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钢琴>钢琴调律>

钢琴有连击的成因和修理对策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9-05-06  

  钢琴连击的成因及修理对策。

  老高:调律师经常会碰到击弦机小槌连击这样的故障,有的琴加大一点键深,或将挡托向上推一点也就会解决问题。但是在有些琴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你用什么办法都不能按规定的技术参数来调节好所有部件的运作要求。我称之为(立式钢琴击弦机失调综合症)。要想知道故障的复杂关系与如何破解,我想还是让大家一起来共同参与讨论。这样有助于让各位开动脑筋,加深印象。

  提示;可以在钢琴击弦机分仓的地方选择一个键。(便于观察)将挡托与制动托间的距离加大,用较轻得力度来弹键,同时注意观察顶杆与转击器是如何运动的?

  钢丝钉:听老师说过:弦槌连击的“抖”现象,大体上有性质不同的两大类:即顶杆“脱进”不适的“抖”和挡托接不住或接不稳的“抖”。前一类的成因角度和处理角度比后一类的要多很多。具体的还是留给师哥师姐们、师弟师妹们来……

  老高:有点入门了!!!!再深入细想一下,为什么挡托会接不住制动托?而造成小槌的抖动,这其中的根源出在哪里。

  调率迷:检查一下榔头的“断连”(letoff3mm)距离。如果没有“断连”(letoff)距离,而造成顶杆没法从(hammerbutt)底下脱离出来,也会造成榔头“抖动”。调整“断连”镙丝,看榔头的“断连”距离有3mm即可。

  钢丝钉:若断联已有3mm甚至有5mm还是“抖呢?

  调断联不是应该是在查处完:槌开门(45-48mm)、键深(9-11mm)、卡钉高度(无空动)、挡托与制动托的抱合角度(包括上下左右及制动托的开胶现象)及槌回程(即榔头停止12-15mm)后进行吗?

  若先上来就一味的调断联、若再调得过大,触键感觉会明显变“笨”,且弱奏会不出声音的呀!

  老高:没有断联,不会造成抖动,相反使小槌压弦。造成闷音。

  断联过大会影响弱奏的演奏效果,这一点钢丝钉MM说的没错。另外也会影响钢琴应有的音量。

  钢丝钉MM问的很好,若断联已有3mm甚至有5mm还是“抖呢?各位肯动脑经的朋友再想想!!!

  调率迷:如果按你所说的数据去调整,应该可以正常工作的。但是,《老高老师说:你用什么办法都不能按规定的技术参数来调节好所有部件的运作要求。〉那,可能这是一架老琴了。有些部件磨损了,有些老化了,才造成没办法按技术参数作调整。我认为,是挡托和制动托(catcherandbackcheck)的呢毡和皮毡已磨损及老化了,或都是人造材料,在一定的使用时间和年份而老化。在两者工作配合中失去了磨擦力,不能停住榔头的摆动。正常处理:换呢毡和皮毡。急救处理:用粗沙纸轻轻打磨呢毡和皮毡的表面,加强磨擦力。再调节好这部件的要求,就可以工作了。

  老高:可能这是一架老琴了。有些部件磨损了,有些老化了,才造成没办法按技术参数作调整

  ---------------------------------------------------------------------------------------------------------------------------

  调率迷朋友

  你说的有道理,思路已经对了。钢琴修理,故障原因的判断思路,我总结一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1;加工,安装,工艺,材料处理。等原因,这都是先天的,在厂里就已决定的了。

  2;磨损:有很多故障都是由此产生的,尤其是老琴,旧琴。

  3;变形:钢琴上很多的部件所用的是木质材料,很容易受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也会产生许多与此相关的故障。如弦槌的偏击,音板随温湿度变化走音。琐门挡变形卡键,开门距离忽大忽小等。

  子江:单纯的从调整角度而言,应该是下面几个方面出了问题:

  1.键深-键高

  2.卡钉位置

  3.托木位置角度

  4.调节钮开拢程度

  老高:为什么挡托会接不住制动托?而造成小槌的抖动,这其中的根源出在哪里?

  我认为,是挡托和制动托(catcherandbackcheck)的呢毡和皮毡已磨损及老化了。

  调率迷朋友说出了部分原因,在这里我们要看到得是小槌回程时有两个接触点可能会对小槌回程的距离定位产生作用,

  第一接触点:挡托与制动托。

  第二接触点:顶杆与转击器。(加大挡脱与制动托的距离能很清楚地看到此接触点)

  试分析:新钢琴没有磨损,一切正常,挡托对制动托的位置相比顶杆对与转击器的位置是靠前的。也就是说,小槌击弦弹回在预定的位置先被挡托接住。旧钢琴在长期的使用中,挡托与制动托呢毡和皮毡被磨损,间隙变大,这时,顶杆对转击器的位置相比挡脱与制动托的位置要靠前,小槌由于挡托与制动托呢毡和皮毡被磨损,间隙变大,不能在第一接触点结合,小槌在回程距离不足的情况下转击器先撞到顶杆。又由于此时的小槌的动能未全部被释放,会产生二个现象。

