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筝>古筝知识>

筝乐欣赏应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6-03-10  

  欣赏古筝音乐,实际上是关于音乐的一个具体类别的欣赏,这就决定在怎样聆听、如何鉴赏的总的方面,与音乐欣赏的一般规律是一致的。

  正如音乐欣赏的初步为音乐的形式美感的获得,古筝音乐欣赏的第一步就是感受古筝音乐的形式美。事实上,对音乐的形式美的感悟,既是欣赏音乐的出发点,也可视为音乐欣赏的归宿。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常常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加以说明和阐释。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说:“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是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像说得都不令人满意。”[1]门德尔松所说的乐曲的“思想和意义”因为太丰富、太具体而超出了语言文字表达的极限。但是,不管这“思想和意义”有多么丰富、多么具体,都必须通过乐音的不同组合形式来承载,都一定融入每一个乐音,音乐最终是用音响“表情达意”。所以,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实际上已经感受到或已经某种程度地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内容和深邃内涵。由此看来,音乐欣赏,包括古筝音乐欣赏,的确没有什么艰深奥妙之处,循着古筝音乐形式美的玄关,即可步入美妙的筝乐殿堂。

  具体而言,古筝音乐的形式美主要由下面的基本要素构成:

  1.筝乐富有特色的旋律(音高的上下流动)

  2.筝乐丰富多变的节奏音型(音的长短不同的组合)

  3.筝乐的织体(和声)

  4.筝乐的基本声音色彩及其变化(音色)

  5.筝乐音量的变化(力度)

  6.筝乐快慢的变化(速度)

  以上前三项实际就是构成音乐的三要素:音高、节奏、和声;后三项音色、力度、速度,通常称作音乐表现的三要素。这六大要素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筝乐筝曲。欣赏筝乐,就是要感悟这些要素的个性美和它们共同构建起的整体形式美。

  鉴于欣赏筝乐场景的不同,有时候构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会超越上述六个方面。例如,欣赏环境若是在音乐会中,或是利用光碟和录像在电视荧光屏上欣赏,筝家的演奏姿势也自然成为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古筝因为采用坐姿或站姿演奏,身体不必承载琴体的负担,演奏者能够自由地运用身体参与演奏过程。与乐曲内容吻合的演奏姿势,或舒展大方,或优美雅致,常常令人赏心悦目。在那些唐人的咏筝名篇中,诗里关于演奏者奏姿的细致的审美描摹十分传神,读“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帏露纤指”的诗句,使人顿生亲临现场聆听之感,唐朝诗人真称得上赏乐高手、筝乐知音。

  古筝的一些特色演奏技法所产生的特色音响效果,也是构成筝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

  古筝刮奏的快速五声音阶琶音,和谐而流畅,引起人愉快的听觉感受;左手“按、颤、吟、揉”的装饰性技巧对筝乐风格特色的形成几乎有决定性的影响;现代筝乐作品中击奏琴身发出的噪音音响,与弦音形成对比效果等等。

  另外,“六十八板”一类在相当长的艺术实践中定型的筝曲的传统结构形式,具有平衡、对称之美;有些流派的筝乐使用特殊的音阶调式,产生特色独具的音程组合,如潮州筝乐的“重三六调”(将五声音阶弦式中的la和mi重按获得稍降的si和fa)、“轻三重六调”(将五声音阶弦式中的la重按获得稍降的si)、“活五调式”(同上法获得稍降的si和稍高的re)等等。

  凡此种种,在欣赏筝乐时若能悉心体味,必定有助于获得筝乐的形式美感。

  古筝的流派形成虽然往往有其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流派之间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构成筝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的差异,特别是左手“按、颤、吟、揉”的旋律装饰性手法的差异,如果在欣赏筝乐的时候,对形式美的感悟能深入到敏感地辨别这些差异的程度,便能体味出不同流派筝乐的不同风格、不同情趣。

