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哏德全也曾努力做过一些事情。他曾组建过一支“乌兰牧骑”式的演出队,与朋友合伙开过歌舞餐厅,还尝试着做过木材和玉石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了许多债务。
只有在葫芦丝中,哏德全才能找到自己的寄托和慰籍。
以他的名义出版发行的葫芦丝音像制品,总是被没完没了地盗版;凡是烙有“哏德全”字样的葫芦丝,是所有葫芦丝爱好者追捧和收藏的珍品;不少人靠他的名气发了财,而他却总也偿还不完身上的债务。
这个傣族汉子一生洒脱。他总是向别人借钱,来帮助有困难的朋友;全国各地来昆明找他拜师学艺的人,他都要尽其所能地为他们安排好住宿和用餐,有时还会为经济困难的来访者购买回家的车票;在昆明的文化圈子里,大家都有一个默契:请哏德全吃饭,一定要多预备几个人的位子,因为他绝对不会一个人来。
哏德全从不会端架子,一向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他略带沙哑的嗓音,能唱出至纯至美的情歌。一副好身手,能舞动象脚鼓上下翻飞,据说他还是一位泰拳高手,只是从不轻易出招。
有一些演艺公司,一度曾想“打造”和“包装”哏德全,但他们最后发现,这个面上随和的傣族人,骨子里却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家伙”——无论台下坐着的是达官显贵还是乡里乡亲;无论是流光溢彩的演播厅还是篝火正旺的山寨村落,只要有一块可以演奏葫芦丝的舞台,他就会“目中无人”地全情投入。
2002年,哏德全的故乡——梁河县政府,出资了5万元,在当地举办一台《梁河情——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音故乡行乐会》,虽然5万元还不够一位北京或港台三流明星的出场费,但这已让哏德全激动不已。
当《梁河情》在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梁河县南甸土司府奏响时,十里八乡的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开着农用车、手扶拖拉机、骑着摩托、自行车,从四面八方涌向梁河县城。
人们把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过道上、楼梯上甚至窗台上都挤满了人,以至于要想把手举起来鼓掌,都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哏德全和他所邀请的演出嘉宾,在公安、武警的护卫下,才得以进入演出现场。
在梁河的3场演出,虽然得到了政府和朋友们的帮助,但哏德全也用尽了他的所有。他拿出自己仅有的2万多元积蓄,购买了乐器、鼓号和文体用品,最后,他又把这些东西,捐献给了家乡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哏德全去世的那个夜晚,他生前的几位好友,第一次走进他的家。于是,他们终于解开心中一个长久的疑惑:一向豪爽的哏德全,为什么从来没有邀请过朋友来家中做客?
朋友们心酸地看到,这个民间艺术大师的家里,甚至连一张床都没有,搭着地铺,陈设简陋,一台老旧的彩电,一个单开门的冰箱。家里所有的财产加起来不会超过2万元。
虽然朋友们所知道的哏德全,除了几套特色鲜明的演出服外,生活中几乎没有穿过什么质地考究的衣装,来来去去总是那么几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布对襟衫,而且一穿就是六七年,但他们很难相信,“老哏会穷困到这个地步”。
离世的哏德全,抢救费和丧葬费都是他生前的一位好友帮忙支付。他没有给年迈的父母留下任何遗产,由于他是家中唯一能向父母提供生活费的孩子,在他去世后,其家属只能向当地政府提出请求,希望为哏德全年迈的父母,提供每人每月50元最低生活保障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