  一:顶杆对转击器。挡托对制动托两接触点处于临界状态,都是有接触而不牢靠。此时由于小槌回程的动能未消,于是表现出停在那里打摆子发抖的现象。这是挡托似接住又没接住的原因。

  二:挡托对制动托距离过大,而顶杆对转击器过近,此时小槌回程,转击器直接撞到顶杆,小槌的动能只有在来回的摆动中被消耗掉。于是便出现了连击的现象。

  对这个原因造成连击我查了很多资料,没有这方面的记录。不知我说的对否?大家讨论。我这里说的还只是较表面现象,

  接下来我们讨论更不为人注意的因素。磨损,变形,设计对顶杆和转击器及与连击的关系。

  大虎儿:高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我认为:在我们调试钢琴的时候,对一些出现的问题要有一个可逆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出现抖的问题时要把问题立体化看。这就对调律师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我认为要正确的使用工具。要把对钢琴自身的破坏降到最低点——!

  老高:从上面的分析看,单纯的因为挡托和制动托(catcherandbackcheck)的呢毡和皮毡磨损及老化间隙过大造成小槌连击的只要将挡托略推前点恢复原有距离应该能解决问题,但我们看到在有些钢琴上这样做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存在着别的原因,(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大家继续开动脑筋???

  调率迷:很好的问题,再试想想看。如果榔头已接住了,但是有左右晃的话。检查一下榔头的“申达钉”(centerpin)。也许有一头脱离了。或是“申达钉呢”的质量不好,或装配不及格,而提前磨损掉,或脱离了。才造成榔头在开始工作到结束一直在晃。在看看榔头的击弦点,那里没有弦印(弦坑),只看到一个平面。换申达钉,或申达订呢。让它正常工作。

  老高:很好,动脑筋了,也看出了一些问题原因,小槌抖的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槌柄材质的问题。槌柄的材质绵软也会引起此类现象。上面调律迷朋友说的这些问题虽然还不足以造成连击,但会使小槌的呢毡在击弦时由于左右的横走被弦啃掉成一平面。不及时处理这个弦槌就报废了。这是个会引起严重后果的问题,调律师们在工作中也是要十分注意的,调律迷说的问题虽然很有价值但还不是造成连击的另一个根源。

  提示:找一架使用频繁有年头的旧琴,拆一个小槌下来,仔细看一下转击器部分,哪个位置因为长期使用的关系与新琴弦槌转击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很不让人注意的地方是转击器根部与顶杆接触的地方,这里的皮毡和垫在下面的呢毡,在顶杆千百次的顶撞下会被磨损,压实,造成转击器外形圆弧在根部的缺损。使转击器中部的圆弧显得更为突出。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是转击器外形圆弧在根部的缺损会使顶杆有空动的感觉,调律师一般都会调高卡钉,使顶杆升高与转击器的间隙处于正常位置。此时断联也要作向上的调整,不经意中顶杆的顶端就被置于高点,又由于另一个原因,(设计上的)顶杆后仰的距离无法在升高的行程中拉开以避开转击器突出的中部圆弧。小槌回程时,还是转击器先撞上了顶杆。造成连击。

  钢丝钉:高老师说得极是。我就总遇到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这类问题:

  拿91年至95年星海厂产的[切尔]115LS、120LS为例,用过四、五年后,在弦槌开门、键下沉深度、卡钉高度、切克与制动托诸关系配合均为正常的情况下(经整理与新琴时所调尺寸完全一样),弦槌还是连击(且中间常用音区尤为明显,但新琴头两年也是晚生xmm经手的却正常)。当时未考虑成因问题,只想着如何解决。并已知道不能盲目的调断联,既而将弦槌开门缩小(不足45mm),再调高卡钉便解决了。现在想起来也许正是上贴高老师说的成因问题,不知晚生xmm的对策正确与否,还请各位师长赐教。

  调率迷:严格来说,调整旧琴是不能够用出厂新琴的尺寸去做的。但,可以用作参考。因为有很多因数造成旧钢琴出现工作不正常的。从设计,各配件的材料质量,装配的质量,使用人的状况,家居环境条件的影响,等等。都有对钢琴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是说,对各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坏。我们知道钢琴的机械工作原理,可以说都是在作弧形运动的。在什么时侯接触,在哪个位置接触,什么时候离开,都会直接影响到钢琴的复原(或是最理想)的效果。我认为,在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尺寸参数和机械的工作原理下。在调整的时候,眼要看配件的动作,手要感觉整个运动的情况,也就是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得到的配合参数,才会是我们所要的效果。不然的话,为数据去做数据。为让它动去做动它。可能效果就得不到最理想的。例如,榔头的开门缩得太小,会产生音量小了。或,如把键子垫高,因垫的太高而键子的角度加的太大了,会造成重的感觉(或有人说:不灵敏,较劲大,迟钝)。

  思考,观察,比较,是很重要的。

  这是我的一些看法,请大家商讨。

  无知:嗯,我也遇到过好些这种情况,轻弹时连击(或手感上有抖的感觉)。重击时则无。当时自己分析大概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老高前辈所说的,另一种是转机器上的可松呢被压薄。我是按第二种可能去处理的——即在顶杆后面再粘一小块厚度合适的呢毡。也能解决问题。不过相当麻烦。不知老高前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谢谢。

