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攻身,曲音攻心
一曲楚歌断肠曲
十万将士齐卸甲
《乐书》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埙,一种泥土烧制的乐器,诞生很早,或许人类开始烧制土陶诞生的第一个烧制乐器!如壶,有人说埙诞生于龙山文化,有人说诞生于仰韶文化!但不管是哪个无从在源头考证!因为只能有更早的发现,不会有最早的发现!也许埙这个乐器最初诞生如传说可以发声的空心石头!
后原始人们吹奏时候可以招来某些猎物!就如贾湖骨笛最初也是猎捕飞禽,和庆祝收获一样!埙也是!不尽去想古代有何种动物痴迷这样的声音,或者有何种动物的叫声和埙声相似?听一截埙的声音,细品,幽深,如风缓缓,如气浓长,,稳重古老,如果是动物能发出这样有低频感的声,一定是夜来时活动的大型动物,所以埙声能吸引到的或许是猛兽!因为很多大型的猛兽都有夜晚出行的习惯,而人不适合夜晚,所以就抓住夜色渐黄昏的那一刻去吹埙猎杀!
埙的诞生,凭着低幽的声音去幻想,埙应该诞生于空旷的地带,它不应该不属于山林,因为埙声有空旷的味道!埙也是远古文化的高级产物,所以埙最有可能诞生在黄河附近,因为古人依水而居,黄河泥沙也带来了大面积的平原湿地,水草和小动物众多,也就能支撑大型动物的生长!太久远了,也没能力穿越考证,但埙留下了,古人用黄河的泥烧出了泥埙而后吹起,让我们现在还能静听到一点上古的声音,哀怨,悠长!充满了暮色初上的等待,充满了星光下忧心的情伤!
埙,这个陶制的天工造物,发出的声音和它的历史一样古老、拙朴,是深幽幽的,苍茫茫的,夹带无尽的哀婉与悲凉之感。
埙音一出,便觉震撼。声音凄婉绵绵、旷古幽幽,软化了世间的罪恶与泥沼,激活了人心的怜悯与慈悲。
跨过历史的长河,与你相遇
暮色渐迟草变黛,
星月初盼猎归来,
埙歌起唱亲人愁,
埙声停止半喜忧。
那壶过于低沉的埙声,
吹奏的是,
梦回六千年的诗篇。
旷野草深,
茅屋微火,
等待着,
远处埙声可带有锅中的汤羹,
幽深的那猎捕埙声,
停止了,
也许是一顿晚餐,
也许是一种悲哀,
时光转变,
埙声荏苒,,
依旧低沉着,
是远古,
那缕忧心的盼望!
依水而居的黄河边,
一拘黄河泥,
开始巧手与土的天工舞蹈,
而后埙的诞生,
而后埙的故事,
一半是水,
一半火焰!
而后时间就永恒了,
燃烧留下了千古的传奇。
听着远古的发声,
是忧,是愁,是喜,是悲,
都成了低吟浅唱的书,
用心品读这种声音,
世隔万千,
依旧吹奏着低沉,
依旧听到太多的愁和怨。
曾经的呐喊已成乐成诗,古老的黄河泥已成自然绝响的歌!
古代,人们用礼乐来约束自己,亦用礼乐来表达自己,而现在我们却忘了我们的根源传统文化,那些独特的美,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正如埙,音从朴然,抱拙于形。埙之美,在于其音,在于其形,亦在于其内在的中正平和。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其声浊而喧喧在,声悲而幽幽然,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埙和埙的演奏,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