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故事:《潇湘水云》—水云之为曲,以寓眷眷意
有些事情是不能深问的,一问就会落泪……像往事、像旧人、像家乡、像故国。
原本,心,不过是一条绵延千里的河床,不流淌欢乐,就流淌悲哀,不流淌关于未来的美梦,就流淌关于往事的伤痕。原本,心都有岸,岸上的青草,原本都有梦。而梦里的落花,原本都有归宿。我们所熟悉的郭m本就不是一位苟且之人,所以,为云水所蔽的九岌山,却不能不引起郭河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于是就有了《潇湘水云》,于是,只是一问,便让心失去了岸.让岸上的草,破碎了梦,让梦里的落花,找不到归程!
图为:归去来兮辞图
传说里,九岌山是贤王舜的葬地,人们的心目中,那里是贤明的化身。山下,一位终生未仕的知识分子,在大水的苍茫里,总找不到可以抓住的岸。想对你说,不要轻易去问世事的沧桑,否则,尘世的山洪,会爆发在一霎之间,淹没你心灵的河床,但你却无法偷生。翻滚的乌云,不知是想救你.还是想嘲弄你,于是你用那独特的声音.对江水耳语。于是就有了《潇湘水云》,潇湘的云,颠段着风。潇湘的水,颠覆着岸。潇湘的人,你是否想要颠覆现实?
北方异族的铁骑挟起滚滚黄尘,践踏着江南山水,兵m过后不堪人目。绿窗朱户,十里银钩,如今已是残垣断壁。
一个国家的兴衰,是谁左右?眼前这青山不改,白云依旧在山中缭绕,这是九岌么?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一张素琴拂起,唤回江上湘灵。遥远的西湖,此时应有梅边林下的隐士,低低吟咏,却如银剑青锋,刺人心脏。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自然之中的明净与清澄是历代文人生命里的一种默契。而宋人笔下的绮丽风景,更是呈现一种内敛含藏的精神品位。古琴艺术发展延续到宋代,在琴曲内容里,我们读到的是自然风光,还有隐士的生活,体会到的是琴家对现世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琴乐的审美里,更多的是琴家趋向于淡漠人生、寄寓自然的情调惫蕴及对其韵味、意境的追求。在宋代众多的琴人和琴曲中,让后人最难忘记的便是《潇湘水云》。
《潇湘水云》为南宋浙派琴家郭污所作。郭污(约1190一1260),字楚望,浙江永嘉人。《神奇秘谱》中的解题,说明了作者创作此曲的历史背最北兵南侵时,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游于潇、湘二水合流处,潇、湘是古代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九疑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南,相传舜葬于此,是人们心中的圣地。每望九岌山为云所蔽,便引发郭楚望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及对国势日危的关切和时势飘零的感慨,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寓其情。郭楚望是南宋浙派古琴的创始人,追随他的学生有刘志方、徐天民、毛敏仲等。他创作了许多琴曲,如《泛沧浪》、《飞鸣吟》、《秋雨》、《步月》等。而《潇湘水云》一曲则成为由宋而今延传不息的著名作品,也是近世最受欢迎的琴曲之一。但郭氏原谱今已不存,最早收录此曲的是明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 1425),其解题曰:
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污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襄,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眷眷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郭楚望原为光禄大夫张岩的清客,其间使得他有机会得以整理为当时宫廷所收藏的琴谱(阁谱),以及张岩收集的许多民间琴曲(野谱),为他以后创作打下了基础。张岩在朝廷支持宰相韩诧宵.主张抗金。公元1207年,韩诧宵发动开禧北伐,以失败告终。南宋政府遂以韩诧宵的头颅与岁贡三十万同金人签订和约,张岩亦受累罢官。张岩曾想把韩诧宵的家传古谱和自己收藏的民间古谱,合编为琴谱十五卷。后来,他将这些谱交给了门客郭楚望。郭氏后移居湖南,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
《潇湘水云》最初见于《神奇心谱》,原谱为十段,各段标题为:
一、洞庭烟雨二、江汉舒晴
三、天光云影四、水接天隅
五、浪卷云飞六、风起水涌
七、水天一碧八、寒江月冷
九、万里澄波十、影涵万象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犹若宋代山水画的艺术意趣,这首琴曲是以对自然境界中的山水描写为其题意。但是,从琴乐艺术的独特感染力来说,此曲是要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处于一定社会氛围中的个人情感体验,表达古代琴人的情志、意趣。
乐曲开始,一段飘逸的音乐使人联想到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洞庭湖。乐曲第一句旋律音调经过展开后,始终贯穿全曲。最后,曲调趋向舒缓、平静,低沉的音调中透出抚弦低叹的凄楚情绪,其下行进行的音调似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曾经怒涛汹涌的潇湘水云至此风平浪静……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主旋律变化发展,深刻揭示了作者抑郁、优虑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