  老高:红江:

  转击器缺损处皮毡下视情况垫0.5----1mm呢毡是正确选择,(卡钉,缩调都要重新调整)。垫呢毡能从二个方面起到改善作用。

  1:使转击器恢复原状,中部圆弧不再后突。

  2:能自然地使顶杆降低点位。恢复到原位。

  切不可打磨顶杆,这样作于事无补会加剧不利的。因此下面有必要我们再讨论顶杆与连击的相关问题。一架琴上同时有三个这样的问题,有了连击,不明此中的综合原因,处理故障是无从下手的。

  无知朋友说重击就没有连击现象是因为小槌回程时有较大的回弹动能,会挤开顶杆,与挡托结合。轻弹时就不行了。

  子江:记得有的顶杆顶边棱角过于尖锐,难以复位或滑出,此时需要打磨。

  我想,无知朋友说的可松呢问题,不如直接更换可松呢好些。

  老高:我想,无知朋友说的可松呢问题,不如直接更换可松呢好些。

  --------------------------------------------------------------------------------------------------------------------------

  这我也试过,好象没有效果。

  记得有的顶杆顶边棱角过于尖锐,难以复位或滑出,此时需要打磨。

  ---------------------------------------------------------------------------------------------------------------------------

  是的,这会加重键子的阻力。

  讨论顶杆与连击的关系,应该先说一下钢琴规格的问题。从我的经验中觉得,连击多且难处理的一般都是小规格的琴,可以说琴规格越小,出现连击的越多。而大规格的琴则连击相对要少,就是有,处理也比较容易。这和击弦机的设计是有关的。提示:大家可以找二架琴,一大一小,拆下联动杠杆,比较一下二根顶杆的区别,然后从几何的原理上就能找出答案。看哪位朋友能详细解答?

  并已知道不能盲目的调断联,既而将弦槌开门缩小(不足45mm),再调高卡钉便解决了

  ---------------------------------------------------------------------------------------------------------------------------

  小MM,不能盲目调断联是正确的,加大断联的距离是可以解决连击的,因为这能使顶杆的后仰角度加大,得以避开转击器的撞击。但这样做会使钢琴的音量减小。但你考虑过吗?缩小开门,调高卡钉的实际作用与直接调断联有区别吗?这是个相对运动应用题!!!

  钢丝钉:缩小开门,调高卡钉的实际作用与直接调断联有区别吗?这是个相对运动应用题!!!

  ——高老师您好!

  前后两者的作用区别,晚生真没注意到,也没细致观察过。但觉得两不同入手角度的调后触感是不一样,前者较后者舒服得多(因断联仍保持在3mm)、超弱奏也能出声,可后者不行。

  “相对运动”还请高老师指点!

  老高:前后两者的作用区别,晚生真没注意到,也没细致观察过。但觉得两不同入手角度的调后触感是不一样,前者较后者舒服得多(因断联仍保持在3mm)、超弱奏也能出声,可后者不行。

  ---------------------------------------------------------------------------------------------------------------------------

  是的xmm说的有道理,原来我只是考虑到解决顶杆的运动问题,向下调缩调与向上调卡钉都能使顶杆加大后仰的角度,因此说二种方法都能达到目的,但细想xmm的做法应该说更好一点。毕竟断联能保持原样。弱奏不会出大问题。可能音量会由于开门距离缩小有所影响,(这还是要看实际效果)

  单纯下调缩调会加大断联距离,影响弱奏,并减小音量这是必然的,因此这是最不可取的选择。

  子江:是的,小琴的杠杆比例发生了变化,所以容易出现问题。这一点在怀特先生的书中有过论述。

  钢丝钉:谢谢高老师的认可,我原以为常用的处理入手点错了呢,看来还算可取?从理论的角度上讲,缩门会使音量减小应该说是必然的,但调动前后的实际差别并无想像的那么大,毕竟只是从48mm缩近4mm,加上保持足够的键深、又未放大规范的断联尺寸、触感的舒适且能用上力,反不觉得声音变小,总比单纯放大断联以丧失触感为代价的处理要好些,这种说法不知您同意否?或许各位兄长有更好的(不缩门)的方法,敬请指教。

  子江:断联(确切地说,应该是脱进)与击弦距离有很大关系,键深不变的情况下,击弦距离大,惯性小,脱进要发生的晚一些;击弦距离小,惯性大,脱进要发生的早一些。

  老高:红江;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好象正好与您相反,键深不变的情况下,击弦距离大,惯性大,脱进要发生的早一些;击弦距离小,惯性小,脱进要发生的晚一些。不知大家的看法如何?讨论!!!

  xmm说在不影响开门距离的情况下化解连击故障,我认为办法只有一个,在转击器被磨损严重的地方,皮毡与呢毡间垫上一点呢毡,我修过好几架这样的琴,效果极好,百试不爽,原来的技术数据全部能够作到,垫的多,回程大,垫的少,回程就小,可以自由调节。如能在此处加一个调节装置,岂不是又一个新的发明,(我又在想入非非了)

  另外考虑再三,认为xmm的方法好象还是有点问题?理由是在调高卡钉,顶杆升高的同时,挡托也在向前走。二者的运动好象与没调整开门前是一样,唯一的变化就是小槌的回程短了。xmm可以在钢琴上作一个实验,再细想一下是不是如此?再讨论!!!

