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部自己不熟悉的经典乐曲,我们一开始可能听不进去。就象想学会拉小提琴,但一开始很难一样,必须有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这种倾听音乐的困难,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正在给你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它在把你往更高的审美境界引领。那种一开始被人拖着走的感觉的确是不舒服的。但当你一旦适应了它,你就会感到自己像登上了一座山峰一样,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心胸也变得宽广了,灵魂也得到了陶冶。有时候我还想到,音乐对我们的影响,可能就是乐音用刻刀在对我们心灵进行刻画,像灌制唱片一样,一点一点地把我们的灵魂塑造成一个真善美的天地。当然我们对音乐不是完全被动的,我们会有所选择。
关于音乐的雅俗之分,我实在不愿意多想。因为我听不出古典音乐有多雅,流行音乐有多俗。我听了很多古典音乐,但我感到自己还是听流行音乐最多。关于流行音乐,我和网友星声说过这样一段话:"《诗经》其实就是当时孔子编的各地流行歌曲集,可惜我们只能看到歌词,不知怎么唱的了。现在只有个当代人演绎的《在水一方》还是不错的。《诗经》的语言是何等地影响了古汉语的发展,然而今天我们不也是听到少男少女们在用流行歌词谈情说爱吗?古典音乐又何曾不是《诗经》呢?因而,还真不能小看了流行歌曲,也许今天的流行歌曲,就是明天的《诗经》呢!"
不过以巴赫为代表的古典音乐还是应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古典音乐其实在当时更多的是音乐的创新,它一点也不保守,相反流行音乐却在总体上墨守陈规的多。关键是古典音乐给人一种简洁干净的感受,能让我们返朴归真,崇尚生活的简单,使我们作人更真实。当然在所谓的流行音乐里也不乏这样的作品。
第四,关于偶像问题。初学小提琴的成年人心目中要不要有个偶像?我想从激励自己进步的实用角度讲,有个偶像是不错的,虽然在人生观念上偶像是应该被摧毁的。那么选择谁作为我们的偶像?我看一般来说还是别选帕格尼尼、海菲丝那样的大人物,因为对于刚刚涉足小提琴领域的人来说,他们太伟大了,伟大到使你对小提琴望而却步。
歌德在谈到莎士比亚对他的影响时说过大致这样的话:幸亏自己不是出生在英国,否则一定会被莎士比亚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自己也不会再去考虑写作。因而我想如果一定要有个偶像的话,莫不如找个名不见经传的、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作榜样,这个人也可能是自己身边一个普通的会拉小提琴人。我们有时听网上学琴的朋友拉琴录音,可能比听大师完美的录音还激动。我想只有能激动你的人,才是你最好的榜样,因为它能调动你练琴的内驱力,使你有一个很现实的超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