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教程>

古琴演奏右手八法要略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8-05-18  

  大家都知道在古琴演奏中,右手有八个最基本的指法,即抹、挑、勾、剔、擘、托、打、摘。我们通常称其为“右手八法”。

  右手八法在古琴曲谱中用的最多,它是右手指法的基础。也是古琴演奏中右手指法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右手的许多指法都是由它们组合变化而成的,如“涓”的指法,古人云:“抹、勾连谓之涓,如天马攒蹄。”又如“长锁”、“短锁”、“背锁”。以及“滚”、“拂”、“轮”、“历”、“搂圆”、“间勾”、“打圆”等等。所以古人称这八种指法为“八字纲领”,(《太音大全集》)可见其重要性。因此对于弹琴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正确掌握这些基本指法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在以往的琴书谱集中对这些基本指法的解说,却往往过于简略,有些琴书中虽有手势图说及兴词,但都缺少具体的详细解释。如《太音大全集》中对勾、剔的解释说:“向内入弦曰勾,向外出弦曰踢”。虽然配合了手势图,但是仍然不甚清晰明了。到底如何用力?指法要领在什么地方?手势动作应该如何?都没有进一步的说明。正如明代徐青山《万峰阁指法密笺》中所讲的那样:“就其抹、挑、勾、剔之类不过是其麄迹,可得而易知也,而其所以抹挑,所以勾剔者,不可得而易知也。”以至于使许多初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觉得“抹”和“勾”是一样的,都是半肉半甲声。“挑”和“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纯甲声等等。为了使初学者能够正确掌握右手八法的要领而又知其所以然,下面就以琴学大师顾梅羹教授的《琴学备要》和彭祉卿所著的《桐心阁指法析微》为主体,对右手的八个基本指法分别从手势、出音、动作、要领等方面作出详细地比较和说明,以供初学者研习参考。

古琴演奏右手八法要略

  “抹”

  动作:食指向身弹入曰“抹”。食指屈曲根节,伸直中、末二节,指头肉面箕斗中着弦,入弦稍稍深下。先肉后甲,由指面经甲尖中锋正直弹入,不可斜扫。其运动在臂、腕暗助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手势:中、名二指都自然平直,使中高于食,名又高于中,禁指更较高而直,各指指缝稍开,高下参差,有鸣鹤展翅之态。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待于旁,伏于食指下。每抹入,必使食指箕斗落在大指上,用甲尖抵住。《太古遗音•手势图》中“抹”的指法叫做“鸣鹤在阴势”兴词曰:“鹤鸣九皋,声闻于野;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惟飞指以取象,觉曲高而和寡。”

  出音:用力不可太重,太重则出音浊,下指宜轻而劲,用甲不宜太多,须半肉半甲,才能得音清健 。

  要领:首先“抹”是一个半肉半甲音。凡半肉半甲音切不可用纯甲来弹。“如纯用甲,则声多浮暴。法以箕斗上,指头肉处抵弦,先肉后甲……”(《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食指着弦后中锋平直弹入,在用力上也要做到不轻不重。“食指屈曲根节,伸直中、末二节。”在这里,伸直中、末二节是关键,因为当中末二节平直时则入弦的角度不大。这也是它和“勾”在手势上的最大差别(“勾”是末节竖直)而这样的手势就自然而然的限定了“抹”这个指法出音相对于“勾”是清健的,也正好和兴词中“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是相一致的。还有一点也希望能引起注意,那就是手腕的配合,《琴学备要》中讲的很明白“其运动在臂、腕暗助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也就是说,在出指时要有一个臂腕微抬的动作在里面,这样才便于用力,出音和谐。

  另外,大指和食指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大指中、末二节要微微弯曲,侧伏在食指的下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食指“抹”完以后便可以很方便的用大指的甲尖抵住食指的箕斗。这样就为“挑”的指法做好了正确的准备。使抹、挑更具有连贯性,指法与指法之间的过渡也就更自然了。

  在彭祉卿的《桐心阁指法析微》中还提到了一点非常关键的注意事项“……或以腕掌平覆。食指翘起。向下击之。指出无力。音必不清。”这也是初学者需要加以避免的。

  “挑”