  现在想起来这个方法原来我也试过,结果也不理想,就放弃了,时间长了,原因都忘了,现在才想起来。

  xmm让你空欢喜了。抱歉;但不要放弃,只要有钻劲,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加油!!!

  调率迷:老高老师所提的问题:讨论顶杆与连击的关系,应该先说一下钢琴规格的问题。从我的经验中觉得,连击多且难处理的一般都是小规格的琴,可以说琴规格越小,出现连击的越多。而大规格的琴则连击相对要少,就是有,处理也比较容易。这和击弦机的设计是有关的。提示:大家可以找二架琴,一大一小,拆下联动杠杆,比较一下二根顶杆的区别,然后从几何的原理上就能找出答案。看哪位朋友能详细解答。

  问题更深入了。我前些时侯提过的,钢琴机械的工作原理(或现象)是弧形运动的。不难想象,大小钢琴的开门数据是一样的时候,由于大小钢琴的榔杆长度是不一样的,而同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上(hammerbuttflange)。那他们前后摆动的时候,就出现不同的角度。轴心运动时,在同等距离,而运动体的长短不一样时,就有大小角度的出现。

  1.大琴的榔杆长,它的摆动角度小,转击器(hammerbutt)的弧形体转动(移动)就小,用的位置(距离)也就小了。顶杆(它也是轴心运动的),在工作时很快,而且也是转动(移动)很小就离开了转击器。一般的调整,顶杆工作后,与转击器相距有1mm就可以了(甚至更少)。

  2。小琴的榔杆短,它的工作状况刚好与大琴相反。所以转击器,顶杆的转动(移动)就大了。在完成整个工作中所用的时间就长了。在调整的时候,它的距离要有2mm或3mm才行。

  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大琴一秒可以弹8次。那小琴就可能达不到了,也许一秒只有5-6次了。也就是说,为什么小琴在弹快的时候,要不就弹不到,卡住了,或出现连击了。

  谢谢

  子江:可能是我的表述不够清楚。我说“击弦距离小,惯性大,脱进要发生的早一些”,举个例子:击弦距离小到一定程度,如果键深不便,就会噎死在弦上,所以“惯性大”,解决的方法是“脱进要发生的早一些”。

  老高:

  调律迷说的很好,关于榔头柄长短造成的大琴与小琴及弦槌回摆的角度不一的论述是有道理的,这个问题我也从没考虑过,要测一下大琴小琴弦槌柄长度上的区别,如长度上确有很大区别,那可以说是个新的发现。对调律迷这个论述应该重视。

  我对一架小琴(108cm)一架大琴雅玛哈U3(131cm)的顶杆测过数据,

  小琴的顶杆;顶杆高53mm突出部长14mm长短比53/14=3.786

  大琴顶杆:顶杆高71mm突出部长15mm长短比71/15=4.733

  从这个数据上各位能看出什么端倪来吗?

  可能是我的表述不够清楚。我说“击弦距离小,惯性大,脱进要发生的早一些”,举个例子:击弦距离小到一定程度,如果键深不便,就会噎死在弦上,所以“惯性大”,解决的方法是“脱进要发生的早一些”。

  ---------------------------------------------------------------------------------------------------------------------------

  确实有点误解了。但从我的理解看,将弦槌调整到开门45mm左右,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其各部件的运动规律其实与原来没调整前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小槌的回程有了改变,这是唯一的区别。应该说缩调不动的情况下,弦是不会被噎死的,弦被噎死一般是三个原因,1;无断联2:挡托与制动托靠的太近3:键子过深。只要不存在这三个原因,弦应该不会被噎死。不知我说的对否,您在钢琴上作个实验,看一下结果就知道了?

  子江:高兄,我想应该是回程相应减小。

  老高:是的没错。在开门调高5mm的情况下,卡钉,顶杆,提高,挡托会前移。但是键深没有改变,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联动杠杆的行程,这个做法其实和加深键深是一个道理。钢丝钉mm说此法能消除连击应该是可行的,但我说这样做,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象您说的,这会造成小槌回程的减小。严重的会出现回程小于断联的现象。

  一点补充;

  谈到加大键深与减小开门二种作法的区别为什么说是一个道理,再补充一点看法,我们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键深10mm,小棰行程是50mm,比值1:5=0.2.

