心脏跳动之感时,证明腹腔承受气体压力达到了极限,吸气加压阶段结束。训练学生时老师应用双手一面按住受训者丹田部位,一面托接后腰肌在呼气时做均匀的按压动作,让学生感觉到腹腔有气的存在。按动的振幅像是昆曲的腹震音振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