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作为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演奏使无数听众为之倾倒,包括他的同行在内。当时有一位诗人罗伯特·舒曼,他的艺术趣味极为细腻敏感,所有外在的华丽、喧嚣、做作,噱头都使他厌恶、反感,他在1840年的一次李斯特演奏会后写道:“……现在恶魔附身了,他开始时好像在钢琴上试试音响,随后逐渐深沉,直至俘虏了所有的听众,使之听从摆布……在瞬间里相继以温柔、雄浑、剧烈、粗犷,似乎琴键在他双手下面闪耀、发光……但是我宁可牺牲所有这些惊人的技艺表演,欣赏他随后演奏的那首《练习曲》,表现得无与伦比的温柔缠绵,在这一点上,除了肖邦以外,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
令人吃惊的是,李斯特作为一个杰出的钢琴曲作曲家并深谙管弦乐作曲技巧,居然仅写了两部钢琴协奏曲,而且都不是很成功。他十八岁时就计划创作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但直到三十八岁那年才完成,而此时爱挑刺的听众可能认为他应该写得再好些。整个乐曲是连贯的,分为明显的四个部分,除了协奏曲通常的三个乐章外,还加了一段谐谑曲。尽管乐曲不乏非常吸引人的温和的旋律,尽管开头那个简洁的半音阶主题在后面的部分中巧妙地再现,但终究只能算是个花哨而无内容的摆设晶。1855年李斯特在魏玛第一次演出这首协奏曲,由伯辽兹担任指挥,他的创新使听众啧有烦言。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构思比较而言更精细一些,其狂欢的特点决定它是更典型的浪漫主义,然而尽管比较精炼,却依旧是漫无目标地蜿蜒到结尾。比这两首协奏曲都好的钢琴和乐队的作品是《死之舞》(Totentanz),这是李斯特在比萨看到著名壁画《死神的胜利》后有感而作的。整个乐曲包含“愤怒的日子”的三十个变奏,色彩和情绪变化之大令人吃惊,从沉思、安详逐渐转到阴森、恐怖,在这首曲子里,我们至少还能找到李斯特钢琴独奏曲中那种丰富的想象。
李斯特音乐
李斯特的目标是完美的抒情表达方式,用他所说的“音调的神秘语言”来表现精神状态。他创造了交响诗的形式,使他的抒情有自由表现的余地。这种形式是由几个不断变化的基本主题结合在一起的。李斯特用改变一个主题的旋律轮廓,和声和节奏,或将它从柔和变为响亮、从慢变到快、从低音区变到高音区、从弦乐器变到木管或铜管等等办法来变换这个主题的特性。这样,它就有可能在乐曲的一部分中代表浪漫的爱情,在另一部分中描绘出田园景色,在第三部分产生紧张和斗争,在最后部分则是凯旋的颂歌。李斯特的13首交响诗(1848—1858和1882)在十九世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许多仍然流行的作品起了作用。他为乐队写的著名作品有《根据歌德“浮士德”而作的交响曲》(1854—1857),由三幅肖像画组成:浮士德、格雷兴、梅菲斯特;还有一个类似的作品,即《为但丁“神曲”而作的交响曲》(1855—1856),也是三个乐章:地狱、净界、天堂。李斯特把这些标题交响乐献给了他的莫逆之交,《浮士德》献给伯辽兹,《但丁》献给瓦格纳。
我们知道,李斯特是现代钢琴技术的创造者之一。他的最好的钢琴小品像他的歌曲一样,具有真正的浪漫主义抒情性质。《彼特拉克的第104首14行诗》和色彩丰富的《匈牙利狂想曲》,极为流行的《爱之梦》(约1850)和第一首《梅菲斯特圆舞曲》(1860)都是很有特点的。另一类是他为钢琴写的主要作品,有《降b小调奏鸣曲》和两首作于五十年代的钢琴协奏曲。这些都是充满热情的李斯特音乐,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和雨果、拜伦及德拉克洛瓦同时代的产物。
李斯特给音乐厅里注入了鲜明的个性,这是浪漫主义个性的具体体现,一直保留至今。他是一个伟大的教师,培养了一代钢琴巨人。他那易于接受的音乐促进了现代听众的形成,并对从瓦格纳和塞萨·弗朗克到拉威尔和格什温的许多作曲家产生过影响。
交响诗《前奏曲》
在李斯特的交响诗中,最著名的是作于1854年的《前奏曲》(Les Preludes),它一直是研究浪漫主义运动的基本文献。李斯特在总谱里加上了自己的注释,揭示了他在思想上与神秘主义诗人拉马丁的《新沉思集》中一首诗的联系。李斯特写道:“我们的生活不就是一连串前奏曲吗?这些前奏曲引出了由死神敲响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未知歌曲。爱情是全部生活中令人陶醉的黎明,但命运在哪里呢?命运里初始的愉悦还没有被暴风雨所破坏。……但当大风暴呼啸而去的时候,心灵受到严重的摧残,它不再回忆那愉快而宁静的田园诗般的生活了。人也不能让自己长久地沉缅于当初曾吸引住他的大自然宜人的宁静之中。当号角吹响时,他迎着困难冲上去,在斗争中,他又一次完全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内容把这首乐曲与“与命运抗争的人的形象”这一主题联系起来,表现了一系列情绪:戏剧性、抒情性,田园风和凯旋式的,这些都是浪漫主义者极为喜爱的内容。
此作品由弦乐奏出三个音的基本动机组成。上行的四度音程赋予这个动机向上的疑问性转调,成为旋律素材的特征。
然后是全体乐队Andante maestoso(相当慢,庄严的)的乐句,这是“未知歌曲的前奏曲”。注意在旋律和伴奏中有特性的上行四度跳进。
李斯特最为温文尔雅的两个风格主题描绘出爱情的形象,他把这叫做“全部生活中令人陶醉的黎明”。第一个,espressivo can tando(有表情的,歌唱风格),分配给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奏。在这个旋律中有疑问性基本动机。第二个,爱情的主题,espressivo ma tranquillo、(宁静,富有表情),由加弱音器的中提琴和四支圆号演奏,与前一个形成对比。经过较为仔细的观察,可以看出它也是用基本主题通过巧妙的扩展而成的。
在所有关于乐曲内容及其文学联想的讨论后面,我们看出了音乐家在写作时的思想。除去爱情、大自然和命运之外,这首乐曲可视作有一个上行跳进的三个音的动机,并用连续变换的手法构成了音乐织体。
乐曲的速度加快了,紧张性也增加了,这时基本的素材表现为暴风雨般的快板。斗争的气氛是和半音阶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八度内的全部十二个音构成半音音阶,在钢琴上,它包括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半音音阶是浪漫主义音乐家所喜爱的、用以激起兴奋情绪的一种手段)。在暴风雨般的乐段里,铜管乐器的使用是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