  键深10mm不变,开门改变成45mm,比值10:45=0.22

  键深改变成11mm,开门不变50mm,比值11:50=0.22

  从上面的比值来看二种作法是没有区别的,(中间环节不能改变)

  因此说二种作法是一个道理,二种作法产生的弊病也应该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考虑;如果我们将开门减小到40mm以下与键深调整到12mm以上,在不调整中间环节的情况下,对比看一下,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想,二种方法都会象子江老师说的那样。"距离小到一定程度,如果键深不变,就会噎死在弦上",其原因是行程过大,挡托位置过于靠前,小槌的回程由正变负,会被挡托顶死。造成压弦闷音。(怀特在书中好象谈到过这个做法会出问题,但不是很具体,这样一讨论,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清晰了)。

  一点个人看法,不知对否,请大家讨论,提出不同看法

  子江:我是这样看的,两种情况比值一样,效果相近,但是触感相差特多。

  调率迷:从老高老师,子江老师的分析中,我们都知道了这个问题上,它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在这个问题的一开此到现在,我们各人对各部件都作了仔细的分析)。在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在这之后,我的注意点会放在各部件互动上的关系。找到它们的平衡点。也就是说,做些妥协上的调整。再以钢琴演奏上的一些基本技术手法去检验它整个的工作状况(轻弹,重弹,连续跳弹等),找它最理想的工作关系和触键感觉,作最后的调整定位。

  老高:星期六出去干活,一架外国125旧琴,一塌糊涂,光钢丝换了六。七根。制音弹簧断了八。九根。攀带皮断了十七根左右。带了二个学生去,干了一天,还没完成。(我只教,没动手)。想起调律迷朋友谈到的槌柄问题,特意用卡尺量了一下槌柄的长度。并测了108琴的槌柄长度。数据如下

  125琴槌柄长100mm108琴槌柄长83mm

  柄长与行程比;100/50=283/50=1.66

  情况正象调律迷朋友说的,小琴转击器的回摆角度要比大琴大才能保持开门距离的正常。这样小琴击弦机的设计,为了适应小规格钢琴的特点,在头上(槌柄长)脚上(顶杆长)各砍了一刀。从二个方面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给钢琴长久正常运作埋下了祸根。

  钢丝钉:各位前辈兄长,您们说得太好啦!超超超顶!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常用的处理方法并不是正确的(我想也没那么轻松嘛)。上几跟帖中,我说的不全,其应对的连击现象并非是个别的、而是大面积且中古底部并非磨损到一定程度的;缩门后相应调高卡钉、槌回程也是要再统调到(12-15mm)的,只记得一次在一台《诺的斯卡》116c上出现过个别“断奏”(即顶杆复位不畅、二次无声)现象,还从未出现过“顶死”的问题。

  说起大琴,正如调率迷先生说得那样,连击的机率比小琴少得多。

  但是,记得接过一高手的“活儿”(切尔130LS),接手前开门已56mm、中部键深已达14mm(两端8mm)、脱进最大的地方有12mm的、键盘中枕垫得已使键面呈弧形、中部键前端立面已超出锁门档两三毫米,总体看上去象拱桥啦,多恐怖呀!虽中音区不“抖”但两侧还在打“嘟噜”。我不照习惯那样做不行啊!只好撤下中枕下加进的纸板,重平键高及键深,接下来就是缩门、调卡钉、调回程、调脱进,应该说算是使琴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吧。

  关于高老师说的“磨损连击”的处理,以后有机会我要学着试的。

  关于调率迷先生说的“轴心运动时,在同等距离,而运动体的长短不一样时,就有大小角度的区别”以后我也会注意观察的。

  总之,多注意观察加上分析,是弄清成因的必要途径。在这一点上,我定要向楼上的各位前辈兄长多多学习啦!

  对啦,原营口东北厂产的《幸福》琴,您们遇到过吗?就是切克角(顶杆)下少一传统轴架的那种,讨厌死啦!!!旧琴连击现象的成因定会是更加复杂的,定会与它那简约的、不合理的设计是相关的喽!

  老高:我是这样看的,两种情况比值一样,效果相近,但是触感相差特多。

  ---------------------------------------------------------------------------------------------------------------------------

  是吗?那一种方法触感好点呢。我现在也在考虑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记得接过一高手的“活儿”(切尔130LS),接手前开门已56mm、中部键深已达14mm(两端8mm)、脱进最大的地方有12mm的、键盘中枕垫得已使键面呈弧形、中部键前端立面已超出锁门档两三毫米,总体看上去象拱桥啦,多恐怖呀!虽中音区不“抖”但两侧还在打“嘟噜”。我不照习惯那样做不行啊!只好撤下中枕下加进的纸板,重平键高及键深,接下来就是缩门、调卡钉、调回程、调脱进,应该说算是使琴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吧。

  ------------------------------------------------------------------------------------------------------------------------

  一个字"惨"

  对啦,原营口东北厂产的《幸福》琴,您们遇到过吗?就是切克角(顶杆)下少一传统轴架的那种,讨厌死啦!!!旧琴连击现象的成因定会是更加复杂的,定会与它那简约的、不合理的设计是相关的喽!

  --------------------------------------------------------------------------------------------------------------------------

  没见过,《幸福》琴,上海没听见过,顶杆下少一轴架?这样设计的琴道是没见过,能见到的话,好好研究一下。

  钢丝钉:高老师您好!

  《幸福》琴联动器上这样的:

  顶杆(切克角)下端直接分出槽状的两片,并在两片底部中心设置伸达尼孔,联运器底坐的中前部两侧挖薄并钻孔直接做转芯孔(即省掉通常的顶杆轴架),其伸达交接正与通常带轴架的相反。

  问题是:当转击器摘下时,琴键按不下去。正常弹奏时,触键感觉“疙圪殃殃”,总有不到底的感觉。更可气的是,由于在顶杆下端直接做出架臂、底座直接挖出转芯,使得架臂与转芯木的厚度都特薄甚至不到三毫米,木质缩水干燥后,大面积的伸达销外串、搅坏伸达尼、与邻座相刮时还别劈转芯,无法修复。

  LIN:嗬!好久没来了,好不热闹!

