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乐器资源网小编本篇和大家分享关于阿什肯纳齐与他演奏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话题,以下为本文作者引言“记得我们曾经给大家介绍过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而且这部作品也被列为“四大钢协”之中。事实上,拉赫马尼诺夫的另外一部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同样也是非常优美动听的。有趣的是,很多听众曾经为“拉二”优秀还是“拉三”优秀,进行过争执。其实在我看来,两部作品都是不容错过、难以取舍的。今天就让我们对“拉三”来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为您介绍这部作品的权威演绎者之一,著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阿什肯纳齐。”
猜你喜欢:
阿什肯纳齐简介:http://www.yueqiziyuan.com/gangqin/20150125131585.html
阿什肯纳齐照片:http://www.yueqiziyuan.com/gangqin/tupian/20150125131586.html
阿什肯纳齐轶事:http://www.yueqiziyuan.com/gangqin/20150125131587.html
一、来自Pianosheep的原创评论
首先,还是请来我们的老朋友Pianosheep,请他对这部作品作深入详尽的解说——
其实,认识一个作曲家可能并不是通过欣赏他知名作品开始的。我一直到高中二年级才开始接触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听他的作品也并不是那部最出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却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后可以介绍这一部作品,非常经典的),初听之下感到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钢琴作曲家。但在细细一听,却又有古典主义的严谨。我像“伯乐”一样的开始赏识他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古典音乐迷,而很少有人知道我也是超级电影迷,但是又和狂热追星族不一样,我是看情节的不看明星,只要演得好、故事好,就是成功的电影。和艺术沾点边的,我更有兴趣去尝试的看一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借到了一盘片名叫做《钢琴师》的电影(并不是近来屡获大奖的《海上钢琴师》),给我的第一感觉——枯燥、乏味。看封面是一个男人戴着耳机,放飞自由身躯的特写,我想一定会是非常有激情的片子,结果却大相径庭。开始的一段是非常苦闷的,一个小孩子的悲惨童年——没有自由的娱乐时间,要他天天练琴,这简直就是下地狱啊!所以,大多数艺术家的童年都是很苦闷的,譬如我最崇敬的贝多芬。
接下去的情节,孩子长大了,故事也开始好看了。他的父亲要求他完成钢琴作品中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大家别以为肖邦、舒伯特的钢琴作品才是难度典范,事实上“拉三”才是激情迸发最极致的作品。40多分钟的过程需要完全一百二十分的感情投入,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大家可以看看,有多少人演奏过这首作品?大牌演奏家们是不太会在演奏中出错的,而这首作品的高难度却使很多人望而却步!同时它还打破了一个传统——难弹的曲子总是不太悦耳。恰恰相反,这首作品出奇的好听,不少人甚至认为,超过了拉氏前面的那部《第二钢琴协奏曲》。还有一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是钢琴协奏曲,就是一起合作,而不是听钢琴一部乐器。所以很多擅长写钢琴作品的作曲家在管弦乐协奏的处理上做得有些欠缺,而这首堪称最难演奏的作品,更是要求钢琴与乐队的高度和谐!
除了钢琴跌宕起伏的弦律,乐队好像是更深沉,也更难以驾驭。记得“拉三”这部作品的第二次演出是马勒指挥的,他在排演中居然和乐队首席发生了争执。虽然每一首作品指挥和乐队成员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一切服从指挥,而这一次,马勒却让步了,原因很简单,拉赫玛尼诺夫的总谱实在是太复杂了,总要给乐队一个空间吧!其次,大家在欣赏中就会发现,在这部作品中,钢琴似乎没有停歇过,作为一个演奏者,这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所有的主题都是由钢琴奏出,这在协奏曲中也是不多见的,这绝对的跳出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协奏曲模式(由乐队奏出庞大的主题,钢琴缓缓流出的模式)。
说回电影,那个孩子由于缺少人生的锻炼,变成了钢琴白痴,天天只知道弹琴,生活在父母的严加管教下,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最后,随着父亲的去世,他疯了,在养老院度过余生。没有爱情、没有后代,没有欢乐。一部平平淡淡的影片,没有特技,没有暴力,没有不良内容,略带的枯燥中却给我以很大的震撼力,这是什么呢?是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成为始终贯穿电影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下面,我们逐乐章进行赏析:
第一乐章,就是《钢琴师》影片的主题音乐,别小看了简简单单、轻声细语的琴声,这可是部作品最难弹的部分,又要速度,又要感情。而且,你根本感觉不到这需要感情,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浪漫派的音乐多说就不浪漫了,留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不是更好吗?
