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修是莞城望族,抗清名将张家玉之后人,又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东莞可园的主人。他得到绿绮琴后专门在可园中辟“绿绮楼”以宝藏之。张氏一门风雅,他的侄子张嘉谟、孙辈张崇光等都是书画名家,名园名琴,一时传为佳话。后在民国初年,张家亦逐渐中落,琴亦以破残不堪修复而售于同邑邓尔雅。
邓尔雅字万岁,是杰出的书法家、篆刻家,他与可园张家素有交往,深知此琴的意义,因此他所得虽是一张朽琴,却视同性命,自己作诗屡次提到此琴,为人书楹联也常用屈大均、梁佩兰等咏琴的诗句。后来叶恭绰先生在市肆获得今释和尚手书《绿绮琴歌》长卷,即以赠邓氏,邓氏更欢喜不已,在 1959 年香港举办的《广东名家书画展》上将这两件珍宝展出,引起文物界的轰动。在此前的 1944 年,邓尔雅筑于香港大埔的“绿绮园”曾被台风吹毁,连邓所藏大量书籍文物均遭破坏,从废墟中抢救出的绿绮台却安然无恙,邓尔雅视为奇迹,随即迁居九龙以安顿名琴,直至邓氏临终之际,仍命家人将琴放在病塌畔,抚摩不舍以至最后一息。
邓尔雅身后,此琴至今保存于家人手中,曾有数度因经济拮据而欲出售,初时愿以市区房屋一幢即可,后终因谈价未谐而告吹,近年又传出开价四百万港元之巨,窃以为倘有国内企业或巨贾肯解囊购入,如圆明园兽头之举,则可谓琴界幸事矣。
1940 年,广东文化精英多人为避日寇而僦居香港,以所携广东文物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举办了“广东文物展览会”,在会上除张大千所有的“春雷”外,其它三把名琴均聚首一堂。一个花甲之后诸琴历尽沧桑,归宿也各异,真令人思之不禁有“人琴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