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半音、全音(Semitone、Whole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tweleve-tonesystem,tweleve-note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1:五声音阶(prentatonicscale)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22:七声音阶(diationicscale)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23:力度(dynamics)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26:不定音高(inderterminate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7:不对称节奏(asymmetricrhythm)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28:切分音(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29:无调性(atonality)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
34:平行五度(parallelfifths)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35:平行减七弦(paralleldiminished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37:节奏(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8: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42:主调音(tonickeynote)
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43:主调音乐(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45:半音音阶(chromatic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50:全音音阶(whole-tone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