  古筝音乐欣赏第二步是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

  如果欣赏者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筝乐的形式美感,期待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愉悦,这就需要在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上下点功夫。

  意境,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营造的意象之境界,是艺术家以敏感的心灵感受到的人生、社会、历史、自然等的艺术再现。对于欣赏者来说,意境不能直接获得,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而得到。不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由于有诉诸视觉形象、直观可感的艺术品供欣赏,所以,欣赏者往往可以透过作品的具体内容较快感受到意境、内涵。但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音响组合,这就需要欣赏者调动丰富的听觉联想,首先获得一定的音乐形象,进而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最终得以深刻理解作品的深邃内涵。

  例如陕西筝曲《秦桑曲》是由陕西筝家周延甲教授创作的一首“秦风”浓郁的古筝独奏曲。筝曲取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之诗意,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位采桑陌上的妙龄秦女的形象,音乐优美动人,意境深邃悠远。全曲由引子,主体乐段和尾声构成。乐曲一开始以浓郁的秦声秦韵撩拨人心。八小节的引子节奏舒展而自由,具有陕西民间音乐音调特色的旋律在高音区流动,就像一曲醇厚的信天游,即该把人们带进春光明媚、生气勃勃的秦川大地。紧接引子,筝曲迅速进入主体乐段。由一个慢板部分和一个快板部分前后续接而成的主体乐段,兼有抒情性和叙事性。开始的慢板旋律,优美婉转而抒情,仿佛一个妙龄秦女在“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良辰美景中,思念着遥远的故乡,追忆着往日的亲情,思绪如潮,美好的情感伴有淡淡的忧伤。慢板的后半部分,音乐带有了叙事的风格;时而切切私语;时而声声呼唤;时而满怀希望;时而无限忧怨;……女儿家的绵绵情思,女儿家的深沉哀婉,刻画得惟妙惟肖。主体乐段的快板部分,音调突然以深情抒咏变为激情奔放,表现秦女在酣畅淋漓地诉说衷肠,由于旋律中大量运用了地方特色浓郁的“苦音”,即微降变宫↓7,忧怨的感情得到强化,音乐情绪也达到高潮,最后六小节的尾声与引子相呼应,采用主旋律的和弦音,产生乐已尽,意未终,令人遐思无限的意境。[2]欣赏筝乐若能完成这一过程,抵达进入意境、领悟内涵的层次,欣赏者会因与作曲家、演奏家(传统筝乐曲中创作与演奏常常为一人担任)的彻底沟通、理解而获得极大的审美快感,这种快感是仅仅满足于形式美感的欣赏者难以体味到的。

  但这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境界,否则,音乐史上就不会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千古流传了。欣赏者首先应当对音乐的形式美有很高的感悟力,继而应当尽可能多地了解作曲家、演奏家和乐曲的背景,最后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形式美的感悟力几乎是天赋的不同,意境和内涵的把握虽然难,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一般可得以实现。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3]在《人间词话》中论及艺术形象的创造时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是艺术家(音乐家)感动于客观事物,然后以一定的艺术(音乐)形式来表现所感之物,但艺术家(音乐家)在作品中表现的事物,已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即“著我之色彩”,艺术(音乐)作品营造的意境,也是倾注了艺术家(音乐家)个人情感、价值观念、道德判断的“有我之境”。

  举例来说,《春江花月夜》与《汉宫秋月》同为咏月名曲,前者描绘的是静谧温馨的春花江月,抒发对美好自然的无限眷恋;后者描摹的是凄清冰冷的怅然秋月,寄托着旧时宫女无限的凄凉、苦闷与惆怅。作品中的月亮既然已经带上浓浓的个人色彩,作品各自的意境和内涵便大不相同了,在中国的传统器乐中,咏月的作品还很多,如《月夜》、《月儿高》、《二泉映月》、《三潭印月》、《花好月圆》、《彩云追月》等等,各有独特的意境和内涵。如果对作曲家(演奏家)及乐曲背景一无所知,既便是能感受到形式美,欲领略各自独特的意境内涵却是非常困难的。关于作曲家(演奏家)的背景,应该关注的是他(她)所处的时代,有什么样的性格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经历等等。

