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重奏曲五首以及大量的钢琴曲:如《四季》等,每部作品都成为世界范围的著名经典之作。其中《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1875)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是展示演奏技巧的高深作品,是俄罗斯民族音乐领域的里程碑,是充满激情和乐观主义的天才之作。声乐曲一百余首,较著名的有《夜莺》、《又痛苦,又甜蜜》、《唐璜小夜曲》、《森林啊我祝福你们》等。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同时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1812庄严序曲》
1880年写出的《一八一二年》庄严序曲,是应尼古拉·鲁宾什坦之请为准备在1882年举行的庆祝(因1812年战火被毁的)莫斯科大教堂重新建成的典礼而写的,这首序曲在1882年8月间在莫斯科的一次全部演奏柴科夫斯基作品的交响音乐会上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后来又陆续在俄罗斯许多重要城市和德国、捷克、比利时各地演出,自此一直成为柴科夫斯基交响音乐作品中最为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和备受欢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在1896年的一次音乐会上听到这首作品的演出后,写过一段有趣的感想,他说:“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序曲采用俄罗斯人民在1812年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历史性胜利为其主题。1812年6月间,拿破仑率领由许多欧洲国家的士兵拼凑而成的六十万军队侵入俄国,企图用一个总会战在短时间内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并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开始时在敌军数量占优势的兵力压迫之下,俄军不得不逐步撤退;8月间库图佐夫元帅选定在波罗金诺进行积极防御的大会战;9月初,又率军暂时撤离莫斯科;10月初,俄军开始反攻,被围困在莫斯科的法国侵略军,在遭受猛烈打击之后,立即放弃只占领一个月的莫斯科。入侵俄国时多达六十万的侵略军最后只剩几千名官兵逃出俄国国境。
柴科夫斯基在他的这首序曲中层次分明地叙述了1812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乱,俄罗斯军队的征集,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显而易见,这首序曲是有一些外表的细节描写的,使这些音画同真正的戏剧性结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作者运用全然不同的主题素材,以塑造两个形成尖锐对比的基本形象:一个是俄罗斯人民的形象,用一些同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音乐素材,包括当时非常著名的带有爱国主义歌词的俄罗斯教会歌调《主啊,拯救你的子民》、旧沙皇国歌和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宽广如歌的民间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多方面地加以揭示;至于法国军队的形象的描绘则要简略得多,它是用一个不长的主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借用《马赛曲》的个别旋律片段来表达的。为了强调人民的胜利这一主导思想,后来格拉祖诺夫借用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中的《光荣颂》主题,来替代原先的旧沙皇国歌,作为这首序曲的结束,这个改动已经成为现在演奏这首序曲的一个传统。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庄严序曲本来是准备在露天演奏的,因此,在乐曲的尾声中另外用一组管乐队加入演奏,与此同时还用钟声和炮声来强调胜利的节日气氛。
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方式(每个声部两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调象征着俄罗斯人民的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这个主题后来由于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紧张的气氛在增涨着,随后在低声部出现一种惊惶不安的节奏,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这时可以听到一个音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原先的不安情绪现在被一个描绘征集俄罗斯军队的插段所代替——在急促的军鼓声(定音鼓和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
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音乐转入快板部分。同前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风驰电掣的速度,开始描写两军鏖战的场面,从这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仿佛可以听到剑击声和马蹄声似的。而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出《马赛曲》的一个动机,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法国军队侵入俄国国境的表征。
接着出现的是同《马赛曲》主题迥然相异的两个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其中一个流畅、辽阔,诉说着俄罗斯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畏强暴、准备给予敢于来犯的敌人迎头痛击的决心,它象是会战的胜利结局的预告似的。另一个是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具有一种幽默但热情的特性,充分表现出俄罗斯人民即使在危难时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气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
随后一段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不过这时候《马赛曲》的主题已经丧失它原有的那种威风,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的音调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染有一种恶兆的色彩。紧接在《马赛曲》主题之后重又出现我们已经熟知的两个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再一次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后来《马赛曲》主题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最后几声回响和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描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乐曲的尾声,从引子的赞美歌调主题开始,但这时候,它由整个乐队和临时添加进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由于结合着管钟的特别新颖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征着斗争的光荣结局。但是这首赞美诗的有力陈述屡次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这些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场面。
最后描写俄罗斯军队征集的号角合奏主题再次雷鸣般地重现,然后有一个庄重而有力的主题奏响,这就是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的终场合唱《光荣颂》的主题,它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胜利的宣告,整个乐曲就以这凯旋的欢乐颂歌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