  动作:食指向徽弹出曰挑。挑法,食指屈曲根、中两节,用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时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并微运腕力将食指向前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以伸缩灵活为妙。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捏紧使其抵送不灵。(顾梅羹《琴学备要》)

  手势:食指与大指均屈中末两节,大指以甲尖侧面轻抵食指箕斗中。中、名二指微弯,名指高于中指,禁指又高于名指而微翘。顾梅羹教授十分贴切的将“挑”这一手势列为《太古遗音》中的:“宾雁衔芦势”。原兴词曰“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出音:挑以甲尖,得声而手起。又要用力不觉,须坚实而不猛厉,才能得坚清之响,而虚灵无碍。

  要领:“挑”是一个纯甲音,甲面着弦,中锋弹入。“挑”时须微微借助腕力。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手腕微沉的动作。须当空下指,不可傍弦挨抚,“若傍弦挨抚,则出音混浊矣”(《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切不可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使其抵送不灵,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有些初学者总是爱将大指置于食指旁侧,两指捏紧。致使大指的力臂缩短,食指伸屈幅度变小,也不美观。

  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曾讲过:“凡抹、挑均宜轻弹,惟必轻而且劲,方能弹出本音。若其轻如抹,则只得弦上浮音,不耐听矣。” 唐代陈拙对“挑”的解释说,“凡抹挑,以意见缓。凡挑,欲母助其实,不要推,轻虚出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相比之下,“抹、挑”要比“勾、剔”力度稍轻些,宜轻弹,以意见缓。

  “勾”

  动作:“中指向身弹入曰“勾”。中指屈曲根、中二节,竖直末节,用指头抵弦,半肉半甲勾入。古谱所谓“重抵轻出”,就是说宜重下指,轻出弦。才得中和无偏重偏轻的弊病。所以也要纯用正锋。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五至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顾梅羹《琴学备要》)。勾时须用腕、肘之力引之,勾后手指落在次弦之上,不必离开。

  手势:中指屈其根、中两节,竖直末节,食指提起微曲,而昂起首于最高处,大指侧伏于食指下,名指平直高于中指略低于食指,各指指缝不宜张开,禁指伸直而微翘。《太古遗音•手势图》将“勾” 十分传神的比作“孤鹜顾群势”原兴词曰:“孤鹜念群,飞鸣远度;堪怜片影,弋人何慕;与落霞以齐飞,复徘徊而下顾。”

  出音:“重抵轻出”,浑厚凝重。“勾”较“抹”出音为重,然而不可太猛,最重要的是“轻出”两字,须细细体会,加以琢磨。

  要领:其运动在中节坚劲之力。“勾”和“抹”一样都是半肉半甲音。他和“抹”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末节竖直,为什么要末节竖直呢?因为“勾”是要“重抵轻出”的。何谓重抵轻出?即重下指而轻出弦。就是说下指时的力度要大些,当“重抵”下指将弦摁下后,末节要有一个向外弹出的动作。但是在弹出时就要有技巧了,在弹出的一瞬间末节改为平直“轻出”,让弦从中指末节弹出。从音色上来讲“勾” 和“抹”对比,“勾”是比较浑厚、凝重的。当“勾”弦动作完毕以后,中指应自然的搭在次弦之上(切不可将甲尖打着琴面)。这样就可以为下一个动作或“勾”或“剔”做好准备。使指法更加从容连贯。

  在这里还谈到了一个出音时的技巧性问题,那就是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五至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因为五至七弦相对于前四弦来说音要高、弦也硬些,如果也“探指深取”的话,出音就会显得焦躁了。同时,大家还应该注意到一个是提腕下指、一个是低腕下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因为琴面是有弧度的,在五到七弦低腕下指,可以避免中指入弦角度过大,这样是有利于出音的。

  “剔”

  动作:中指向徽弹出曰“剔”。中指微曲中、末二节,甲背着弦,下指不可太深,太深就会滞碍。须当空落指,其运动在中、末二节伸直坚劲之力。方能得灵动之机;又须正锋弹出,得声才清和浑厚。若剔出抵着前弦,致遏前声,使无余韵,则是指病,务当避免。

