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病虫害:过度严重的虫害都是不利于竹材生长的,除了两种情形,其一是轻微的虫害,意指并未严重破坏竹子生长形态,此时因受虫蛀的竹子会生长缓慢所以同样会比较结实,所以适于制笛,另一特例是所谓铁心笛的状况,曾经访问乐器行将铁心笛夸大甚至误传其形成状況等,其实铁心笛意指竹子受虫蛀了一个洞,被露水、雨水浸湿使的竹子內壁病变,內部整段成黑色,而硬度极高,一般修笛刀不易挖动故称之铁心,通常只要笛子里有一段是铁心音色就会比一般笛子音色再亮,所以当初不肖商人将竹子表皮刮伤,內部浸入特殊药水,使其成黑色,之后以高价卖出以求取暴利,皆是由于多数人夸大铁心笛之功能。
4﹒施肥:随着乐器需求量大增,许多制笛师在土壤上施肥,让竹子生长快速,但是如此的状况下却严重影响竹材品质,因为施肥后竹材快速生长,材质必定松散,制笛后音色往往不佳,实是急功近利的行为。
(二)、取竹
名制笛师董雪华[5]认为以生长四到五年竹龄的竹子为制笛材料是最为适宜的,因为竹龄夠老,其密度较高,材料水分也较少,反之现在因笛子需求量大,生长未满两年的竹子就拿來制笛因竹肉还幼嫩其效果较之老竹为差,但是过老的竹子也不适宜做笛子,毕竟竹子非木本植物,当生长超过六年以上即走下坡,质地开始松散;取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通常是在冬天十二节气中的霜降时收竹子,因为此时竹子的含水量较低,制笛之后比起夏天收的竹子不易发霉,所以取竹的时机也是相当重要的。
(三)、干燥
制笛的竹材一般应干燥兩两年以上,自然风干,自然风干的竹子也有水分,赵松庭老师认为竹子的水分至少必须保留五分之一,不然过度干燥后制成笛子时发音干涩,而且遇到湿度急剧变化时通常会出现开裂的情況。董雪华先生说:「在烤竹子时,火候必须掌握好,不能烤得太干,又不可里面存留太多水分,这样的竹子制成竹笛后音色圆润」,足见含水量对于做竹笛的重要性,一般自然风干时此取交叉叠放的方式,虽然比较佔空间但是竹身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容易达到干燥的效果,紫竹类竹子一般风干时候竹节是不打通的,有人认为是否打通后竹子內壁才能易于跟空气接触,但是我们认为留下竹节能夠保持內壁的平均度,避免因风干时竹肉开始收缩的情況下无竹節支撑而造成的变形;风干时候场地的空气也是很重要的,铜岭桥位于山区,其实湿度是很重的,我们一般会希望是有南面的风吹拂,因为一般东风跟西风所带的湿度约为80,太过潮湿,竹子不易干反而易于发霉,北风湿度约30,所带湿气太少,易在风干过程中使竹子开裂,南风湿度约45,是最适宜的风,以前铜岭桥并未发现此一差別,所以竹材都是放置在四面开放的空间,湿度变化剧烈,不仅不易干燥,还容易发生裂竹的现象,現在、已经开始知道针对不同气候、季风来调整开哪面窗戶,调整竹子放那个方面,可见制笛经验正在慢慢进步中。
(四)、去竹青
竹子干燥后会杀竹青,即将竹身上那层青色皮以砂纸磨掉,只能磨去少许,曾有制笛师以刨刀去皮,如此伤到竹肉反而有害于音色,之前坊间有一号称石斑竹的笛子仅是未去竹青的竹子,虽然美观但是竹皮与竹肉间之密度差异甚大,反而会使音色发挥不出,实在是不好的制作方式,在杀竹青时,有经验的师傅只要闻到竹青的香味就能分辨出此竹材是否优良。
(五)、烤竹
竹子在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完全直的,我们会通过一道烤竹的程序,將他扳直,先观察出竹子弯曲的面,将此处以高温使其暂时软化,准备一块木板,木板中挖出各式不同大小之圆孔,将烤软的竹子放入与之吻合之孔中扳直,之后急速以水浇之使其定型;烤竹时以前是直接以瓦斯炉的火来烤,但是大家发现此种火力不夠強容易烧焦表面,內部不夠软,扳动时易使竹子开裂,所以現在大多以炭火烤竹,烤竹时在竹身上抹上一层油,使的温度平均不至於烧焦,烤竹过程中竹子本身水分也会減少,但是不宜过多,如果自然风干时间不夠长,以火力将水气带出,制成的笛子以后有变形的可能,因为大量水分急剧被逼出使纤维毛细孔张大,不只影响音色,以后水分也容易回渗,此种笛子刚开始吹奏时覺得竹子很干音色很好,到很快水气就回來,笛子易发霉,音色也会变差,所以烤竹的时间的掌握也是不容易的。
(六)、画线定孔距
赵松庭老师研究出的定音数据一直是制笛师做为参考的重要依据,当然其中还是有许多需要修正的,不过这只是订出孔之间的距离,在画线定位的考量(在竹身哪一面开孔)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竹子本身不是正圆,不仅外径如此,內径也是,正确的下点位置将決定竹笛的整个反应及音色,吹孔及膜孔之位置关系尤大,膜孔的位置如果不正确,将严重影响所有高低音的音色,現在大多数制笛师已经慢慢著眼于此一现象,将使制造笛工艺更进一步。
(七)、修孔
孔的形状及修孔角度对整个笛子的音色及发音灵敏度是相当重要的,现图示如下
类別
吹孔
膜孔
指孔
形状
长橢圆但左右两边稍平整。
长橢圓圆。
应因音色之不同有不同之形状、大小。
大小
最大
最小
介於吹孔与膜孔之间。
角度
向內斜挖约20到40度。
向內斜挖约25度。
向內斜挖约30到45度。
(附言:角度问题关系音色之变化,极富弹性,但有其最大与最小值。)
1﹒形状与大小:吹孔之形状为何要成长橢圆?其实是为了适应嘴型,因为吹笛时口风集中的状况下风门不会完全圆形,反而是有点扁的弧形,倘若吹孔入气边缘太圆则与嘴型不符,则发音效率反而较差,所以在长橢圆形的边缘要弧度減少,有点接近直线。而膜孔以前多是圆形的对音色的帮助不大,后来改成橢圆形使得发音更加明亮而富色彩,但是过大则音色会吵杂,发燥,反之,过小则会使音色发闷,发虛,基本上我们是不建议初学者或不懂修笛子的人调整吹孔及膜孔,否则音色很容意被破坏;指孔对音色虽有影响,但不如吹孔及膜孔来的严重,毕竟为了音准问题,常常需要调整孔的大小,不小心挖太大时,虽會让音量变大,但还不至于破坏掉整体音色,一般来说指孔形状越胖音量越大,如以前鹅蛋型及黄豆型时,其音色皆较明亮,尖橢圆形时会出一较尖锐的金属声,如果需要较为大器的声音时,指孔比一般为大,如丝竹时,指孔也是调整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