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
这把琴有着非常有趣的渊源,所以我想多啰嗦几句。如果想直接看评测部分,请跳过以下三个自然段。这把琴原本就是所有喜欢陈绮贞的吉他手心中的神器,所以对它的口水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直到最近才给自己找到一个貌似合理的借口,本命年就不要穿红内裤了,买把红色的吉他吧。一开始,金陵路全面断货,淘宝全面断货,甚至连香港通利都没货。于是开始四处托美国和日本的同学,每天泡eBay,找代购。五月份终于在eBay上敲定了一把二手的Hummingbird Quilted Custom,絮状桃花芯木背侧,很是稀有很是耀眼。不幸还是在拍卖的最后一刻败下阵来。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Gibson上海旗舰店此刻适时地开张了。在原声吉他房间里,赫然挂着三把活生生的Hummingbird,令人怦然心动。一开始去逛了几次,店员估计看我像是只看不买的人,报价也都是含含糊糊的三万多,高出我的预算多达一万,实在难以接受。直到有一次遇到J(因多方面原因,使用化名),很负责任地给我报了一个实价。当场我就激动了,马上掏出信用卡想刷走,不料旗舰店新开张,POS机都还没准备好,只能现金支付。可是我哪来那么多现金,信用卡取现的手续费和利息贵的跟胡说八道似的,更是没有可能。于是接下来几天,我完全陷入了茶不思饭不想的状态,整天琢磨着怎么去搞到两万多块现金。
于是七月份来了。为了攒钱,七月三号陈绮贞在上海开演唱会我都忍住没有去看。不料当天晚上,J忽然打来电话,说次日店里会有和陈绮贞的一个private appointment,如果我买下Hummingbird的话,可以安排我与她见面。这种事情简直让人丧失心智,于是我马上拿了一些现金作为押金,挑选了一把状态较好的Hummingbird。
七月四日当晚的经过略过不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恰好相中了被我预订的那把琴,于是我就大度地让给她啦。老师仔细地对比了两把琴,所以我就拿了她挑剩下的那把,由老师开过光的琴(包括钟成虎也亲手弹了一下),嗯哼,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配置
废话完了,先讲讲这把琴的配置。这是一把14品的方肩D型琴(square-shoulder dreadnought),选材上来说,锡特卡云杉面板,桃花芯木背侧,桃花芯木琴颈,玫瑰木指板和琴桥,基本上没什么亮点,也每每让人诟病性价比低下。比如说,很多人有这样的“共识”:桃花芯木不如玫瑰木。我相信这是一个误区。从1960年开始,Gibson就反复强调,这是一把用于配合人声的琴,是一把彻彻底底的伴奏琴。它追求的是均衡的声音,永远不会发出华丽到去抢vocal风头的声音,使用频响均衡、音色温暖的桃花芯木,这样的选材是为它的设计目标服务的。面板是AAA级的,没有采用masterpiece(4A或5A)级的材料,看上去比较抠门,但不同等级之间的木材差别也仅仅是在外观上,而 Hummingbird出类拔萃的外观已经秒杀了这一切。指板采用玫瑰木,虽然Gibson声称它是“地球上最好的”玫瑰木,但还是让人略有点不爽,黑檀毕竟才是最好的指板材料。然而Gibson只在Custom Shop级别的琴上用黑檀做指板,除了成本上的考虑外(黑檀指板本身就贵出玫瑰木近十倍,而且黑檀指板是无法使用机器安装品丝的,只能手工安装,人力成本也很可观),应该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吧。比如一位著名的手工琴匠就指出,如果Gibson的LP琴不使用玫瑰木做指板,就会失去它特有的音色。
从资料上来看,面板的音梁延续了1971年以来的双X型结构,不过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也只能从声音上反映出来了。
硬件上,使用了齿轮比为14:1的Grover的卷弦器,虽然已经很好用了,但在这个档次的琴里还是算比较抠门的。尤其是没有使用经典的Gibson玉钮,让我等造型控不太满意。使用的拾音器是L.R.Baggs Element主动式拾音器,好处是无需破坏琴体,但依然是跟这个价位不相称的配置。
弦枕和固弦锥使用的是TUSQ,谓曰人造象牙。虽然很多人建议使用骨质弦枕,但是有数据表明TUSQ更加致密均匀,传递声音更加自然。我也买了一套骨质弦枕,不料磨得太低了,所以还没有具体进行对比。
外观是这把琴的重点。严格的说,这把琴已经不是红色的了(所以其实违背了我的初衷,还是得穿红内裤=.=),比起更早时期生产的樱桃红 Cherryburst色,我手上这把的颜色偏黄,更接近Honeyburst。标志性的蜂鸟护板,使用龟壳制成,非常厚实;图案是印刷在里层的,所以也不会害怕弹久了鸟会飞掉。琴头Logo、皇冠标记以及平行四边形品记镶嵌都是贝壳的,经典样式。琴身和指板有白色包边。整把琴是由白色和橙色系构成的,非常漂亮。我曾尝试把固弦锥换成黑檀的,发现这完全是一个馊主意。
做工和手感