  看见高兄所发此题及楼上各位的回贴,很受启发,真该向各位好好学习啊!

  高兄所提的“综合症”实在是高,高就高在是出于潜心捉摸研究后的定论。真有你的,原本以为在沪那样较为湿润的环境里,怎么会有“综合症”的发生?

  记得一年前在一次与[美]吴杨(原学习时老师带来的翻译、当时是留学生、后来定居美国且从事调律)通电话时,说起他与我调琴工?的差别,很是令他费解,他怎么也无法理解我每次调琴都需要做全方位的键盘机械整理、都要?费掉他所用工时的几倍。唠过之后我也才明白,他所面对的每次调琴并非都需要做整理的原由:琴质及稳定性(最次的琴也是Y或K)、用户对维护保养调整的认识程度(包括调琴周期及温湿度的调控)。说得白一点,即不出现“综合症”的问题。相比之下,“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但是,从另一侧面可证实,没有“综合症”的出现,就没有楼上各位的潜心捉摸、就没有各位的处理对策。就这一点来说,我国的业内人士定会比他们要强!因为面对的问题比他们要多得多!在我学习时,从老美对待故障的排除(当时是[星海]168GP琴)及修理的应对上,就已看出和感觉得到了。加油吧,各位!

  调率迷:我们在整理旧钢琴的时候,要多注意它磨损和失去功能的部位。在研判让它恢复正常工作的数据时,以钢琴的机械工作原理去考量。1,杠杆原理:也就是说,是杠杆的扭力比和重量比的问题。例如,我们是不能改变平衡销钉(Balancerailpin)的位置,而键重一般出厂前已做好的。所以,重量比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改变了琴键的角度,都造成扭力的改变。我发现,加大了角度,手感像很沉重,有东西在另一边跟你“较劲”。这跟钢丝钉朋友说的那位“高手”把中盘垫高后的现象一样。我认为,一般最好不要动中盘。因为中盘是键盘和机芯的基础。你改变了它,那后面各部件的工作状况也改变了。除非是原设计的中盘有很明显的错误。但,我们不是搞设计的,没必要去从新计算修改它。2,轴心运动。两轴心运动体的运动交接,也就产生了磨擦。部件就有磨损。那就发生了部件之间的尺寸改变了,也失去工作功能了。例如,老高老师所指出的,大琴与小琴的比较。小琴的转击器的皮毡磨损大。原因就是转击器的回摆角度大,顶杆与它的接触就大了。冲击力应该也大了。当磨损大之后,没办法停止转击器,那就产生了连击的现象。还有,由于转击器的摆角大,顶杆运动要离开转击器的时间长了,接触面长了,承受转击器的重量也长了。种种原因而造成了小琴为甚么触键的手感不好,连弹速度慢,容易损坏。

  由于我的文字表达有限,不知能解释清楚否?请各位老师,朋友指正。谢谢。

  老高:但,如果我们改变了琴键的角度,都造成扭力的改变。我发现,加大了角度,手感像很沉重,有东西在另一边跟你“较劲”。

  -----------------------------------------------------------------------------------------------

  这要用到一个重要的"能量守恒"定理,力臂长,用力省,则作用臂动程小(摆动小)。力臂短。用力大,则作用臂动程大(摆动大)

  您说的很好,基本概念的论述还是清楚的。从帖中能看出您在物理,几何,力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应该是一个称职的调律师。

  有人由于自己在学识上的短浅,把调律师工作看的过于简单,甚至于拿修鞋匠与调律师相提并论,这样的认识,不但自己不思进取,还会误导一些人对调律师工作的基础知识要求。这样的看法我认为是非常有害的。我的看法是调律师就要做一个杂家,什么知识都要学,什么都要懂一点,能精则精,不能精至少也要懂一些基础原理。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作到"与时俱进".

  我是这样看的,两种情况比值一样,效果相近,但是触感相差特多。

  ---------------------------------------------------------------------------------------------------------------------------

  我在考虑红江提到的二种做法产生不同触感的问题,把二种做法结合起来是不是更合理些?在转击器磨损处垫呢毡,以恢复其原形,为了保持顶杆处于低位,将柄挡木相应垫高,使开门缩小,这样就无需大幅调整联动杠杆,可以保持原有的手感,调整一下断联和挡托的位置就可以了。(卡钉可能要作小辐的调整)大家可以试试!!!

  子江:老高哥,我打个比方,键深一改变,演奏者的触感就改变了很多。

  老高:红江;能有您这样的兄弟平生足矣!!!

  我考虑加大键深,主要会在三个方面起到影响。

  1;断联,键子加深,也就意味着行程加大,联动杠杆的行程因此也大,顶杆后仰角度加大,突出部比原来的位置更低,盘簧因此也会被压的更紧,反映在手感上会有加重感。

  2;挡托;键子加深,也就意味着行程加大,挡托的位置因此会被前推,顶杆后仰距离与转击器加大,小槌回程距离会比原来减小,对解决简单原因造成的连击(非失调综合症)有很好的效果。

  3;勺钉;键子加深,也就意味着行程加大,随着联动杠杆行程加大,其后面的勺定向前的角度也会加大,会使制音头离弦更远,制音器弹簧的作用力,也会直接反映到手感上。我想大概是这些吧?不知各位还有别的补充吗?

