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基认为小提琴演奏家和歌唱家相比,有一个先天的遗憾,歌唱家的声带长在人的身上,小提琴家的乐器是身外之物。要想使小提琴的声音接近歌唱,就必须将琴和人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经常幽默地批评那些持琴过于松懈的学生“琴和脖子中间可以飞过一只麻雀”。他主张持琴要尽量贴近脖子,使琴变成人体的一部分。弓子好像歌唱家的气,也要成为人体的一部分,五个手指巧妙地和弓子相结合,使弓子变成右臂的延伸。正确的姿势,是演奏者良好的基础。
二、琴弓与琴弦
用弓毛摩擦琴弦,使琴发出声音,是小提琴演奏的第一步。在弓毛作用于琴弦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压力大小、弓速快慢以及接触点和角度等,都是直接影响发音的重要因素。林耀基精辟地提出运弓要“一直、二平、三稳”。“直、平、稳”便于解决各种弓弦矛盾,发出“匀、准、美”的声音。
三、左手与右手(左臂与右臂)
小提琴演奏者和钢琴演奏者相比,也有一大遗憾:钢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是一致的;而小提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却截然不同,左右手经常出现互相干扰和“分家”的情形,这是小提琴(包括所有弦乐器)演奏者身上出现的最突出的矛盾。林耀基简明地提出“动作要分家,演奏不分家:。关于这一点,他曾有详细的解释:“两手的动作和感觉虽然不同,但我们的音乐表现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左右两手的动作必须统一在共同的音符上。这就要求双手彼此相通,保持默契。经过体察,我们发现把弓放在弦上,左右手两极就通过弓与弦接通了。弦乐器演奏的外形很像一个能伸缩的大环,琴身被人夹住,好象固定这个大环的梁。这个大环由人体、琴身、弓子三个部分组成,所以有三个连接点:左手持琴按弦点、右手握弓子和弓弦接触点。如果在演奏时能使这三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气息相通,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林教授还有一个神话般的口诀:“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讲的就是三个点互相联结的重要性。
四、部位与整体
在小提琴演奏中,人体(主要是双臂)每个部位的动作是不同的,但又联合为一整体。既要分清部位、各守岗位,更要紧密配合。对于左手,林耀基有这样一个口诀:“指根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对右手也有一个口诀:“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都具体明确地阐明了部位与整体的关系。
(责任编辑:乐器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