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风琴训练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各不相同。要加强哪方面的训练,应克服哪些技术动作上的缺点,要达到哪种训练目的,都是每天训练前需要明确的。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周同自己的老师上一次课,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你本周练琴的主要内容。
初学者大多要解决与演奏技巧有关的内容,如手指动作是否放松,演奏姿势是否正确等。学生每天的练习内容中,应包括对基本练习、音阶琶音、练习曲或是乐曲的练习。目的不在于将其练得多么熟练,而在于通过练习这些内容来解决某种技术问题。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一般都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练习内容。不管是练习曲还是乐曲,都应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还没有弄清楚练琴的目的前,应首先想一想哪些是要点,问题出在哪里,现在面对的困难是什么,用哪种办法解决。
二、合理分配时间
为了有效地进行训练,学生应有条理地将要解决的问题规划一下,并根据自己拥有的时间,依次解决这些问题。
在分配练琴时间之前,需要将当天练习的内容做一思考,根据情况合理分配时间。一般说来,每天的训练大概是以下内容:
1、基本练习(包括音阶,琶音及五指练习);
2、学习新的内容(包括新的练习曲或乐曲);
3、巩固和进一步掌握正在训练的技巧或正在练习的乐曲。
客观地说,每个人的练习时间不同。你可能是一个学龄前的儿童,也可能是一个面临升学的毕业生,或是一个专门从事手风琴专业的学生。不管你目前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什么,都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成必要的训练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功课压力不大,时间相对宽松一些。从五、六岁到小学五年级之前,是孩子学琴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变化最大。从生理和心理上分析:孩子的年龄越小,每次练琴的时间就应该越短;相对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将每次练琴的时间适当延长。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每次练琴时间不应超过40分钟。为了让孩子增加练琴时间,可一天分为多次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练琴
兴趣。大一些的孩子如能有充足的时间,应集中经历,用较长的时间练习。一般说来,练琴多总是要比练琴少进步快。但是,练琴应属于智能化训练范畴,不能仅凭时间的长短来估价练琴质量的优劣,科学有序地安排练琴时间,可能要比无目的延长时间效果好得多。
三、有效的重复
任何一项训练内容,任何一门技术技巧,任何与操作有关的技能,都是通过无数次地重复达到熟练的程度。一项技能从不会到会 ,从陌生到熟练,从初步到了解到完全自动化的程度,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得到的。重复是学习各类型技能所需要的程序,任何种类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这个程序。因此,科学的重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许多学生练琴习惯于一遍遍地从头拉到尾,而且喜欢用原速演奏,不知道要慢下来,抓住主要问题细致地练习。这样的训练,人的肌肉和精力容易疲劳,时间用得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科学的重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提高训练效率。 怎样算是科学的重复呢?
1、重复重点。一首乐曲或练习曲里总有几处难点使你觉得演奏起来非常吃力,这些难点部分就是练琴中需要重点重复的地方。练琴和干工作一样,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每次练琴时要重点重复某一乐句或某一乐段,这样的练要比将一首乐曲从头拉到尾的效果好得多,既省时又增效,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2、重复正确的东西。练琴过程中要细心和耐心。在重复训练某一乐句或某一乐段时,应尽可能少出现错误。人的大脑从训练的开始就接收正确的信号,有助于增强演奏的准确性。反之,大脑中经常接收错误的信号,就容易潜伏错误痕迹,在应用时往往会出现演奏失误。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用最慢的速度重复,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当这个地方练熟后再逐渐加速。
3、利用多种有效的方法重复。练琴是无数次重复的过程。在重复的过程中,方法不应单一,应尽可能多样化。多样化可以调节肌肉和大脑中神经传导系统的警觉,使人保持旺盛的工作能力。训练方法的多样性非常重要。一个健康的人体内需要多种养分,营养过分单一会导致身体的某一方面出问题。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应吸收多种营养来维持人的需要。练琴也是如此,也应吸收“多种营养”,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训练,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比如速度上的变化(包括快速、中速、慢速、极慢速);力度上的变化(包括用大力度、中力度、小力度);手指动作大小的变化等;以增强手指的各种能力。