  在古法中,剔还有一种弹法“或用剔亦以大指抵送如挑法者。但中指指力本强。无需大指之助也。”(《桐心阁指法析微》)这种弹法早已不用了。

  手势:中指曲其中、末二节于掌下,而众指低昂绰约,宛如张翼。大、食、名、禁指和兴词均与“勾”同。

  出音:“剔”音须刚健劲拔,中和有力。然而不可太刚,太刚就会粗暴。“剔”较“挑”用力较大。然而不可太猛。太猛则浊俗。

  要领:“剔”时不可附指于弦上,须当空下指。并且,剔完之后不可以碰到前弦。在力度的掌握上,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讲到“勾和剔较抹挑为重,但不可太猛,若其重如攫,则成杀伐之音矣。指决云弹欲断弦,须勿误会欲字之意。”

  “打”

  动作:“名指向身弹入曰“打”。名指微屈根节,竖直中、末二节,指头着弦,由根节运动与“勾”微有不同,多用于一、二弦”(顾梅羹《琴学备要》)。

  手势:“中指伸直,高于名指,食指稍微低于中指,大指伸直中、末两节,虎口前开后合,与食指作八字形。除名指外,各指指尖都略向上。”《琴学备要》中对这个手势还有这样一个要求。他说:“名指末节最难坚劲,必需练习的推摇不动为妙。”《太古遗音•手势图》称其为“商羊鼓舞势”其兴词曰:“有鸟独足,灵而知雨;天欲滂沱,奋翼鼓舞;屈名指以临弦,象其行之踽踽”

  出音:出音宜轻,要有金石之声。(彭祉卿《桐心阁指法析微》)

  要领: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打”这个指法是名指微屈根节,竖直中、末二节(而“勾”是竖直末节)。要注意用指的力度,他的下指比“勾”要坚决,出音比“勾” 也要轻些。“有误认“打”字之意,将名指著力打弦,可发一嗷。”(《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

  “打”这个指法在明代以后的琴谱中逐渐被“勾”所代替。那是因为名指的运动较难得力,不如中指灵动的缘故,所以避难就易地将其替代了。汪孟舒在《乌丝栏指法释》中引杨田说:“打,中、名指向下打一弦著面,二指通用。二指,食指也。”《大全诸家释指》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古谱食、中、名向内发弦,均谓打。故谱难晓。近谱分指主之,殊为要当。”这说明在古谱中“打”是食、中、名三指均可的,并不局限于名指一指。这就为明代以后的琴谱中逐渐以“勾”代“打”找到了依据。后来虽然通用,但是,由于“勾”和“打”在出音的轻重上存在着差别,所以我认为,今人创作琴曲,如果能根据内容情感的轻重需要,和旋律音用指的顺从,把“勾”和“打”分开使用,仍可谓是妥善的办法。

  “摘”

  动作:名指向徽弹出曰“摘”,名指屈曲中节,竖直末节,用甲背向外出弦,运动也在根节,需要伶俐。其运动在臂、腕助末节劲挺之力。(顾梅羹《琴学备要》)

  手势:食、中二指并拢略俯,大指稍曲中、末二节虎口略开,禁指伸直而微翘。兴词与“打”同。

  出音:“摘”是一个纯甲音,出音要“取其音活,打摘宜轻弹如抹挑,” (彭祉卿《桐心阁指法析微》)

  要领:“摘”这个指法关键是右手名指中、末二节要用的伶俐。触弦时要中锋弹出,出音不可以太刚烈。在《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阐微》中要求“摘必伶俐,其指末节当以软劲为竗。须习练乃得。”

  打、摘多用于一二弦与擘、托相应。有一说在弹打、摘时可用大指抵住六弦或七弦以方便出音。但是在大多数的琴书谱集中并未作这样的要求。若究其原因,如要抵住六弦或七弦的话,势必要再作提腕的动作,反而又增添了麻烦。所以还是以不抵为好。“打”也是自然落在次弦之上,为“摘”作好了准备,我们可以根据谱字的需要,就势“摘”出即可。

  “擘”

  动作:大指向身弹入曰“擘”。将大指倒竖,微屈末节,大指倒竖之时,肘亦微微上抬。其运动在大指末节,宜微用腕力,甲尖着弦而入。清初孙沚亭指法说“擘”:“掌爪间有破竹分张之势”是形容的十分贴切的。

