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一个盲童娃娃,从呱呱坠地时,伴随我的就只有无边的黑暗。我的黑,是妈妈流也流不完的眼泪,爸爸叹也叹不完的烦恼,是我走也走不出的孤独与无助。”昨日上午,当青岛11岁的王朝阳在台上朗诵完这首《诉说》时,台下听众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这是昨日举行的钢琴捐赠仪式上的感人一幕。在仪式现场市图书馆小小莫扎特音乐馆大厅里,坐着小朝阳的钢琴老师、图书馆领导、盲校老师和同学、德国门德尔松钢琴公司高管,就是这些人,和他的妈妈一起,带小朝阳走进了梦想中的钢琴世界。
钢琴老师:小手搭在大手上练琴
“人生原本可以美丽如童话,一路走来樱花吐蕊,红莲绽放,些许纯真,些许梦幻。我终于接受黑暗天使的羽翼,可我从来没有放弃对光明的追求。”
——摘自《诉说》
2000年,刚出生六个月的小朝阳被检查出 “视网膜病变引发失明”,从此,光明不再出现在他的世界里。随着慢慢长大,他进入了青岛盲校学习。一天,一位大学生义工来到盲校辅导钢琴,悠扬的琴声让他对钢琴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0年暑期,小朝阳随妈妈到市图书馆音乐馆听了一场故事音乐会。音乐馆知道小朝阳想学钢琴后,专门联系了钢琴老师给他免费辅导。
音乐是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对一个盲童来说意味更深。
小朝阳是音乐馆接纳的第一位盲童,在他免费学琴的一年时间里,教他学琴的老师感受到了他对音乐的渴望。当时,针对盲童的音乐教材在国内寥寥可数,辅导起来非常困难,音乐离他那么近,却又是如此遥远。
在这一年中,经过老师们的摸索努力,一套针对盲童学习音乐的路径图渐渐清晰。看不到乐谱,老师就边弹琴边把乐谱唱出来让他听;看不到琴键,老师就把小朝阳的手放在自己手上让他熟悉位置。
一年的时间里,小朝阳学会了十多首钢琴曲。“最近,我在练习《土耳其进行曲》,但琴键太多,我手指头短,够不过来。”小朝阳对记者说这番话时,语气里带着一丝委屈,稚嫩的小脸上带着些许倔强——他不愿服输。“后来,老师把四音改成三音,这样我练习起来就方便多了。”
盲童妈妈:再苦也要支持他
“给我一丝光明,让我看一眼老师亲切的笑脸,妈妈婆娑的泪眼,爸爸蹒跚的背影,奶奶额前深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我终生不再遗忘。”
——摘自《诉说》
迷上钢琴后,小朝阳开始着了魔似地练琴,平时在学校练,周末在家里也练。
家里并不富裕。为了照顾孩子,妈妈李萍(化名)辞掉了工作,全职照顾小朝阳。看到儿子这么喜欢钢琴,妈妈给他买了架电子琴,后来得知电子琴练得再多,也很难提高钢琴的弹奏水平,于是李萍狠了狠心,给儿子买了架钢琴,一下子就花去了1万多元。
“孩子想学,做父母的当然要全力支持。”李萍对记者说。
每周二,李萍都要带小朝阳去音乐馆,在那里,老师会教他练四十分钟的琴。每次去,小朝阳都会带上复读机,那是他的“眼睛”。“上课时,他都把弹奏的曲目录下来,回去之后反复地听,这样才能记住旋律。”教钢琴的郝老师给记者介绍说。
因为要不停地倒带、重播、快进,复读机耗费得特别快。“一年中已经用坏了五台,上周二带他去练琴,发现按键又快坏了。”李萍苦笑着说。
在昨日捐赠仪式上,小朝阳弹奏了一首《拜厄五十七条》,这是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练习完的。“他周末在家,做完作业马上练琴,经常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李萍心疼孩子,就劝小朝阳“累了,就别练了”,小朝阳就是不听,当妈的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