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孩子们都喜欢唱歌跳舞。这个时期也是孩子音乐模仿、认知、创造的最佳时期。一些学了多年器乐的学生,演奏起钢琴、小提琴来,音准、节奏都不存在问题,但却唱不准音,模仿不了一句儿歌。这是因为他们演奏时更多的是靠操作,听觉只是起协同作用。为什么这些进行了正规的器乐学习的孩子,还会出现唱歌音不准的现象呢?他们在演奏时心里想着什么?
据我的了解和经验,他们心里只是默念着没有音高的谱子,像幼儿园时唱歌一样,唱名在这里只是起提示指法的作用。由于心里空洞无物,因此不能激起内心的感情。然而内心音乐恰恰是乐感之源头。许多学习器乐的学生乐感不强,也是因没有内心的音乐所致。
人们对这一切的感觉总是先入为主的。第一次吃到苦杏仁,就永远失去了对它的兴趣。想想幼儿学习语言的情景,这对教音乐老师是有所启发的。教唱幼儿学第一支歌时,就要像教孩子说话一样细心、耐心、多次反复,不到准确绝不放过去。倘苦语言不一字一字的纠正,说话发音也会不正确。学习音乐进展的快慢与天赋有关,但要克服五音不全,也是可以做到的。许多唱不准音的孩子,只要有耐心,一个音、一个音的去教,孩子都能模唱的很准,甚至自己也能够辩别自己唱的准不准。 唱不准音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不会运用嗓音去控制音高。模唱了多次以后,孩子们就可以学会运用嗓音取得经验。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倘若急于求成,或不严格要求,也会造成今天许多孩子唱不准音的问题,等他们到长大成人,就会增加学习唱歌的困难。
□任志琴 摘自《音乐周报》
附音准的概述: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
乐器的形体结构、音孔位置、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都与音准有关。就弦乐器讲,长时间演奏及气温上升,均使弦松弛,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就管乐器讲,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略微伸长,但同时气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随之增高(据实测,气温每升1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高。
歌唱及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平均律为准则;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所以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