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有个满族乡,中心校有一个30多人的三弦乐团,好奇之余深入一了解,原来族人坚信三弦为满族的祖先所创。本来三弦的由来至今也未有定论,一说是秦代的弦鼗演化而来,但直至唐代崔令钦《教坊记》(762年)中才首现‘三弦’之名,且其型制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
故另一说,指三弦为蒙古乐器,元朝时,始盛传于中原,为北曲之伴奏乐器,称为弦索。最晚明朝王圻《三才图》中之三弦图画,已如今制。而此说认同较多。三弦是元曲之主要伴奏乐器。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伴奏乐器。
满族弹拨乐器的史料记载:三弦,檀木质,方槽,琴头雕大顶花,其尾端雕刻花纹,琴杆正面为指板,尾端护弦揭兽皮为之。左手持琴,右手拇指、食指戴骨指甲拨弦,有弹、挑、分、扫、砸、搓儿等技巧。
公元7世纪末(唐代中期粟末靺鞨,满族先人的一部)领袖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渤海琴,是满族先人粟末(革末革曷)人建立渤海国时上京龙泉府的宫廷乐器。已失传,三弦历史上曾经称为“渤海琴”。
蒙古族、满族大三弦:约113公分。定音GDG。(从形制上看更符合)。
白族龙头三弦:约70公分。定音DGD。
苗族三弦:约50公分。
景颇族三弦:约67公分。定音DGD。
僳僳族三弦:约76公分。定音GDG。
彝族三弦:小三弦约50公分。中三弦约75公分。定音GDG。大三弦约135公分。定音CGC。
基诺族三弦:约75公分。定音CGC。
傣族三弦:约85公分。定音EBF。
拉祜三弦:约60公分。定音CGC。
明代万历年间,徐会赢编辑的《天下通行文林聚宝万卷星罗》第十七卷中有三弦谱。
1782年清干隆年间蒙族荣斋编有《弦索备考十三套》,中有弦索合奏曲十三首,附有三弦分谱计<十六板>、<琴音板>、<清音串>、<平韵串>、<月儿高>、<琴音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松青夜游>等十一首。相传当时盲艺人赵德璧善弹之。清恭亲王府传奏,由张松山传予爱新觉罗,毓峘。1808年清嘉庆年间李庭编张溥重辑《万宝全书三十二卷》第十八卷中亦有三弦谱。系转录《文林聚宝万卷星罗》中之四首三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