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末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对云南键盘音乐形成的影响
清末年间,英法势力分别从滇西和滇南渗入云南境内,外国人在云南开商埠、扩势力,特别是以法国驻云南首位领事方舒雅为代表的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于1910年通车,使这条南起越南海防市、北抵云南昆明的铁路,形成了“火车不通国内只通国外”的“云南十八怪”之一。交通方式的改变,也引起消费的时尚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国外的罐头、香烟、钟表、缝纫机、玻璃、自行车、水泥纷至沓来1,因此钢琴的运输也得益于交通的便宜。叶老就说过:“当时法国制造的钢琴在云南比较多,大多是法国海运到越南后沿滇越铁路运达昆明的。”2也正是那位法国住滇首任领事方舒雅(中国名)先生,于1899年第一个把手风琴带到了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具体内容见笔者发表于北京《音乐周报》2002年11月第三期的专稿)。虽然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方舒雅带来的手风琴对当时云南的社会生活或民众的音乐生活产生何种影响,但作为一种历史记忆,这一历史事件仍然改写了国内许多教科书“手风琴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的天津、上海等城市”的模糊说法。巧的是,当年的法国住滇领事馆旧址与笔者住家的书房就隔窗相望,因此,在完成这篇文论的写作时,我会常常面对窗外生发许多的联想,禁不住在晨风暮霭的朦胧中,梦向世纪前飘浮的琴音。
滇越铁路建成后,劲吹的西风使偏隅一方的云南渐渐由传统封闭的社会向商业文明过渡。稍后,更由于1942年滇缅公路的贯通,也为钢琴随着大批躲避战乱的人们到昆明提供了交通的便捷。因此,键盘乐器在云南的普及程度比内地许多地方都高。其中两个事件足以证明上述结论。抗战期间,小提琴家马思聪携夫人钢琴家王慕理来昆明拟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但他们担心会像他们之前所到过的内地许多城市那样,因找不到钢琴做伴奏而影响演出。出乎意料的是,那时昆明许多殷实之家都拥有不错的钢琴供他挑选。另据昆明天南中学老校长回忆:“由于抗战胜利,思乡情切,许多外省人的钢琴无法带走,我们趁机以便宜的价格买了四台。”3 正是由于法国势力较早地渗入到了云南,也引出了文章将要讨论的第二个话题。
二、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对云南键盘音乐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