  加大键深会对演奏者手指的快速运动会造成何种影响还不得而知?

  补充;在转击器缺损处垫呢粘,然后向下调整联动杠杆的位置,会影响到制音器的运动,使制音器动作延后,造成键子手感飘,轻,不跟手的感觉。勺钉位置也有必要作调整。

  调率迷:从老高老师对上面各部件的工作原理,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对我们再深一步对连击的问题作更广泛的思考。从这三点中,我们都找到它们在调整的过程中所得到好的与不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去考虑问题,要作全面的观察。在调整的时候,步序的先后是很关键的调整程序。在我的调整工作经验来看,原有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用。在实际调整中,对各部位要作协调上的调整。也就是说,要全盘检察,在仔细看部件的运动的同时,手指要感觉琴键的手感。那就是要得到部件运作的要求,也要得到琴键的手感上相对的理想感觉。因为我们的调整工作也就希望能把钢琴恢复到它最理想的效果。这是一个对调整的概念问题,在这我没办法指出相对的数据。还有,有可能的话,多与钢琴家,或弹钢琴的人交流。听听他们对钢琴的手感,音色,动态等的感觉和看法。这对我们的工作都起很大的作用。

  子江:老高兄,咱哥俩是惺惺相惜啊!

  记得有一次在钢琴厂见到杨鸣挑琴,他跑了一段音阶,然后对技术人员说:这个键子浅了一点。技术人员一测量,浅了不到1毫米。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下键深浅给演奏者带来的触觉反应是相当大的。

  etude:看了这么多都有点晕了,不知可有讲到转击器弹簧的影响?

  老高:没有讲弹簧的事,我们讨论的是在其它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连击的原因。

  你说得对,弹簧不在位置或脱钩也会造成连击现象的。

  调率迷:老高老师,转击器有两种装置的。你说的那种一日本钢琴为多。另一种是压弹簧,如果弹簧跳出来就压到榔头杆了。其现象是,弹奏后放键而榔头不回原位。所以,在修理榔头不回原位时,先检查压弹簧是否跳出来了,把它还位。如果榔头还不回原位,那就是其他原因了。好像我以前说过,如后档的呢占上有些小东西把键子垫高了;或是卡钉过高了,顶杆把转击器顶起来了。这都是榔头不回原位所造成的一些因素。哦,还有就是申达钉锈了不转动。那只能换申达钉了。

  老高:看得出来,调律迷朋友对击弦机结构和运动还是很了解的。是个有经验的调律师。

  我在上面说的弹簧不在位置就是说压簧从转击器沟巢中跳出的意思。

  弹簧脱钩是指另一种装置的弹簧,在安装时没有将弹簧钩住绳圈,或绳圈因各种原因断开,弹簧就失去效用了。

  在修理时最容易忘记的是第一种结构的弹簧,往往装好弦槌后忘了把压簧推进转击器沟巢,结果轻弹时就会有不回原位或连击的现象出现,还会有杂音,这就是跳出的弹簧与榔头杆摩擦发出的声音。

  调律迷朋友说的很具体,很不错。对不熟悉修理的调律师会有帮助的。

  etude:引用:

  --------------------------------------------------------------------------------

  原文由老高发表于2007-5-157:29:56:

  没有讲弹簧的事,我们讨论的是在其它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连击的原因。

  你说得对,弹簧不在位置或脱钩也会造成连击现象的。

  [此帖子已被老高在2007-5-157:36:48编辑过

  或者弹簧力度不够也会的。

  老高:有道理、在怎样的情况下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大家讨论一下。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还是要考虑顶杆与档托的相对位置?

  调率迷:弹簧不够力,是钢琴年份太长,产生金属疲劳或金属表面氧化所造成,而达不到金属的弹性。

  老高:调律迷朋友说了弹簧弹力退化的原因,很好!

  大家再讨论,为什么弹簧力度减弱也会造成连击现象。

  调率迷:说道这里,情况更明朗了。因为钢琴太老而用的时间也长,所造成弹簧弹力退化。加上各部件的配件老化(皮子,呢占等,这些我在前面也陈述过),Backcheck和Catcher在工作中的摩擦力就大大减少了。当榔头被推动往前打击琴弦后的回弹力是很大的。压簧没力,Backcheck与Catcher的磨擦力不够,就接不住榔头回弹。当榔杆打到背挡时又弹回往前走打击琴弦,这就形成了连击。

  有些应急的做法,在暂时没办法换零配件时,1,可以加大弹簧的弯度去加强弹簧的压力,用食指,中指,大拇指捏着直线的一段,(大拇指对中食指),轻轻捏一下放回。但要保护好弹簧圈的部位,不要弯到那个地方。2,用小沙纸板轻轻磨以下Backcheck和Catcher的呢占和皮子的表面,加大它们的摩擦力。再把这两者的距离调整好,弹试一下,好就行了。