只用一种方法重复会出现消极作用,重复的过程,应是不断调剂的过程,重复中应尽量求得变化,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技术的全面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慢练与快练 慢练是协调动作改正错误行的好方法。慢练能使大脑从容地向动作器官发出命令;还能使你有足够的注意力去体验动作是否正确。慢练能使你从容地掌握动作规律,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听觉习惯和动作习惯。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两面性,一成不变的慢练也会产生副面效应。我们应该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应因过多的慢练导致结果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应辨证地看待快与慢的关系。过多的慢练有时会将练习的目的性忘记;还会出现听觉、视觉以及神经传导系统的消极反应。从根本上讲,将一首乐曲用慢一倍的速度演奏,实际上它已经变为另外一首乐曲,这时候练琴者可能已经认不清演奏的是什么。因此,要时常将演奏速度恢复正常,通过正常速度演奏才能得知哪些地方存在着问题。
总之,在练琴过程中要强调慢练,但不要一成不变,应采取多慢少快,以慢为主,快慢结合的原则。要明确慢练和快练的目的性,使练习处在一种从容的、清楚的、有条理的、积极有效的状态中。 五
、分手训练 分手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初学者尤为重要。手风琴入门较困难,两行乐谱,高低音谱号,左右手键盘概念不统一。分手训练可解决左右手出现的不同问题,可以使注意力更集中于乐曲中的某一难点,降低了作品难度,使思维更有条理。也应注意到,最终完成演奏还是要靠双手配合,适当的分手训练是可以的,如果分手太多,可能会脱离实际演奏。视奏新作品时,一定要双手合在一起练习,这样可以训练视奏能力。将作品基本练熟后再做分手练习,效果会更好。应提倡有分有合的原则。要清楚分手的目的。分手后要时常将双手组合在一起,以检验分手训练的效果。六
、练音与练乐的关系
这种提法可能会被人们误解,认为音与乐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概念,不能分割开来谈。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完美的演奏,基于先将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奏得十分精确后,再融入情感和充分的想象。”对于弦乐器来讲,包括音准、音色、节奏、音符时值,以及作品中标记的强音、弱音、连音、断音等等,都应奏得尽善尽美。手风琴这种键盘乐器,除不包括弦乐器的音准外,其它要求均大致相似。器乐演奏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操作(应属于难度极大的操作)。这好象是工人在干活。如一个木匠制造一件家具,从投料到完工,每一道工序都应有严格的标准,做工的精细源于对每块材料的严格处理,每一块材料都要横平竖直,最后的成品才能保证质量。乐器的演奏也是这样,一首乐曲演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每一个音符完成的质量如何。在练琴的过程中,演奏者应时刻倾听自己演奏的每一个声音是否合乎标准,自己既是“操作者”也是“检验员”。高规格的演奏是从每一个音符开始要求的,这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做好了,整体的水平相对就高。 当然,完美的演奏是赋予灵感和想象的,缺少身心的投入,缺乏灵感和想象算不得完美的演奏。音与乐之间,音是基础,有了好的基础条件才能演奏出完美的音乐。
在训练过程中,过多投入音乐表现会导致技术动作和音乐规格的非标准化;还会过早产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对所演奏的乐曲渐渐失去兴趣。练琴是储存和积累的过程,过多释放音乐情感也会导致演奏上的混乱。 音与乐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单纯抛开乐来谈音是错误的。高规格的演奏是音与乐间完美的统一。在这里,笔者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音是个体,乐是整体,整体源于无数个个体,个体的水平高,整体的水平才会高。因此,在训练中练好买每一个音,重视每一个音的规格是非常重要的。
七、上台前的练琴方法
1、增强舞台感。舞台上的演奏不同于琴房或家中的练习,因紧张造成的各种不适应,往往使演奏大打折扣。增强舞台意识,是消除舞台恐惧症的好方法。练琴时可以想象:你是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演奏,要求自己将这一遍演奏得尽善尽美,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还要想象舞台上的环境气氛和灯光。假想观众中有几位重要人物,或是有几位评委给你打分。这样的练琴方法,可以使你有身临起境的感觉。此外,多创造些机会给别人听。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多走几遍台,走台最能发现问题,是上台之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2、重新读谱,增强记忆。一般说来,上舞台演奏或是参加考试、考级、比赛的曲目,练习的时间都比较长。一个作品练久了,会出现记忆模糊的现象。这样到台上去演奏是非常危险的。在临上台前的一些日子里(上台前十天左右),应该将久违了的乐谱重新摆在面前,对乐谱重新加深记忆。应该像练习一首新的作品那样,从第一个音符开始仔细读谱,包括指法、和弦、术语以及谱面中标记的一切记号。要重新加深印象,就像对待新作品那样认真。将演奏的所有环节重新加深一遍印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你在舞台上不会因紧张而造成忘记下面要演奏些什么。
