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笛膜是特定日期采集的芦苇内膜。
贴膜的竹笛,也就是膜笛,有着极为特殊的音色,仔细聆听詹永明老师在《巢湖泛舟》引子后(1分钟)的演奏,其甜美亮丽的程度是足以醉人的:
低音笛不加膜,是近些年不少作曲和演奏家的新选择。例如马迪老师的《登幽州台歌》,其早期版本采用膜笛演奏,后来就用无膜的低音大笛来演奏了:
无膜低音大笛与箫的音色相当接近。不过,由于低音大笛所用的竹材内径普遍偏大,造成其长径比偏小,就算是不贴膜,比起一般的箫,还是显得低音更强而高音更弱,现场仔细聆听的话,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除了中国竹笛,笛箫类乐器中还有韩国大笒和洞箫也是贴膜的,像下面这首,韩国洞箫独白《风中的马鬃》,就利用了膜箫多变的音色来塑造音乐形象,听来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根据台湾大学蔡振家教授的研究,笛膜对竹笛发声的影响包括:
在4到7千赫频段产生丰富的泛音(共振峰);
让笛音产生20-60音分的下降,膜贴得越松,这种下降越明显(个别音不受影响);
让音色变得不均匀,随着音区不同,泛音丰富程度不同;
笛膜松紧对笛子的可演奏度和音域有影响,膜贴得太松会让乐器的高音受限并难以控制;
出现以两个膜孔来补偿某些音区笛膜振动不足问题的发明——这种做法实际上会造成新的问题,双膜笛的声音会变得簧片化,缺少了膜笛在中音区本具的甜美音色。
说句半开玩笑的话,低音大笛不贴膜演奏,有点儿像是竹笛对箫领地的渗透。
那么反过来,箫是不是也可以在合适位置开出备用的膜孔,在必要的时候奏出低音膜笛的音色呢?(对,反渗透……)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