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琴的声音品质,需要多接触琴,我有幸拉过200年前的意大利古琴,还有10万8万的,1万左右的,5千的,2千的,甚至几百块的普及琴。这样能对小提琴的声音好坏有个全面大致的感性认识。其实这一点我们都容易做到,我的经验就是到琴行假装买琴,各个价位的都拉拉试试,这我是跟女人买服装学的。关键是你要显出有钱人而且是真心想买琴的样子来,否则人家就可能不耐烦。另外多和拉琴的、作琴的朋友交往,大家都是玩琴,他们有好琴也愿意在人前显示。
对于好琴的声音品质,我的总结是:响亮而浑厚,强烈而灵敏,光彩而柔和,明朗而自然,干净而圆润。但是可以说,每把琴都不是完美的,这要果断地进行选择。虽然这种选择很痛苦,呵呵。如果在声音的洪亮和柔和中间取舍,我会取洪亮而舍柔和;如果在洪亮和穿透力间取舍,我会取穿透力而舍洪亮(方法是让调音师在另一个屋子里拉,我在另一个屋子里听);在强度和灵敏之间取舍,我会取强度而舍灵敏;在干净和共鸣间取舍,我会取共鸣而舍干净(当然共鸣和杂音是两回事)。最狠心的选择是在材料和声音间的选择,如果不能兼顾,我会取材料而舍弃声音。
当然上述的取舍前提是都差不多,甚至只是细微的差别,否则这样取舍的结果必然是选了一把破琴而已。 但是对于“新琴不听音”的说法,我觉得应辩证地看待。有经验的做琴师傅的确应考虑使用的时间长一些,50年、100年、300年,可是一味地的为了将来,而把琴板作得很厚,声音很紧,那么我们拉琴的人将得不到现实的乐趣。就像你找对象,总得找一个和你年龄相近的,你不会为了自己岁数大的时候老婆年轻漂亮,就找一个小学生慢慢培养吧?
选择琴也应该是这样,应该是声音现在就比较好,但可以留有一些发展的余地。小提琴也应该有个发生发展死亡的过程,说小提琴越旧声音越好,不是绝对的。因为古董只有历史价值,而未必有使用价值。因而在这一点上,我采取实用主义。要正视一把琴的寿命,不要期待一把琴会子孙万代传下去。几千块的小提琴也只是消费品而已,应该爱惜,但也不必敬若神明,甚至幻想自己手中的琴是“秦始皇”。
还有弓子问题。应该把弓子看作单独的乐器。每把琴都有一把弓子适合它,他们需要根据每把琴的声音特点,重新配合,才能发挥琴的特质。另外就是弓子可以多买几把,你会感到换弓如换琴的说法的道理。有时候琴的声音太亮了,我就找一把柔和的弓子,甚至把弓毛薅去一些。而声音太柔的琴,就换弹性强、重一些的弓子。不同的弓法练习,用不同的弓子,感觉效果也大不一样。当然要有一把各方面都比较好的适合琴的弓子,作为完整演奏一首曲子时用。
挑选小提琴,关键还看感觉。有的琴做工没的说,材料也好,可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死呆呆的,只是一件物品,而没有个性、没有美感。就像一个漂亮女人,五官端正,长的没缺点,可就是不招你喜欢。气质!没气质。当然爱她的人还是很多。因为这种眼光涉及审美心理问题,每个人都不同。不是说你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但也决不是说没有一种公众共同的评价标准。
小提琴的声音,可以说也有这个问题。央视播音员声音都是一流的,但也可能有你不喜欢的。 对于不同的审美观,怎么办?我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每个人都不要太主观、太固守己见。往往你不喜欢一样东西,是因为你对这样东西缺乏修养。就像京戏,年轻人一般都不喜欢,但你要钻研进去,可能你也会成为发烧友。小提琴的声音也是这样,只要声音是小提琴的声音,那么每把琴的声音都是合理的,都有它的道理,都有它的价值。人和琴是相互影响的,要和小提琴处感情。时间一长,你会感到你喜欢的就是这种声音,而不是你不会拉琴时对小提琴声音的错觉。
你要相信通过你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拉奏,小提琴的声音会向你心中的声音接近,而小提琴本身那种木质的声音,也会改变你的心声。人琴交互影响,最后你的琴会发出你自己独特的声音。当然这应是在声音基本没问题的基础上的感情,否则你的耳朵就听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