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乐器资源网钢琴名家栏目小编本篇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俄罗斯犹太裔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的个人档案。我们将从安东·鲁宾斯坦的个人生平、个人作品、艺术特点、人物轶事、成就荣誉及社会评价等方面认识这位著名的钢琴家!
安东·鲁宾斯坦,俄罗斯犹太裔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1829年11月28日出生于Wekhwotinech。早年随母亲学习钢琴,后在圣彼得堡,随维卢安(Villoing)学习钢琴,在维也纳随德恩(Dehn)学习作曲。鲁宾斯坦一生创作了《德蒙》(DerDemon)等20部歌剧,《海洋》(Ocean)等6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以及许多声乐、室内乐、钢琴曲以及其他器乐独奏曲。他的钢琴独奏小品《F大调旋律》,被后人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至今流传不衰。在音乐观念上,他反对强力五人团的民族主义的音乐,而追求音乐世界性,这也使他受到许多人的反对。
中文名:安东·鲁宾斯坦
外文名:Anton Rubinstein
国 籍:俄罗斯
民 族:犹太人出生地Wekhwotinech
出生日期:1829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1894年11月8日
职 业:作曲家、钢琴家
主要成就:《德蒙》等20部歌剧
《海洋》等6部交响曲
5部钢琴协奏曲
代表作品:《F大调旋律》
个人生平
Рубинштейн 1829-1894,在1829年11月28日生在波多尔斯基省与别沙拉比亚之间的维赫瓦齐涅茨镇上一个有文化的犹太人家庭,六岁时,随家庭迁居莫斯科。鲁宾斯坦的非凡的音乐才能自幼便已显露,十岁时(1839年)公开举行钢琴演奏会,1841-1843年间,到西欧许多城市巡回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这期间,小鲁宾斯坦得以认识西欧的一些大音乐家,如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和梅耶贝尔等。此后,鲁宾斯坦在柏林和维也纳攻读音乐理论,并创作和出版了他的第一批作品。1849年鲁宾斯坦回到圣彼得堡,后来就任大公爵夫人叶莲娜·帕芙罗芙娜的宫廷乐师。
1854-1858年间,鲁宾斯坦重又出国巡回演出,在钢琴演奏方面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59年回国后,定居在圣彼得堡,并着手实现他一生中的主要事业——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指挥协会在圣彼得堡举办的全部交响音乐会,并以独奏家身份参加交响乐和室内乐演奏会,实际上成为协会的领导者。与此同时,他主持了协会开设的“音乐班”,这个班后来在1862年改建为俄国的第一年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由他亲任院长。这所学院在鲁宾斯坦的领导之下,很快地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柴科夫斯基便是这个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鲁宾斯坦正确地注意到专业音乐人才的重
安东·鲁宾斯坦要意义,他所创办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他的兄弟尼古拉·鲁宾斯坦在1866年开办的莫斯特音乐学院,是当时俄国音乐教育的真正中心。从1867-1886这二十年间,鲁宾斯坦多半住在西欧,主要从事演出活动。1872-1873年间,他曾同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H.Wieniawski,1835-1880)到美国旅行演奏;1885年,他开了一组按历史编排的著名演奏会,这组音乐会包括七套音乐会曲目。
1887年,鲁宾斯坦重又出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兼教授,他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891年,鲁宾斯坦移居德累斯顿,主要从事创作活动,有时也为慈善目的开演奏会,还为年轻的霍夫曼(J.Hofmann,1876-1957)授钢琴课。1894年,鲁宾斯坦回归祖国,同年11月8日辞世。
个人作品
《F大调旋律》
这一首乐曲是包含在作品3之中的两首钢琴小品中的第一首,属于典型的旋律性器乐小品。乐曲结构极其简
安东·鲁宾斯坦作品宣传照单,歌谣形式的主旋律(片段1),前后反复三次。就在三次反复的连结处,加入半音阶的经过句。虽说较为单纯,但因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编为钢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曲或大提琴独奏曲。这是一首颇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乐曲。作者安东·鲁宾斯坦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钢琴家,他将欧洲的音乐传统移植于俄国民族音乐之中。在作曲方面,鲁宾斯坦深受德国浪漫派音乐和李斯特的影响,留下了大量的钢琴曲。但是他的所有作品中唯有这首《F大调旋律》最为深入人心,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浪漫曲》