  关于乐曲的背景,对古筝音乐来说,主要应当关注是传统筝曲还是现代创作筝曲,如果是传统筝曲应当弄清楚所属流派及传承脉络,现代筝曲则应知道曲作者和创作该作品的相关背景。

  此外,包括筝曲在内的中国传统器乐大多为标题性的作品,这些标题(曲名)本身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或者含蓄地暗示主题,循着标题(曲名)听乐,常常能够较快地沟通作曲家(演奏家)的乐思,不失为一条赏乐的捷径。这样的作品有《战台风》、《彩云追月》、《月夜情歌》、《春光咏》等。但要注意区别有些意义明确的标题实际上与音乐作品本身无直接联系,此时拘泥于标题,便会茫然其间,不得要领。如阿炳的《二泉映月》便近似于一首无标题性的二胡独奏曲,是历尽坎坷的盲艺人在琴弦上抒发饱尝人间辛酸的感慨。

  认真做了上述准备,欣赏者就一定能将对筝曲形式美的感知引向深入,进入作品的意境,理解作品的内涵。

  以上文字是对如何聆听、怎样欣赏古筝音乐所做的总体描述。再回过头来稍做归纳:欣赏古筝音乐的第一步,是用全身心感受作品的形式美,获取赏乐第一层次的审美愉悦。欣赏古筝音乐的第二步,是让自己进入作品的意境,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取赏乐第二层次,亦为全方位的审美愉悦。

  音乐形式美的感悟力,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不断地实践可以使这种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内涵的感悟力,即需要形式美的感悟力作基础,也需要于听乐、欣赏之前在相关方面多下功夫,如作曲家、演奏家的相关情况,作品的有关背景等等。平常还应当提高自身的学识,全面加强艺术修养。对古筝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流派系统等尤应尽可能多地了解,这对于提高筝乐鉴赏力有百利而无一害。总之,若能够感悟筝乐的形式美,再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进入筝乐作品的意境、理解作品的内涵,就可在欣赏筝乐时更得心应手了。(作者:佘艳)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 阎黎雯.中国古筝名曲荟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 周耘.中国音乐欣赏丛书-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佘艳(1972-),女,湖北谷城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古筝教学与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

相思风雨中
人气:200
古筝乐谱
相思风雨中
杨妮娜古筝教程高级篇A 杨妮娜古筝教学
人气:174
古筝视频教学
杨妮娜古筝教程高级篇A 杨妮娜古筝教学
雪山欢歌
人气:153
古筝乐谱
雪山欢歌
轻音乐古筝乐谱《神秘园之歌》
人气:255
古筝乐谱
轻音乐古筝乐谱《神秘园之歌》
踏雪寻梅
人气:150
古筝乐谱
踏雪寻梅
翠湖寒
人气:116
古筝乐谱
翠湖寒
古筝谱【神秘园之歌】
人气:98
古筝乐谱
古筝谱【神秘园之歌】
敦煌古筝(694DQ)双鹤朝阳简介及图片欣赏
人气:80
古筝图片
敦煌古筝(694DQ)双鹤朝阳简介及图片欣赏
古筝谱【刀剑如梦】
人气:130
古筝乐谱
古筝谱【刀剑如梦】
古筝歌谱【哭道情】
人气:116
古筝乐谱
古筝歌谱【哭道情】
古筝流行歌曲简谱《叹香菱》王立平 曲
人气:81
古筝乐谱
古筝流行歌曲简谱《叹香菱》王立平 曲
一二三四歌
人气:97
古筝乐谱
一二三四歌
朱雀古筝520型中级演奏古筝简介及图片欣赏
人气:87
古筝图片
朱雀古筝520型中级演奏古筝简介及图片欣赏
古筝谱【Billie Jean】
人气:158
古筝乐谱
古筝谱【Billie Jean】
如何演奏好古筝曲【林冲夜奔】
人气:116
古筝教程
如何演奏好古筝曲【林冲夜奔】

大家都在看

鼓乐筝曲简介

鼓乐筝曲简介

鼓乐筝曲简介 ...

