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乐器演奏体验的人都知道,从小就学习一门乐器,具有童子功是会使人终生受益的,也具备了使自己的演奏逐步达到较高水准的基础。同时一种音乐艺术门类,由于有了少年儿童的加入,会变得朝气蓬勃,充满生机。
一、古琴的左手按弦方式是肌肤直接接触琴弦,将琴弦按实到面板上,才会发声,孩子(尤其是幼儿)手小、手软无力、指甲也小,要把握好正确手型并具有一定力度谈何容易,所以左手练习时要分两步走。逐步练习、逐步加力,随时关注手指形状。
1、静态:按固定音位、泛音。
2、动态:走手音——使其不要变形。等到其手型基本固定后,再要求“按令入木”的实度和吟猱的自如度。
松弛是弹琴的基础: “松中求力、松中求技”。松就好比地面,而一切力度、技法都是地面上的建筑,失去了松而去追求力度与技法等于是舍本求末。在练琴时还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左手大指指甲不要磨偏、磨坏,跪指时名指着弦点不要磨破(在练习时可用医用胶布将跪指着弦处缠上)。
在初练习时,孩子的左手指按不动或按不实琴弦,或者一使劲按弦手就变形,这时一定不要苛求必须按实,暂时先虚虚地弹,声音可以若有若无,然后引导孩子慢慢将手臂、手的自然重量向下放,放在一根手指上。如还是按不实弦,启发他逐步向下用力。但一旦按实发出声音来,就不要再用力了,否则容易多余用力(这种多余用力对于成年人说,问题还不是很大,但对于孩子来说
就危害甚大),产生反作用力,使孩子的手紧张。等孩子逐步长大,手与臂的自然重量增加,功力也增加了,按实琴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将弦按实是一方面,同时还要注意手型的标准、规范与优雅。
幼儿(四、五岁)弹琴时,左手臂短,够不到音位是个主要问题,这时,可以不采取定势,让孩子站在地上,两脚分开,身体中线随着左手指按弦的幅度左右移动。
大些的孩子(六——九岁)能坐在座位上了,于臂仍不够长,可以让他将身体中线对着六徽,右手弹弦点在一徽——也就是相对成年人的弹琴标准位置整体左移。
二、右手在弹弦时,先要求弹得虚一些,轻一些,待运指方法、手型基本确定后,手指也逐渐有了一定的力度时,再逐步加力,最后达到“弹欲断弦”的坚实度。
针对孩子的手臂条件,这个过渡期有时会在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完成,欲速则不达。
三、弹琴的力:是从脚底发起——两脚平放在地上(幼儿腿短,可在脚下垫一个小脚凳),脚心虚涵,男孩双脚分开约二十公分左右,女孩双脚自然并拢,膝盖处大腿小腿呈九十度。坐在椅子上不要坐满,坐在琴凳上约前三分之二处(如果是有靠背的椅子不要靠着坐)。后背自然挺立,沉肩坠肘,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全身自然放松,琴容端正,不要摇头晃脑。目光以垂帘式注视左手,
切忌左顾右盼。 从正面看,可以形象地将孩子弹琴的姿态比喻为——株花——脚、腿至肩以下,是花的干;手与臂是花的枝叶:脸是花朵。
四、所用古琴:五、六岁——十岁的孩子可以用小琴(膝琴——有效弦长98公分左右),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用正常琴(有效弦长110公分左右)了。
五、孩子年龄小,可以先从学习技术着手,学习琴曲既要有一定的速度——使之能产生兴趣,又要循序渐进——不盲目赶进度,造成根基不牢。从掌握基本指法开始到能够弹奏简单的古琴曲进而又能弹奏一些传统名曲,使孩子们对古琴能够逐渐产生兴趣。
六、在教孩子学习占琴曲时,如果是有词的琴曲,如:《关山月》、《阳关三叠》等,应让孩子学习吟唱。这样对掌握琴曲的意(思想内容)、韵(起、承、转、合)、板(轻、重、缓、急)有很好的帮助。
同时笔者还以为,琴——音来自于乐,形来自于武。许多前辈琴家都习武——心、意、气贯通;肩、肘、腕相和。手、眼、身法、步,规规矩矩。这对把握琴容的端庄,手容的优雅,掌控恰当的发力均有好处。所以,也
应鼓励少年儿童参加武术、舞蹈、形体训练、体操等活动。
七、古琴的传统很重要,琴容要端正,手容要优雅,要用适度的动作弹出震撼的音乐。习练指法要依循传统,弹奏琴曲要尊重原作,首先要作到原封不动地“照搬”。老一辈琴家都是宝贝,应尽可能让孩子们多听、多看、多学他们的宝贵东西。作为古琴来说,保住现有的东西,不让它们失传是重中之重。
八、从普遍教学中,对具有艺术天赋和灵性的琴童实行重点辅导,然后再让这些表现优秀的孩子带动整体学琴孩子的水平,为落后的孩子树立起学好古琴的信心。
九、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古琴,所以老师一定要和蔼可亲,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使孩子愿意见老师,想见老师,这样就会有助于孩子学琴。少儿古琴教师不应该是站在终点线上对选手们吆三喝四的裁判,而应是带领大家从起跑线上共同出发、并肩前进、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领跑者。
传播古琴,并不是勉强人们来学它,而是使喜欢古琴又苦于求学无门的朋友们能够找到学琴的地方。当然学琴的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多一点好,就象一座沙堆,底座越大,顶尖越高,这样能出一些,高水准的古琴人才。
古琴事业,因为有了少年儿童的加入,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在一些古琴教师的教海下,越来越多的稚嫩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将加入到“古琴”这个大家庭里,相信他(她)们能够把中国传统的古琴文化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
琴学似海,琴艺如山。历代琴人不都是穷其一生来追求琴的真谛吗?
谁——渡到了彼岸?
谁——攀上了颠峰?
只要你还泅渡在水中,只要你还奋力在坡上,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