  手势: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虎口微开,中、末二节微弯,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又稍高于名指。各指指缝微开势如鹤翅初张,竦体孤立,有临风鼓舞之态。(顾梅羹《琴学备要》)《太古遗音•手势图》将“擘”和“托”的手势名为“风惊鹤舞势”。原兴词曰:“万窍怒号,有鹤在梁,竦体孤立,将翱将翔;忽一鸣而惊人,声凄厉以弥长”。

  出音:音取纯甲。出音须坚实有力,又要有用力而不觉的形态为妙。

  要领:大指指力本来就很强,坚实有力的音响不难做到,但是注意不能太过。用力不可太猛,太猛则浊俗燥烈了。在用“擘”这个指法时,可将中指轻抵于外弦上。如“擘”七弦,则中指置于二弦上,“擘”六弦,中指置于一弦上。“托”法,也可这样使用。这样就更加便顺了。

  “托”

  动作:大指向徽弹出曰“托”。将大指倒竖,虎口全开,大指指节伸直,指须靠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向岳而出。其运动在大指末节,并要用腕力配合。

  手势: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张开虎口。其手势和兴词与“擘”相同

  出音:“托”是半肉半甲音。则全和尚的指法中说:“须向岳,则声雅壮”出音以雅、壮为美。

  要领:“托”不能只用纯甲,应该是半肉半甲。大指不可仰天向上托弦,托出时应向着岳山的方向托出。在唐代陈拙的指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擘’(古谱中“擘”、“托”方向于今相反)尤贵用肉,当斜指、使弦自使指面上过‘擘’出向岳。”

  元代以前在古谱中的“擘”、“托”和现今的“擘”、“托”方向正好相反。《太音大全集•手势图》曰:“甲肉相半向外出弦曰‘擘’,向内入弦曰‘托’。”显然古谱中的“擘”是现在“托”的手法;“托”是现在“擘”的手法。这个变化在元代吴澄的《琴言十则》指法里就已经出现了。明代的诸家琴书谱集之中有用“古法”的,也有用“今法”的。近现代基本上已经全部使用“今法”了。明白了古今“擘”、“托”相反对于我们今后演奏古谱或打谱都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是宋、元以前的古谱,“擘”、“托”仍需按照古法弹,指法方可顺从。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第一弦宫与徵调考证
人气:90
古琴知识
古琴第一弦宫与徵调考证
远古时候古琴怎么定弦
人气:121
古琴知识
远古时候古琴怎么定弦
古琴曲《古琴吟》乐谱
人气:200
古琴乐谱
古琴曲《古琴吟》乐谱
古琴独奏视频【伐檀】
人气:98
古琴演奏视频
古琴独奏视频【伐檀】
一场关于古琴的旅行
人气:195
古琴知识
一场关于古琴的旅行
古琴学习技巧有哪些?2015年10月热门古琴教程集锦
人气:125
古琴教程
古琴学习技巧有哪些?2015年10月热门古琴教程集锦
古琴初学视频教程 古琴的十大知识点
人气:95
古琴视频教学
古琴初学视频教程 古琴的十大知识点
古琴右食、中指锁势“鹍鸡鸣舞势”
人气:3026
古琴教程
古琴右食、中指锁势“鹍鸡鸣舞势”
古琴教学——《流水》欣赏
人气:389
古琴视频教学
古琴教学——《流水》欣赏
古琴名家【李凤云】简介 李凤云个人照片及档案
人气:71
古琴名家
古琴名家【李凤云】简介 李凤云个人照片及档案
古琴独奏曲佩兰介绍
人气:82
古琴知识
古琴独奏曲佩兰介绍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注》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25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注》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家吴文光介绍
人气:102
古琴名家
古琴家吴文光介绍
戴晓莲古琴教程——进复 推复 分开
人气:96
古琴视频教学
戴晓莲古琴教程——进复 推复 分开
古琴自学方法《第五部 谱字的组成》沉草农
人气:204
古琴教程
古琴自学方法《第五部 谱字的组成》沉草农

大家都在看

古琴左手弹法《长吟》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左手弹法《长吟》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chngyn 长吟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长吟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比吟约加一倍,凡八九转,仍收归本位而止。...