古筝知识 206 阅读

古筝琴弦的材质变迁

古筝琴弦的材质变迁

制作任何一件弦乐器,首先就要设计好琴弦的振频(张力)与形制(直径与长度),也就是质量与规格。 历史上的古筝弦经历过几个阶段,较早是一般使用动物的筋风干为弦(鹿筋),也有以动物的毛发...

古筝知识 74 阅读

古筝一般使用寿命有多少年?

古筝一般使用寿命有多少年?

古筝一般使用寿命有多少年? 任何一样乐器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好的古筝最佳使用时期可达20年之久。即便过了最佳期,就作为练习琴也可在10年以上。由于古筝的制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良,各时期...

古筝知识 83 阅读

古筝音色如何调到最佳状态

古筝音色如何调到最佳状态

古筝只需要3步将音色调整到最佳状态 作为古筝的学习者,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新古筝需要开音的问题。那么,开音到底是什么呢? 相信大家都见过练习或表演时的古筝,大家知道从厂家发出来的新古筝为了运输不受损坏,筝体...

古筝知识 218 阅读

探讨学古筝与练古筝

探讨学古筝与练古筝

探讨学古筝与练古筝 古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近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热衷。古筝艺术从原先的凤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

古筝知识 114 阅读

关于三国时期的筝乐

关于三国时期的筝乐

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故也称秦筝。早期的古筝,为五弦,筝体为竹制,形式如筑。以后筝弦逐渐增加。东汉许慎和清代训诂家朱骏声分别在《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中有具体说明。许慎说:蒙恬改为十...

古筝知识 215 阅读

论古筝名曲【秦桑曲】

论古筝名曲【秦桑曲】

引言:自1948年郭缉光(曹正)前辈进入南京中央音乐学院执教迄今,古筝的专业教学已然渡过了半个多世纪。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1986年首届扬州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这个阶段中,古筝的技法研究可...

古筝知识 163 阅读

古筝世界十大名曲简介

古筝世界十大名曲简介

世界十大古筝名曲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即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

古筝知识 153 阅读

古筝曲采茶扑蝶简介

古筝曲采茶扑蝶简介

一首众人听来赞不绝口的民乐,它可以使用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来演奏。也可以用西洋乐器,如钢琴等来演奏。 它是一首福建民间舞曲,整首曲子描写了茶农们愉快采茶的场景,曲子的旋律高昂、优美。很容易使人身临...

古筝知识 139 阅读

古筝面板知识

古筝面板知识

古筝面板 河南兰考是中国乐器面板基地,当年焦裕禄书记在兰考为治理沙灾,选择了植树来对抗大自然的侵蚀。50年来,这些桐木被专家发现,非常适用于制造古筝的面板。 很多初学古筝的用户在挑选...

古筝知识 169 阅读

古筝名曲广陵散介绍

古筝名曲广陵散介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今所见...

古筝知识 180 阅读

传统筝乐

传统筝乐

传统筝乐如何走出困境? 乔建中在《传统与创新──当代筝乐刍议》(《秦筝》2014年第1期)中提到前辈筝乐艺术家留下的中国传统筝乐的时代琴音时指出:如此珍贵的音响,如此经典的演奏,如此浓郁...

古筝知识 210 阅读

吉玮古筝曲出水莲介绍

吉玮古筝曲出水莲介绍

《出水莲》是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古筝知识 102 阅读

筝技与乐感 古筝演奏中乐感培养的实施

筝技与乐感 古筝演奏中乐感培养的实施

筝技与乐感古筝演奏中乐感培养的实施 作 者:刘燕 摘 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是根本,而技巧是末节。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乐感的培养实施离不开育人。在长期...

古筝知识 6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