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西蒙(Paul.Simon) 1941年10月13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从小崇拜歌星普莱斯利,十一、二岁时开始学习唱歌和弹吉它,16岁时与中学同窗好友阿特·加芬克尔 (Art?Garfunkel)组成男声二重唱,开始了早期的演唱生涯。六十年代后期,他们的歌开始风靡流行乐坛,并成为流行音乐史上的最佳重唱组合。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两人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丰富多彩,令人魂牵梦绕。以至于今天在他们分手十多年后人们仍然习惯地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挂在嘴边。他们重唱的成就有目共睹:1966年,他们合作的第二张专辑《寂静之声》,同名单曲在美国排行榜上获得冠军;1969年为影片《毕业生》所配的插曲《斯卡泊罗集市》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罗宾逊太太》同时获格莱美最佳录音奖;1970年推出的《忧愁河上的金桥》获得极大成功,在英美两国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一唱片销售量超过900万张,当年就获得“最佳唱片”、“最佳单曲”等数项格莱美大奖。还有其它多个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回乡之旅》、《凯西之歌》、《拳击手》、《美国寻梦》等等,皆出自这两位黄金搭挡的合作。他们的演唱配合得天衣无缝,表现手法变化多端,保罗?西蒙优美的诗一般的歌词,以及定于戏剧色彩的吉它演奏,与加芬克尔对声音细腻的处理完美结合,确立了他们二人的重唱在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七十年代初,保罗?西蒙与加芬克尔各自去独立开创事业,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都建树颇丰。
30年过去了,人们欣慰地发现这位才艺出众的音乐家仍然闪耀在歌坛上。自1972年单飞后,保罗·西蒙就一直试图以多方面的音乐探索告别“西蒙与加芬克尔”时代。在他的专辑《这就是西蒙的节奏》中,他邀请了着名的福音演唱组“南方蜂鸟”在歌曲《爱我坚如磐石》中担任和音,使得歌曲具有50年代摇滚乐的风格。紧接着,他的个人专辑《多年以后仍然疯狂》获得了格莱美奖“年度最佳专辑奖”,其中的单曲《离开爱人的50种方法》再次成为流行金曲。
虽然与加芬克尔分开发展,但他们并没有失去联系。在他们重新合作并进行了巡回演出后,保罗·西蒙于1983年推出了专辑《心与骨》。虽然当时有人对这张专辑表示失望,但是时间证明它是保罗·西蒙音乐创作天才达到巅峰的标志,而且他本人也认为《心与骨》这首歌是他最好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专辑中的歌曲《Gumboots》使他找到了新的精神之源——南非,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发展打下了伏笔。
不久,他搬到了南非的黑人区居住,并开始关注起世界各地的原始音乐素材来。在力图创新的基础上,保罗·西蒙在1990年推出了融合非洲与南美特别是巴西音乐风格的专辑《圣人的节奏》。专辑里的音乐标志着保罗·西蒙“世界民谣”风格已经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