第二部分,由乐队上来引出一段思考,然后钢琴分段“讨论”,类似狂想曲的曲式。这是不错的慢乐章,给人一种遐想。慢乐章真的很慢,但到了后半段,钢琴开始突然发力,你会感觉像是在听进行曲,钢琴一下子就变得铿锵,乐队适时的融入,产生了高潮。又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一下子进入快速的末乐章。而且是渐进的,越到后来越快。你是不是发觉了,钢琴还是这么风光有劲!我也是很佩服演奏者有如此深度的激情。又似乎在刹那之间,转入了高速的华彩段,然后一个缓冲,又是一个高潮!真的,我觉得第三乐章是最有激情的,让我想起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第十八段。接下去,钢琴与乐队同时发出激情四射的音符,全曲在热烈的共鸣中结束。它的震撼力不亚于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可以看到,作品是有很浓烈的浪漫气息的,但是却遵循了古典主义“快——慢——块”的曲式,上下连接还是很紧凑的,真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在上面的文字中,我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激情”,这种激情是是一股冲劲、一种力量。大家可以自己体会。我还要强调一下,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要比拉氏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耐听。我还真心希望,如果喜欢这部作品的朋友,去看看这部《钢琴师》影片,配合着情节,来更深的感悟一下。
对于这部作品的推荐唱片版本,我推荐阿什肯纳奇担任钢琴演奏,菲斯特拉里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DECCA,466 375——2)。其实阿什肯纳奇不仅是个钢琴大师,他的指挥天赋也不得了。但是在这张唱片录音的时候,他却和著名指挥康德拉辛合作,从一个侧面,也说明这部作品的高难度。当然,如果谁有霍洛维兹和奥曼帝指挥费城管弦乐团的版本,那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那不仅是现场版本,还是霍洛维兹晚年的代表录音呢,同样也是比较权威的版本!
二、钢琴演奏大师、指挥家阿什肯纳齐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出生于1937年。6岁开始学琴,8岁在莫斯科登台演奏,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后,在苏巴特亚(Sumbatyan)的班上学习10年,1955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奥伯林的弟子。1955年获第五届肖邦比赛二等奖,1962年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一等奖。1963年在伦敦举行演奏会大获成功后,留居伦敦,1968年移居冰岛,1972年入冰岛籍。阿什肯纳齐现住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日益活跃在指挥家的位置上,并在许多乐团中拥有职位,如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皇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克里夫兰管弦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和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此外,他以客席的身份和一些世界最好的乐团同台演出,其中有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费城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1998年1月,他成为了捷克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从那时起,他专心进行广泛的巡回演出、录制唱片和特殊的演出计划,为的是让人们注意到这个伟大的乐团,以及它丰富独特的音乐传统。1999-2000演出季正值“天鹅绒革命”十周年,在此期间,他和乐团出现在欧洲、日本、美国和南美,演出代表乐团历史和文化特征的保留曲目——从莫扎特、马勒到克拉萨、雅纳切克以及马蒂努。2000-2001演出季,他们继续了在全欧的广泛巡回演出,其中包括伦敦的巴比肯中心和逍遥音乐会,维也纳、鲁塞恩、德国和希腊。在他任职于捷克爱乐乐团的同时,他也是欧盟青年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爱乐乐团的桂冠指挥家。阿什肯纳齐同时还在欧洲、远东和美国继续举行钢琴独奏会,并为他已有的唱片目录增添新的曲目,如近来广受欢迎的肖斯塔科维奇全套序曲和赋格。
阿什肯纳济作为俄罗斯钢琴家,感情充沛,追求表达的抒情性、诗意与浪漫气质,作为奥伯林的学生,又有莫斯科学院派那种不同于德奥学院派的严谨。其最突出的长处是手指的高超技巧,而在音色上比起类似里赫特这样的俄罗斯钢琴家略逊一筹。演奏风格以诗意的情调和细腻的技巧为特点,在自己的风格里融入了很多伦敦派所特有的意识美。人们从他所弹奏的技巧绝伦的钢琴练习曲中可以发现他那惊人的技艺和高深的造诣之价值所在,他可称为能完满再现李斯特那绝顶技巧的权威。阿什肯纳济演奏曲目极广,但其长处还是在表现俄罗斯作曲家,尤其是拉赫玛尼诺夫与斯克里亚宾的作品中。他与帕尔曼、哈雷尔组成的三重奏,在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室内乐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他录制了肖邦作品全集,但在表现能力上明显不如老一辈的鲁宾斯坦。而在指挥舞台上,阿什肯纳齐更是表现出了其非凡的才华,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