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钢琴课,但其实音乐是一门细腻而庞大的艺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的,像下列这9类人就不适合学习钢琴,哪怕请再优秀的老师都无法教会他们。
#01
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人
学习音乐是一件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即便是天赋异禀的琴童,也需要大量、反复的练习去获得进步。如果一个人缺乏耐心和毅力,只是想要一种即刻的满足感,而不愿意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而进步、获得真正成就感的话,哪怕遇到再优秀的老师,也必然难以成就他!
#02
拿天赋否定自己的人
曾听很多琴童们说“我不是学琴的那块料”、“我真的没有天赋”等此类的话语,其实这些话都反映出他们难以专注学钢琴、一直质疑自己能力的现实。虽然音乐天赋在学习音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决定因素。
就当下绝大部分的琴童们而言,他们的琴技和水平,尚在需要努力沉下心思,静心打磨琴技和学习的阶段,还未上升到要去比拼“天赋”的程度,所以凡抱有此类想法的琴童,哪怕他们具备了音乐方面的天赋、找到了十分优秀的钢琴老师,他们也会被这种负面的思想所阻碍,无法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潜力。
#03
自制力差的人
钢琴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天不练琴,自己知道,三天不练琴,老师知道,一个月不练琴,观众知道”,这不仅从侧面说明“练琴对于学琴者的重要性”,还说明了学习音乐需要很好的自制力。
对于学钢琴的人来说,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技能”,因为它包括合理安排时间、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等要素。只有保持自律,才能让自己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专注于学习音乐。反之,则无法学出成绩。 #04
经常请假缺课的人
学习钢琴需要持之以恒地保持学习的连续性,钢琴老师们的每一节课都安排了不同的重点与衔接,以此保证孩子们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学习新的知识点。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请假缺课,则会导致学习进度的滞后,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下去,也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05
不学乐理的人
万丈高楼始于牢靠的地基,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会贯穿孩子们的整个钢琴生涯。学习好音乐理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还能提高演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若是对学习音乐理论不感兴趣,只想弹奏好听的曲子,不仅会忽视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无法真正的找到钢琴曲的灵魂和精髓,还可能会在后期遭遇难以突破的瓶颈期,从而终止学琴生涯。
#06
不参加比赛、考级的人
比赛和考级是钢琴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它是可以检验自己学琴效果、评估自己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可以激励自己进步的动力。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琴者来说,参加比赛和考级,还能锻炼演奏技巧和舞台表现能力。
如果缺少参加比赛或考级的意识,就不会把钢琴当成一门严肃的学问,对它产生敬畏之心。
#07
不尊重艺术的人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复杂而细致的艺术。每一个音符都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个音符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打击。当一个人没有对音乐有真正的热爱时,他就无法真正体会到这种细腻和神韵。
他们只会抱着功利心态去学习,只会关心自己的技术是否足够好,是否能在别人面前展示出来。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学习钢琴,因为他们注定无法真正领悟到音乐所蕴含的深意,即便是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教他们领悟到其中的精髓。
#08
不舍得花钱的人
学习音乐需要投入金钱和精力。对于学习钢琴等乐器的人来说,购买一台好琴是必不可少的。一台好琴不仅可以保证学习质量,更能让音乐呈现出更好的效果。然而,好琴往往价格昂贵,需要经济上的一定支持。
此外,参加各种培训班和活动也需要花费不小的费用。比如,参加音乐学院的课程,参加音乐大赛或音乐会等等。这些都是学习音乐所必需的,却需要一定的经济拮据。因此,如果一个人连花钱购买好琴和参加培训班的能力都没有,很难坚持下去,并且取得好的效果。
#09
功利心很强的人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门需要专注和投入的学问。学习钢琴需要掌握音符、节奏、和弦等技巧,但这只是表面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境,用自己的心灵去演绎,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对于功利心很强的人来说,他们只会关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和回报。他们可能会抱着机械地练习技巧的心态来学习钢琴,甚至不会花费时间去欣赏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机械化,也失去了音乐的艺术价值。
学习音乐需要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和良好的心态。如果一个人具备这些条件,那么他一定会在音乐学习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愿意付出、拿天赋否定自己、自制力差、经常请假缺课、不学乐理、不参加比赛考级、不尊重艺术、不舍得花钱或功利心强,那么就不适合学习音乐。因为这些人缺乏了学习音乐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态度,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改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