作于1860年,原本是鲁宾斯坦的钢琴曲集《彼得堡晚会》(共六曲)中的第一曲,因其旋律优美,多以小提琴独奏的改编曲演奏。浪漫曲(Romance)这种体裁,最早只用于描述爱情故事和骑士传说,后来这一名词应用于音乐作品的性质甚于实际的曲式,即浪漫曲着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不存在精确的结构形式。本曲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极富深情而且充满诗意。
其它
其它,如歌剧《恶魔》、《a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集《波斯恋歌》等。
艺术特点
他作品的显著特点是广泛采用俄罗斯城市民间作品的曲调,同时借鉴外国音乐的固定程式,从而决定了他的音乐遗产中的矛盾性:优秀伴随着平凡,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伴随着折衷的手法。
人物轶事
他曾求教李斯特并在李斯特的音乐圈里度过一段时间,但是一向慷慨助人的李斯特却拒绝鲁宾斯坦当他的学生,而且冷酷的对他说:“作为一个天才,必须不靠别人帮助,自谋发展的达成自己目标。”对于他所崇拜的偶像却对他这样的态度,在他心理造成了阴影;尤其在他穷迫潦倒时,李斯特也未曾伸出援手。虽然他们表面上颇为友好,但实质上却是冷漠的。
鲁宾斯坦也尝试著各类型的音乐,深深受到孟德尔颂,舒曼,萧邦等的影响,因为他的音乐作品是国际性的所以他很鄙视当时“俄国五人组”的民族主义作风,也引此引起了“俄国五人组”排斥和攻击,他们也就反对鲁宾斯坦的弟弟NicholasRubinstein创立的莫斯科音乐院,尽管如此,他们兄弟两人对俄国的音乐教育还是有极大的贡献。
成就荣誉
以精湛的技术、热情奔放的演奏跻身于19世纪伟大钢琴家之列。
安东·鲁宾斯坦一生65载,从他10岁正式登台演出到1894年11月去世前还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他为音乐事业献身了55个春秋。他在世时除了在国内各地的频繁演出外,从1847年起,他还经常远赴欧洲各国乃至美国巡演。[6] 安东·鲁宾斯坦早在1852年,23岁的鲁宾斯坦就拟订了在彼得堡创立音乐学院的方案,但未能被当局采纳。
1858年,鲁宾斯坦一手创立了声乐学院,1859年1月,在他的倡导下建立了俄罗斯音乐协会,他是协会最早的理事长之一。1860 年3月,他创办了俄罗斯音乐协会下属的音乐学习班,随后致函国民教育大臣申请建音乐学校。1861年,他撰文《论俄国的音乐》,发表于《世纪》杂志第一期。文中他呼吁建立俄国职业音乐学校。1862年10月,在他的倡议下建立的彼得堡音乐学院正式开学,他就职首任院长,并直接指导合唱、管弦乐钢琴重奏班和配器班。
后来,由于与权贵们的冲突,他辞去音乐学院院长和俄罗斯音乐协会的职务远走国外。1887年他重返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并主持钢琴班,讲授钢琴音乐史,这个讲座受到当时俄罗斯音乐家的关注与欢迎。同时他积极倡导开展音乐的普及教育,坚决主张创设国家音乐学院并为学院张罗新址。他还拟订了在彼得堡开展普及的交响音乐会和普及的歌剧演出计划。他再度讲授钢琴音乐史,此后组织了一系列的演出。由于受到反动报刊的攻击,他认识到在沙皇俄国的条件下不可能实施广泛的音乐教育计划,于是再次离开彼得堡音乐学院。这年夏天,他来到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8月12日为筹措当地兴建音乐学校的建筑费用而举行了一场音乐会,不久即迁居德国德累斯顿直到1894年去世。此前,他经常以钢琴家、乐队指挥身份奔走于欧洲各地为慈善事业义务演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去世前的两年内,他收了一名波兰少年为“关门弟子”,此人后来成了世界杰出钢琴家之一,他的名字叫约瑟夫·霍夫曼(1876—1957)。此人曾任美国费城库尔斯蒂音乐院院长,还出版过两本有关钢琴演奏技法的著作。 鲁宾斯坦最大的贡献是其音乐教育事业,至于音乐艺术成就当首推钢琴演奏,其次则为作曲,这方面的业绩令人瞩目,他一生写了15部歌剧、5部宗教歌剧和清唱剧、6部交响曲、20首室内乐曲、200余首钢琴曲、160首各种歌曲。他最重要的作品有清唱剧《失乐园》、管弦乐音画《伊凡雷帝》、歌剧《恶魔》、《戏剧交响曲》(即《第四交响曲》)、《尼禄》、《俄罗斯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等。
鲁宾斯坦的作曲道路是坎坷的,有挫折,也有失败。1850年他写的第一部歌剧《库利科沃之战》(又名《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描写了14世纪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大败蒙古鞑靼军队入侵的一场战役,是一部内容令人震撼的歌剧,但演出未获成功。安东·鲁宾斯坦虽非19世纪顶级的作曲家,但他也为世人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除歌剧外,还有弦乐曲、协奏曲、交响曲、歌曲、浪漫曲、室内乐重奏以及尤足称道的钢琴曲。因此,安乐·鲁宾斯坦也堪称卓有贡献的作曲家。毋庸置疑,安东·鲁宾斯坦作为音乐家最大的贡献是他的钢琴艺术成就。