古琴教程 141 阅读

修习古琴坐姿要正襟危坐

修习古琴坐姿要正襟危坐

正确姿势 坐姿是修习古琴开始需要注意的,有的人学了几年年甚至几十年琴,坐姿都没过关,琴弹好了,颈椎病弹出来了,得不偿失。 正襟危坐这是坐姿第一个要求,语出《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

古琴教程 217 阅读

古琴上弦法

古琴上弦法

古琴上弦法...

古琴教程 178 阅读

古琴的基础规范练习

古琴的基础规范练习

演奏古琴时,不仅五官四肢的形态动作,有一定的规范,就是精神、思想、呼吸,都不能散漫麄野,才能达到妙境,尤其在初学古琴的时候,必须首先打好基础,习练纯熟,已免日久习惯成性,难以更改。古人于此,清规戒律...

古琴教程 167 阅读

古琴基础知识《古琴的定弦、音位及记谱法》

古琴基础知识《古琴的定弦、音位及记谱法》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承担的。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余四指弹奏)。这四指的弹弦又各...

古琴教程 82 阅读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绰》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绰》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chuō 绰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绰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或作 。右指弹弦,左指同时由下半位轻松起势,灵活用力,按弦迎音引上至本位重按得音曰绰。与注取向相反,运指则同。 绰注的用法,全在左按...

古琴教程 111 阅读

古琴中英文详解 Guqinin Chineseand English

古琴中英文详解 Guqinin Chineseand English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

古琴教程 85 阅读

古琴操琴前的准备工作介绍

古琴操琴前的准备工作介绍

一、所谓操琴前的准备 古琴与一般音乐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的音乐多用以娱人,而琴乐却是一般用以自娱。 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琴家操琴,最重要的是用以完善个人的修养。操琴以修养身心,是一个具高雅格调...

古琴教程 111 阅读

古琴单弦弹法《伏》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单弦弹法《伏》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f 伏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伏字,不减写。 弹法:后期的谱里或作 ,即剌伏两字的减字体式。这是急结束声。其法如剌而取音异,专用于一、二弦,乘剌出时迅速以食、中、名三指黏连伸直,並大指一齐平...

古琴教程 198 阅读

古琴练琴的十六字诀窍

古琴练琴的十六字诀窍

良好的练琴方法, 是打开进步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练琴的十六字诀(分合分合,零整零整,慢快慢快,看背看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分合分合:就是在弹奏新乐曲时,一般要先单手---后双手...

古琴教程 100 阅读

古琴隔位取音《游吟》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隔位取音《游吟》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yuyn 游吟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游吟两字的减体式。 弹法:用指乘绰弹得声后,即退下一位,再绰上本位,又退又上,接用常吟。往来下上,指以游荡,所以名为游吟。有些谱上或作荡吟,减字体式为 ,法...

古琴教程 90 阅读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连涓》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连涓》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linjuān 连涓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连涓两字的减字体式,或作 。 弹法:连涓的技法有三种: ⒈在一条弦上用连涓,是先抹、勾正涓,又加剔挑背涓,共得四声。 ⒉两条弦上用连涓,则是指先疾抹两弦...

古琴教程 109 阅读

古琴左手弹法《反撞》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左手弹法《反撞》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fǎnzhung 反撞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反撞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按弹得声后,于本位向下一闪,急掣归本位,运指实下虚上,与撞取向相反。...

古琴教程 150 阅读

古琴如何认准各弦徽位处的泛音

古琴如何认准各弦徽位处的泛音

泛音是古琴最富有魅力的音色之一,与按音、散音共同构成古琴的三大音色体系,如用天、地、人三才来寓意此三种音色的话,泛音应位于天,被誉为天籁之音。 其它乐器虽也可演奏泛音,但少有能像古琴这样能如此丰富、如...

古琴教程 221 阅读

古琴单弦弹法《三弹》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单弦弹法《三弹》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sāntn 三弹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三弹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法同双弹,惟多用一个名指,和多得一个如一的音声。...

古琴教程 14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