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的演奏技巧和基本上笛子相同,可自如吹奏滑音、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今天就把常用的洞箫名词及演奏技巧罗列如下:
1、风门
吹箫时,上下两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就称作“风门”。“风门”可大可小,它的大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低音时放大“风门”,高音时缩小“风门”。
2、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叫“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吹奏低音时,要把“口风”放缓些,吹奏高音时,“口风”应随乐曲的音高和强弱的需要而适当加急。
3、嘴劲
控制“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时,上下嘴唇和两郏肌肉反复收放活动的力量,称之为“嘴劲”。
4、缓吹和超吹
吹低音时,所用的气息就叫“缓吹”,口风要放软,气息徐缓,同时唇部肌肉松驰一些。吹高音时,所用的气息就叫“超吹”,要收紧两腮,缩小“风门”,“口风”加硬,加急。
5、调试与指法
我们通常看到箫曲的左上角,常常注有这样的标记:“1=G或1=F”等。同时还会写上“全按作5或2”的字样。这就是调号的标记。1=G,就是说这个曲子中的主音“1”的高度,相当于固定音名的“G”。但并不代表此曲就应用G调的箫来吹奏,还得看旁边标明用何种指法来吹才行。例如:谱上写着1=C,全按作2的指法,那就应该用G调的箫用全按作2的指法来吹此曲,而不是直接用C调的箫来吹。
6、吐音
在吹奏时,因表达乐曲内容和情绪的需要,在处理某些音时,将舌尖急速而有力地向前伸和向后缩的连续动作,使音产生断顿,干净的效果,这就叫“吐音”。
7、颤音
颤音是箫演奏时常用的一种技法,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发出,紧接着均匀、迅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二度音快速,均匀的交替出现。颤音用“tr”来标记。
8、捋指音(飞指)
用手指轻沿乐器的某个音孔,上下急速抹动的演奏技艺,就叫飞指。
9、指震音
它跟指颤音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在主音上方的任何颤动音。它只是用手指在本音孔上虚颤而不必实际触及和开闭音孔。
10、唇震音。
将下唇靠近箫,然后收紧两腮,气往上提,使气息集中吹出,同时巧妙地使下唇微微抖动。
11、气震音
以气流虚、实交替的方法所产生的音波,即气震音。气震音可灵活地运用在长音或旋律的某些音上,以增强艺术效果。乐曲一般不标记气震音,由演奏者自行决定。
12、滑音
滑音是用⌒来标记的。滑音是音之间圆滑无痕地进行.一个音滑向较高的音时,称上滑音;一个音滑向较低的音时,称下滑音。滑音是用手指和气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间发出一种连贯圆滑音的技巧,其效果与弦乐器上单指抹弦相似。
13、叠音
叠音是用“又”来标记的,是加在本音开头的一个极短的上方音,通常用本音上方孔的手指急速开按一下奏出。叠音是在演奏两个同度音时,在第二个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接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
14、打音
打音是用“丁”来标记的,是加在本音开头的一个极短的下方音,通常用本音孔的手指在本音孔上打一下奏出,要求手指“灵、准、稳”。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记号是“扌”。
15、倚音
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在演奏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现,并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种丰富的特殊色彩。倚音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连线与本位音连结起来。本位音前只有一个倚音音符时称为“单倚音”。单倚音有上下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本位音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倚音音符时称为“复倚音”。在演奏倚音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因为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它帮助发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时值一般在前半拍的开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时正好连上本位音。不得将倚音任意拖长或吹在强拍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
16、波音
波音是在吹奏本音时,迅速将本音上方二度音孔开闭,回到本音。波音有两种:单波音和复波音,复波音在单波音的基础上再次开闭一次音孔。
17、赠音
赠音是在本音结束时,迅速轻快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感情、风格适当运用。赠音与倚音相反,在本音结束时,迅速轻快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赠音没有专用符号,在练习曲中,我们把赠音用较小的音符标在本音后面,并用连线与本音连接起来;也有将赠音的偏旁部首“贝”做为赠音的标记。赠音在本音之上之下都可以,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都行,一般三度四度比较常用。赠音的吹奏方法:当本音在结束前的一刹那,立即停止吹奏,同时用手指将赠音带出。呼气停住的时间一定要准确、果断,这样才能与手指很好的配合。停早了,赠音做不出来;停晚了,造成赠音时值太长,就不是赠音了。
18、泛音
通过控制风门,调节口风,使用口劲,使气流加急后,在同一音孔上吹出本音的上五度音,称之为“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