19世纪誉满西方、世界顶级的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被誉为19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钢琴家,而鲁宾斯坦则被公认为19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钢琴家。在他大胆以至往往有违常规的艺术处理中,鲜明地表现出复杂而矛盾却诚挚的个性特征,他的演奏风格豪放而又荡气回肠。到了晚年,人们经常感到他的琴声流露出紧张逼人的戏剧性。
在他广受欢迎的曲目中,贝多芬、肖邦、舒曼的作品占主导地位。他演奏大师们的作品时,总是忠实地诠释大师们的思想,同时又大胆地、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各种演奏方式,也肯定演员有自己独立的创新意识。鲁宾斯坦演技的一个典型特点是热情洋溢的即兴手法:通常保持原作的基本构思,但每当演奏时,这种构思又由于突如其来的精彩发挥而更放异彩。有时为了音乐画面的完整而舍弃一些细节。他多方面的钢琴技巧完全服从于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他早年纯熟的高超技巧或是他晚年时的个别缺失,人们都难以觉察。鲁宾斯坦技艺中最杰出的一点是他掌控音乐色调与力度的高超技巧。总之,鲁宾斯坦的钢琴艺术对国内外几代演奏家的成长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社会评价
个人评价
鲁宾斯坦最有名的一段话,道尽了他的感慨:“对德国人来说我是俄国人,对俄国人来说我是德国人。对基督教来说,我是犹太教徒,对犹太教徒来说,我是个基督徒,对古典乐派的人来说,我是华格纳曲风,对华格纳曲风的人来说,我是保守曲风,我不是水里面的鱼,也不是地面上的禽,我是一个未完成的男人!”[8]
他人评价
(1)鲁宾斯坦是个才华洋溢的即兴演奏家。作曲家KarlGoldmark曾对他
画家画作中的安东·鲁宾斯坦的即兴显奏赞赏有加,他的演奏非常出色,注重在音色,技巧,即兴,所以不拘泥于细节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他的这种风格受到一些经过严格训练的钢琴家的非议,钢琴家WilliamMason就批评他说:“如此敏锐有利的手,手指下却空无一物”。克拉拉舒曼(舒曼之妻)对他印象更差,说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但是一些乐评家却有不同的看法,有钢琴巨人,钢琴的宙斯,音乐中的米开朗基罗等尊称。
有句话说:“有声誉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柴可夫斯基以他很平凡的资质,活著的时候在音乐界起起伏伏,从来没有很杰出的表现。但是鲁宾斯坦却能以他师长的尊贵身份,不轻视柴科夫斯基的才能,没有任何怨尤的细心教导他,只为了能使他做得比自己还好,最后终于成功了。而且柴科夫斯基也没有忘记往日的旧恩情,经常感谢老师对他的教诲。虽然时间过得很快,鲁宾斯坦的音乐已经被遗忘了,但他的言行,还有高尚的品德与宽宏的度量却依旧流传在这个世界上,并成为后代音乐家学习模仿的对象啊!"
(2)著名苏联音乐学家、科学院院士、音乐学奠基人鲍利斯·阿萨菲耶夫在评论中指出:“他热情洋溢地尽力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在展开素材时却欠缺缜密思考的素养。”鲁宾斯坦的作品难免瑕瑜互见,但毕竟瑕不掩瑜。他的创作为后起之秀的音乐家乃至比自己优秀的音乐家指明了道路,使之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例如他的抒情歌剧《恶魔》是一部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它以刻画人物细腻动人著称,柴科夫斯基的歌剧中人物的刻画就是传承了其老师的《恶魔》的特点。在歌剧《恶魔》中鲁宾斯坦独特的风格令人瞩目:气势磅礴、声震林木的曲段与细腻感人的抒情曲段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又如鲁宾斯坦早期的交响乐作品对古典交响乐组曲的曲式落户俄罗斯大地起了历史性作用,同时在这些交响曲中鲁宾斯坦演示了以俄罗斯世俗浪漫曲音调为主调的主题素材如何巧妙展开的手法,这使后起之秀的作曲家受益匪浅。阿萨菲耶夫就此指出:“柴科夫斯基在70年代由于不仅很快地理解了老师的交响乐艺术的形式,而且还掌握了交响乐的作法,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自己的老师。” (3)他的音乐社会活动,对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奠立了俄罗斯钢琴学派,他的演奏风格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创作过多种多样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最著名的一部是《恶魔》)、六部交响曲、五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室内乐重奏曲、钢琴曲和声乐曲等。但是,他的作品除歌剧《恶魔》、个别钢琴小品和浪漫曲外,一般很少有人演奏,而在交响音乐作品中也只有《第四钢琴协奏曲》至今仍然受到应有的欢迎。
猜你喜欢:鲁宾斯坦钢琴、鲁宾斯坦全集、鲁宾斯坦钢琴谱、鲁宾斯坦钢琴谱专题、Anton Rubinstein钢琴谱等,我们将陆续更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