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鸣
指洞箫制作上,将每个音孔之多谐波(泛音列)平整调制,使吹奏箫声可以同时出现多重声波。
这多重声波可以透过吹奏气流的控制,让共鸣做深浅变化,亦即是我一直倡导的浓淡箫声。
2共振
箫本身材质的差异,对声波有不同的共振效果,例如较坚硬的高密度材质,对短波长高音共振响应较好,较松散材质对低频响应共振多。
二.吹奏上的音色变化
1风阻程度
口风切入吹口的发声因为角度与集中度的差异,因为产生风阻的程度不同,而产生气谐坡差异,这气谐波程度以唐吹口最容易展开,u吹口次之,v吹口最低。
风阻程度所产生的是气声与箫声比,也就是箫声的纯净度,它的变化是由口风的角度或口风与吹口间的相对关系来控制。气息入吹口除了气鸣箫声,加上气息风阻所产生的气声。
2气流
气息流速的变化一般用于高低音的转换,高音的流速快(急),低音流速慢(缓),另外的共鸣口风是操作兼具存在的不同流速口风。类似低音共鸣乃在松缓口风中加速让气息外围仍然维持缓口风(低音之维持),气息中央加速气流让高音同时出现,这是我所称之缓急兼具气流。
透过缓气流渐渐加到缓急兼具气流之过程,即是由浅共鸣到深共鸣的口风操作过程,箫声会因为加入高泛音程度之不同而产生多重声深浅的变化。
若喜欢不太共鸣音色,一把共鸣好的箫,只要虚吹、松吹即可实现;若使用共鸣不理想的箫来吹,
要选管径大一些,它的基波会比较大些,怎么吹都会只是单声波;若管径小的箫,共鸣也不理想时,
就显得很难吹低音,因为低声波的振幅要单声波出现在小管径中,是很困难单独响应,
尤其是超细管.
还有一个方向是选择吹口方式,v吹口或半uv就会比较内敛含蓄.
(8)气鸣动作原理
这话题是陈中申老师提及,他在著手笛子教材,当晚深入讨论于共鸣、共振与音色音准等问题,问我边陵乐器的发声原理。
我将笛箫的发声动作称为”气鸣”,也就是边陵乐器的动作,因为相对于其他乐器的弦振传导琴体振动而产生的声响,或簧片振动发声传导乐器,在音源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气鸣的动作是管径中的气压与管径外的气压,因为气流擦撞于吹口时,管径内与管径外的气压被空气隔离后,所产生的振动,此振动其实是大气压力的振动,透过空气间传导,每秒周期如果在20到20000次范围就是声波,这样的震动会被耳膜感应到而听到声波,也可以由任何的薄膜感应,这也是麦克风能收音的原理,以触觉也可以从窗户或桌面上感觉比较大的音量。
气鸣的频率与管径大小长度及吹口开量有绝对关系,这也是吹音高低变化的改变原理。
(9)洞箫的个性
箫其实很有个性,因为吹箫者的吹奏习惯(适应)性差异,
也因为箫的制作没有制式化,有因材而异,有因制作者的方法与技术差异
每一把箫都有独特的个性,而每个吹奏者也都有他的习惯背景与操作方法.
我制箫为满足自己需求,依自己吹奏习惯而做,也以自己吹奏应用上的宽容度与流畅度来检验,来测试,
因此箫作品适合我,不一定适合别人,需要人来适应箫,有人很快能掌握应用,也有可能适应了很久
还不太能发挥.
最近实验了以箫就人的制作,让演奏者可以快速驾驭与应用,有下列几项重点:
1吹口方式,位置与口风习惯
2共鸣角度与张力发挥
2持箫方式,手指长短与音孔位置及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