3、适度练琴、调整情绪。上台前过多地练琴未必能起很大作用,也许还会带来消极的后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嘱咐自己的学生上台前不要过多练琴。上台前过多地练琴容易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过多地消耗精力会使你在舞台上疲惫不堪。一般说来,上台的曲目多是一些早已练熟了的作品,这个时候,不涉及哪个地方不熟悉或哪个地方还背不下谱。上台前演奏者往往因心情紧张而对自己的能力(演奏)缺乏信心,在此种心态下,想以多练琴来增强台上的把握性。实践证明,上台前过多的练琴会因大脑过度疲劳导致思维混乱,甚至还会出现台上忘谱子的现象。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分散一下注意力,尽可能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可以到外面去散散心,看一看电视,听一听音乐,适当地做一些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解除焦虑情绪的最好方法),以放松的心态面对舞台。 八
、怎样解决常见的技术问题 在学习手风琴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演奏快音符不均匀,右手一关节折指,四、五指缺乏独立性,右手拇向外翘等问题。下面介绍几种解这些问题的方法,也算是些小窍门,供学琴者参考:1、快速演奏时手指不均匀怎么办?手指跑动起来不均匀,往往是因为手指独立性差,换指动作不准确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先应着重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独立性主要看一关节是否能站住,触键后手指一关节应绷住,手的其它位置应放松。另外,可改变节奏的逻辑重音,以改变重音习惯。在手指快速跑动中,人的感觉总是习惯于在逻辑重音上强调重音。这种运动惯性很容易造成快速跑动中的不均匀。在训练中可改变一下重音位置。
2、四、五指支撑不起来怎么办?手的四、五指能力最差,往往因独立性差而缺乏支撑能力。为了让四、五指增强独立性,可以用拇指帮助四、五指搭起架子。训练时让拇指保持一个长音,四、五指做动作。3
、折指问题怎么解决?造成折指的主要原因是手指的第一关节太软。正确的触键,一关节应很紧,这样手指才能结实有力。掌关节应充分放松,用力点应集中在一关节以下,一关节触键后,应像个钩子挂在琴键上。为了让第一关节有钩的感觉,可做一下徒手练习,用右手二、三、四、五指的一关节,与左手的二、三、四、五指的一关节挂在一起,让所有的第一关节都充分感觉到能绷起来。把这种感觉放在琴键上,便会体会到不折指的感觉。
4、拇指外翘怎样解决?在手风琴右手的触键动作中,拇指外翘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动作。这种情况是因动作紧张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手指感到充分放松,然后再用一些专项训练来强化拇指动作。拇指做动作时,一关节应有向里钩的感觉,这样就会将翘起的拇指收回来。拇指在五个手之中起关键作用,在键盘上跑动,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拇指的动作不规范,会影响手指技术的发展。学琴者应对它格外重视。
九、关于动作的预感
预感是在行为发生之前,对后面将要发生的行为的预知;预感是动作发生之前的心理准备;预感是大脑在输入了无数个正确的意识后,并用这种意识预料、控制和检验将要发生的动作的过程;预感是记忆的另一种形式,是用过去的经验,把正在发生的行为,和将要发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中间环节。
在训练的所有技术环节中,头脑中的预感应先于动作形成之前。在技术动作尚未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程度以前,所有的动作都应在预感的控制和指挥下完成。自动化程度是在无数次有预感的训练过程后慢慢形成的。事实上,许多手风琴演奏者,是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无数次机械的训练后,达到了所谓的自动化程度。前者是以理念为指导,头脑在“智力化”的状态下进行训练;后者是在缺乏理念引导,在模糊不知的状态下进行训练,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要培养这种预感能力,用这种能力去指导训练。发展预感能力十分重要,它对于克服错误动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训练中,应对演奏环节中的以下几点作到有预感:
1、右手换指动作前的预感;
2、键盘上大跳动作位置的预感;
3、对逻辑重音的预感;
4、换风箱前的预感;
5、控制风箱力度的预感;
6、前后动作间,连接过程的预感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动作。其时,手风琴的训练还有许多与预感有关的动作,这需要在训练中去发现,去研究。在训练中加进预感,能够调动视觉、听觉和神经传导系统指挥动作器官完成演奏动作,在预感的指导下,可以使我们的训练更接近于“智力化”。
总之,在练琴的过程中,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练琴的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去支配。从根本上说,演奏者本身应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但前提是,演奏者本身必须了解和掌握练习的有效方法。对于如何练琴,许多人往往只是无休止地、漫不经心地重复同样的动作,这样既浪费了时间,还会使错误的习惯加深。练琴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的练琴方法,可以使演奏水平迅速提高。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训练水平的高低。每一个学习器乐演奏的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建立起良好的练琴习惯,才能使演奏达到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