这把琴的做工没有想象中的好。我不怕灰自己的心,希望能实事求是地向大家还原这把琴的本来面貌,所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做出这样的评价。外观上来说,背板上有两条极细的凸纹,每条大概长3厘米。这可能是木头打磨不细致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喷漆不匀。实际上,店里出售的三把琴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一些漆面瑕疵,比如陈老师买走的那一把,背板中缝处的漆面有一些很小的气泡。虽然这些问题无伤大雅,却也与经典的漆裂问题一起折射出Gibson上漆工艺的不完美(另一方面,Gibson却在高调地宣传它的硝基漆面,我们或许应该原谅它为了追求音质而在工艺上做出的妥协。这层漆也确实非常薄,从漆面上都可以摸到木纹的起伏)。上弦枕有一些小小的摩擦痕迹,不过问题不大。3品品记的贝壳一角泛黄,应该是贝壳的选材把关不严。从音孔里面看就实在有点让人不悦了,音梁就像没有打磨过一样,毛刺略多。另外最严重的是,由于上弦枕开槽不够精确,4弦的位置略有偏差,稍稍向3弦的方向偏移。应该说,这些做工问题都还没有到不能接受的程度,但实在是与这把琴的价格不匹配。
手感上来说,由于之前被我那把精心调教的Takamine惯坏了(它可以做到12品处弦距低过一个硬币的厚度还不打品),我对这把琴的action还是颇有微词的。不过这主要是因为我没买到Gibson专用的琴颈调节扳手(官方正品要100多块),还没有做细致的调整;上次尝试换弦枕也因为磨太低而宣告流产。抛开这一点不说,这把琴的手感还是很好的,玫瑰木指板足够顺滑;琴颈略粗;上弦枕宽度为1.725英寸(4.38毫米),从数据上看比马丁系的琴(马丁及其仿制者)略宽(马丁系为1.6875英寸=42.8毫米),不过我的手不算小,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前面说到的4弦位置不准的问题,也没有影响到手感,只是看起来不爽而已。
声音
评价声音是一件很让人为难的事情。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评价一把新琴的声音。之前从三把中挑选出一把(也就是被陈绮贞买走的那把),我承认它的声音明显更好,但我明白这只是因为它的声音比较开,小虎在发表他对这把琴的意见时也是说,“这把听起来弹得比较开。”而我手头上的这一把,在弹了两个月之后,在我看来是不输老师那一把的。而等待一把新琴完全开声,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也不是弹过多少好琴的人,另外,弹琴者永远无法听到他手上这把琴的真实音色,所以我只能做一个大略的评价。我使用的是Elixir Polyweb 012-053的弦(Gibson旗舰店为VIP提供每年两次/四次的保养服务,其中包含换弦,但是换的是达达里奥的EZ920,没几天就锈完了),这把琴的低音非常的深,也十分清晰,丝毫没有含混的感觉;高音圆润明亮,用甜美形容毫不为过。共鸣非常好,琴体震动充分,背侧板的震动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延音很长,随意拨弦,延音在十秒后仍然清晰可闻。整体音色温暖清澈,而由于它的“配合人声”的设计理念,所以音量不是很大(比Martin D-28明显要小),在弹唱的时候音量恰到好处,不像有些琴会盖过人声,所以你不得不拼命扯开嗓子喊。不过这也意味着这把琴不适合指弹。换013的弦的话应该会有更大的声音,但是手感上的牺牲会非常明显。这把琴在扫弦时表现出的声音最为美妙,非常有颗粒感,每根弦的声音都很集中,不会散开,完全是我理想中扫弦的声音。
拾音器的声音电味略重,尤其是低音。但是感觉从我的Zoom A2效果器过一遍的话就会变得非常自然,完全不像琴桥拾音器。这方面的原理我不太了解,不过我上次看了一篇讲DI的帖子,受了一点启发,可能我的效果器就充当了一个DI的作用吧。另外,虽然自称是主动式效果器,打板之类的声音只能说是能拾到而已,实际意义并不大。
由于家里没有像样的录音设备,加上我家旁边是一条大马路,车来车往录得真切,所以试听就先免了吧。曾经帮小落录过一个九份的咖啡店的伴奏,是拾音器插声卡直录的,有兴趣可以听一下。
总结
总体来说,这是一把让我感到满意的琴。很多人因为这把琴的用料抠门就把它和低性价比划上等号,我想说这是一种偏见。请重新审视它的设计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完全可以给它打一个很高的分数。对于唯材料论者,我只想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当年John Lennon甚至都买不起的那把著名的J-160e,它是全合板的,却依然成为了一代经典。
照片请看下面:
好沉的Case……拎上六楼后我都要散架了
开箱照
再来一张。那条线不是送的=.=
著名的龟壳蜂鸟护板。很厚。
灰有点大……标准Gibson皇冠琴头
“地球上最高规格”的玫瑰木指板,经典的Gibson菱形品记
护板再来一张。我讨厌灰尘=.=
美女全身照
琴桥
国际惯例,序列号就匿掉了
桃花芯木背侧
琴头背面
Grover调弦器
做个俯卧撑
L.R.Baggs Element Active拾音器,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插孔和一个音量旋钮(位于音孔处)
桃花芯木背板
加拿大产的Case,做工很好。此处有一个小空间可以放放拨片什么的。
跟老朋友合张影
这只拨片是陈老师用过的^_^
刚刚调整过Action,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附送一只Gibson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