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二胡曲《赛马》就是描写赛马时骏马奔驰,赛马手兴高采烈一争高低的情景。
《赛马》 黄海怀创作。乐曲分为两部分,一是描写众马奔腾、奋蹄疾驰的。先是奔放、热烈地[引子],由附点长音与16分音符短音相协,渲染了赛马场面热烈欢快的气氛:
紧接着的旋律是以坚定的4分音符长音与上述紧促的节奏音型相对比,这两个部分连起来,一气呵成演奏,构成乐曲羽调式的第一主题:
二是表现赛马场上赛手们心里欢唱性的第二主题。这四个乐句整齐而分明,仍采用羽调式,像是赛手们心里哼唱着欢乐的歌儿,愉快而紧张地进行着赛马:
必须指出的是,最早黄海怀的版本,并不是这个旋律。而是完整奏出传统内蒙民歌《红旗》,这个旋律具有舞曲的性质,现记录如下:
前例现在的版本是由沈利群创作的,显然是根据内蒙新民歌《牧马青年》(短歌)改写的。似乎改写后的旋律内蒙地方风格更浓、韵味更足了。它的第1、2乐句的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及落音不同,是一种换尾对比;第2、3乐句则是前两小节不同,后两小节相同,是一种传统的换头对比;第4句则是自成一句。因此,这4句不像是通常的起、承、转、合4句式乐段结构,而似乎是一种不间断地作承递的结构形式。在演奏上这个tr的奏法,对蒙古草原风格的表现起到很大的作用。蒙古族歌唱或马头琴的演奏中,经常可以发现这种小三度或大三度的颤音运用,仿佛是一种模仿牛、羊、马的叫声非常传神,这是直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典型艺术表现。我们在听著名的内蒙民歌《赞歌》中就有这种唱法,的确具有蒙古族的独特韵味,使人听后印象深刻。因此,二胡上的演奏也要非常地到位才行。接下来是第二主题的变奏,节奏上以马蹄式的音型为主加上顿音的奏法(即╳╳╳ ╳╳),来着力模仿赛马时骏马跳跃奔跑的雄姿:
在呈示和变奏了第二主题后,作者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以伴奏乐器演奏第二主题旋律,独奏二胡用拨弦方法演奏分解和弦伴奏。这种主伴乐器倒置的表现形式,首次开创了二胡上一种特殊的、富有效果的拨奏技巧。显然这是借鉴了小提琴上的拨弦奏法而来的:
接下来基本上是第一主题的再现,但旋律有所发展,气氛更为热烈,情绪更为奔放。特别是后部的马蹄型节奏层层上翻而使乐曲达到了高潮:
在达到最高的音后,再以大幅度的打、颤、滑音技巧模仿马嘶之声。似乎是某一赛马手第一个跑到终点,他高傲地骑在马上猛然勒紧马绳,奔马奋蹄而起长嘶一声,象征性地向全场宣示胜利。之后,全曲在干脆利落的长音声中结束。
《江河水》 黄海怀根据双管独奏曲(鲁丁编曲)移植改编的。此曲原是东北地区流传的一首民间乐曲,分为引子及一、二、三段。
【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虽然结构不大,但ЬB调的情调深沉而凄凉,一开始给人以一种悲苍的感觉:
大量的装饰音运用,正是模仿戏曲唱腔唱法而来,故而显得有极大的表情意义。尤其是复倚音的演奏要稍急速些,而且力度要掌握得恰如其分,仿佛音都是紧贴在弓毛上似的,字(音)字(音)饱满,个个具有内在张力。
【一】 主题运用羽调式,但与上述《赛马》的羽调式情感不同。《赛马》的羽调式带有草原田园的风光,而通常的乐曲在描写大自然时常常就会选择羽调式来表现的。但是,在我国历史上羽调式又常用于来表现慷慨激昂情绪的。正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那样:“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就是羽调式所带来的特定情绪。即使像今天的流行歌曲,如《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之类,也都选择羽调式来表现的,常具有一种慷慨昂扬的成分。此段主题就是一种慷慨羽声,虽然带有悲痛、傾诉的情感,但也相当的慷慨、悲壮:
这是由4个乐句所组成的乐段。第1句落在低沉的羽音上,带有较明显的凄凉色彩。第2句以十度音程向上跳跃,表现出一种悲愤的情绪。第3句低起似乎是一声叹息,而后运用大跳音程,同时颤弓的运用有一种激厉的成分。乐逗的反复强调及顿音与连音的对比,有一种泣不成声的悲痛感觉:
第4句是第1句的变化重复。虽然此段基本上运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节奏的进行也不复杂,但字里音间给人以一种内在的激厉,一种慷慨、悲壮、沉重之感。尤其是运用3 7定弦,低音3的音色深沉,仿佛反映了一种人民的历史负重之感。
【二】 乐曲转入了高大二度调,情绪转向明朗表现出一种若有所思与释怀的情感:
祖国浩瀚的江河水泊,似乎承载着伟大的历史发展使命。站在江河之边、高山之巅,凝视着波涛浪翻的江水,发出了犹如宋代大诗人苏轼由衷的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但又仿佛带有对人民负重苦难生活由来的一种思索:人民创造了历史,但人民又常背负着沉重苦难的历史十字架 ┅┅
【三】 是【一】的再现。由于转回到原来的调性,故而开始部分的旋律与【一】不太一样:
对于上述大二度两调的互转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手法。为什么这种转调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与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与特点密切相关。而此曲是传统大二度两调互转较为突出的例子,由唱名la直接转为唱名sol非常有特点。在演奏上此曲也应突出深沉、悲愤的情绪,主要表现在运弓上要饱满有力,常常要把弓用完拉足才行。有的音常需要有音头,以加强情感的力度。即使是顿音在演奏上也不能过于短促,也要有一定的力度饱满感。在表演上则要有深沉的情感意志,要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份量来。必须注意演奏者形体与内在情感一定要相协,不能有任何浮夸轻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