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玫性别:女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分类:音乐学
李玫,女,1960年10月出生,文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律学学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2004-2006)。
80年代,主要的艺术活动集中在古筝演奏和艺术评论方面,曾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古筝比赛并获奖,与人合作的古筝独奏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筝独奏曲《木卡姆散序与舞曲》由本人首演于1988年,1991年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录制并向50多个国家广播,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此曲是被演奏频率最高的曲目之一,已由多家出版社出版,收入古筝曲集《百花引》、《中国古筝名曲荟萃(下)》等多种古筝曲集,并已列入北京考级曲目第八级和西安的考级曲目第十级。
1986年至1993年在《新疆艺术》任编辑,在此期间,在报纸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艺术评论文章,参预撰写《新疆各族历史文化辞典》的音乐条目部分。为香港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撰写系列文章数十篇,介绍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历史文化由来及音乐结构。考察新疆各地诸石窟并开始音乐图象学的研究,发表了若干相关研究论文。
1993年重回校园,开始为在长期演奏实践中积累的问题寻找答案,最终形成硕士论文《陕西、潮州、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中“中立音”现象及人文背景分析》的长文。2000年又在大量田野调查和资料查证的基础上完成了与硕士论文形成姐妹篇的《“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之博士论文,此文先后获得2001年度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中立音”赖以生存的乐器机制》[上、下]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度优秀科研究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1996-1997年在西安音乐学院任职一年,教授民歌音乐概论。
2000年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开始了新的专业生涯,作为一名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参预课题项目及专题的学术研究,并为有关教学单位的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课程。
个人学术研究方面的活动
一、主要研究成果:
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民间音乐中“中立音”现象的乐、律学研究及人文背景分析》(11万字)
博士学位论文:《“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30万字)
旋律学研究:不对称结构民歌研究(已发表片断,2万字)
博士后项目:《历代燕乐二十八调文献梳理及实证研究》(56万字)
二、参加的课题有:
1.中国传统音乐音响数据库,在课题组中任研究员,负责设计数据库的检索框架和文案写作,经费来源由蒋经国基金会提供,课题隶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已完成)
2.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录·新兴学科卷》中担任“音乐声学”(Acoustics of music,音乐音响学)部分撰稿人(已完成)
3.全国艺术学科“十五”规划国家年度课题《西北高原汉族音乐文化区(色彩区)系统化综合研究及保护规划》,负责人。
4.博士后项目为《有关“燕乐二十八调”的历代文献梳理及实证研究》,负责人(已完成)。
三、教学与讲座:
主要涉及有:中国传统乐律学史专题、民歌音乐概论、旋律学分析、琴学、音乐地理学及实地调查等等专题。涉及单位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等等。
1996年-1997年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期间,主要担任作曲系、音乐学系及音乐教育系的民歌概论课程、选修课“维吾尔族音乐概论”。在西安电大教中国音乐史。
2000年-200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讲“中国乐律学史专题”、民歌概论、音乐地理学概论、实地调查方法等专题。
2001年曾在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为“历代乐志律志校释”课题组讲“中国乐律学史专题”。
2003年,曾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研究生开设“音乐学分析讲座”。
自2005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选修课“东西方乐律学方法评述”。
自2005年起在星海音乐学院为研究生开设必修课“音乐学分析”。
2005年10月在武汉音乐学院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音乐学分析”。
2006年10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开设系列讲座,“东西方乐律学概论”、“音乐学分析方法”
就读博士研究生其间,同时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古筝教师
四、个人著作及论文写作、发表目录清单:
专著与译著:(按时间顺序)
译著:《歌剧界的趣闻逸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北京第一版,15万字)
专著:《音乐之河――图说中外音乐史》(27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专著:《“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26万字,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合著:《音乐学概论·律学》(第十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专著:《东西方乐律学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