相关文章 推荐

外国乐谱|15秘密(奥地利) 歌德 舒伯特
人气:471
外国歌曲谱
外国乐谱|15秘密(奥地利) 歌德 舒伯特
笛子流行金曲《花田错》高级独奏乐谱
人气:195
竹笛乐谱
笛子流行金曲《花田错》高级独奏乐谱
古琴自学方法《谱字》沉草农
人气:87
古琴教程
古琴自学方法《谱字》沉草农
乐谱|路 作词:陈兴玲 作曲:陈伟 演唱:冷漠
人气:406
简谱大全
乐谱|路 作词:陈兴玲 作曲:陈伟 演唱:冷漠
[民歌谱]家乡小调 石顺义 王佑贵
人气:774
民歌乐谱
[民歌谱]家乡小调 石顺义 王佑贵
歌唱的生理基础《歌唱的发声器官与运用》
人气:159
声乐教程
歌唱的生理基础《歌唱的发声器官与运用》
小步舞曲与三声中段
人气:165
长笛乐谱
小步舞曲与三声中段
歌谱|离别的泪在流 作词:蔡涛 作曲:曹士明 演唱:
人气:1913
通俗唱法歌谱
歌谱|离别的泪在流 作词:蔡涛 作曲:曹士明 演唱:
[民歌谱]拥有你心最珍贵 晏敏敏 晏敏敏
人气:1930
民歌乐谱
[民歌谱]拥有你心最珍贵 晏敏敏 晏敏敏
外国乐谱|1没有你,我怎么活(俄罗斯) А·瓦尔拉莫夫
人气:1055
外国歌曲谱
外国乐谱|1没有你,我怎么活(俄罗斯) А·瓦尔拉莫夫
口琴简谱【偏偏喜欢你】
人气:221
口琴乐谱
口琴简谱【偏偏喜欢你】
古筝谱【春天到】五线谱
人气:142
古筝乐谱
古筝谱【春天到】五线谱
乐谱|弦子悠悠 作词:袁中霞 作曲:兰卡布尺 演唱:亚东
人气:239
简谱大全
乐谱|弦子悠悠 作词:袁中霞 作曲:兰卡布尺 演唱:亚东
歌谱|情缘 作词:快乐 作曲:乐师 演唱:
人气:845
简谱大全
歌谱|情缘 作词:快乐 作曲:乐师 演唱:
[民歌谱]女儿美 许冬子 武秀林
人气:1573
民歌乐谱
[民歌谱]女儿美 许冬子 武秀林

大家都在看

钢琴调律的深度认识

钢琴调律的深度认识

在钢琴的律字上加上引号,是指钢琴所采用的律,而非钢琴有自己的律。所以对此加以说明,是因为有人认为有钢琴律的存在,那显然是一种误解,钢琴同所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一样都采用十二平均律。为此,调律师需要了解律...

钢琴调律 222 阅读

音准仪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

音准仪在钢琴调律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各种检测音律的仪器,如闪光音准仪、数字式音准仪、表针指示式音准仪等,已从实验室走向普及,它被广泛用于乐器制造、音律研究和器乐、声乐等领域。几年来我在钢琴调律中作了应用音准仪的尝试...

钢琴调律 98 阅读

合格的钢琴调律师的工作流程

合格的钢琴调律师的工作流程

随着大家对音乐的向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钢琴,随即也带动了很多职业的火热程度,最为突出的就是,钢琴老师,钢琴调律师等,钢琴调律师的重要性某些方面要比钢琴老师还要高,为了您建立一个良好的固定音准概...

钢琴调律 117 阅读

钢琴技师谈音色调整方法

钢琴技师谈音色调整方法

斯坦威公司的音乐会首席技师、曾担任霍洛维茨25年专职调律师的弗兰茨摩尔被许多著名的钢琴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钢琴技师和真正的钢琴调律魔术师。请看他对好钢琴音色的评价: 对一架钢琴,你无法事先就断定其音板对弦...

钢琴调律 190 阅读

钢琴的组成结构及维修调律常识

钢琴的组成结构及维修调律常识

钢琴是一种性能全面而完善、应用十分广泛的大型键盘乐器。在当今世界上,无论公众的或家庭的音乐生活中,钢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即适宜于同其它乐器以及人声配合演奏,也适宜于独立演奏;即可作为表演工具,也可作...

钢琴调律 181 阅读

钢琴设定键盘触感调整“样子”

钢琴设定键盘触感调整“样子”

设定键盘触感调整样子 教学内容:在键盘分档处作键盘触感调整的样子 教学目的:设定部件之间的运动比例 I 、 调整思路 由于琴键的下键深度是演奏者首先接触到的一个触感整调参量,所以它成为其它参量整调的基...

钢琴调律 242 阅读

怎样辨别钢琴调律师好坏

怎样辨别钢琴调律师好坏

一个合格的钢琴调律师的工作流程 随着大家对音乐的向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钢琴,随即也带动了很多职业的火热程度,最为突出的就是,钢琴老师,钢琴调律师等,钢琴调律师的重要性某些方面要比钢琴老师还要高,...

钢琴调律 16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