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说明:
卫国战争的第二个月,德国侵略者已经通近列宁格勒城下。希特勒疯狂扬言,最迟必须在1942年8月9日攻下列宁格勒,并在市中心举行阅兵式,他甚至已经任命了占领军的城防司令,印发了车辆的市内通行证。希特勒命令冯·瑞布元帅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如何要在规定期限内拿下涅瓦河畔这个城市。列宁格勒的工人、学者、大学生和文艺工作者纷纷组成了志愿队伍去参加构筑城防工事,要把城市变成不可摧毁的堡垒。
在1941年8月的一个傍晚,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在一个港口帮助装卸木材。尽管距离战线不远,但这时候却显得分外宁静,只有远处沉闷的炮声偶尔响起。锚地泊着一艘布雷舰,从舰上传来了手风琴和忧郁的真挚的歌声。
作曲家后来回忆道,“我们的工作结束了,久久地听着海员们的歌唱。我想,也许他们明天就要踏上危险的征途,要是我把今天这个意想不到的宁静美好的夜晚写成歌曲的话该有多好。并且这首歌应当是抒情性的或真挚的… 不知怎么地,我心里自然而然涌出了一句歌词:啊,别了,亲爱的海港!…… 从港口回到
家,坐下来就开始写曲。过两天,歌曲写成了。”
索洛维约夫一谢多伊把自己的构思告诉诗人阿,丘尔庚,丘尔庚很快填上了歌词。作曲家把歌曲拿给文文艺界的朋友们看,许多人认为这首歌不合时宜:在如此严峻的年月里,它未免过于宁静、抒情和忧伤了。半年过去了。1942年春,索洛维约夫一谢多伊率演出小组去加里宁战线慰问演出。一天,他们在距前沿阵地只一公里半的窑洞里为战士们演出。全部节目演完之后,战士们还要求唱一些“动心"的歌曲,于是作曲家想起了那首《海港之夜》。
“于是我唱起了'啊,别了,亲爱的海港…’窑洞里的战士不多,约三四十个,从第二段起,他们就开始跟我唱起来。我感觉到歌曲是受欢迎的,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它有生存的权利。从这次不寻常的首次演唱后,歌曲口口相传,从一条战线流传到另一个战场。不久全苏广播合唱团在广播中演唱了这首歌曲,全国都传唱了起来。最值得纪念的是:1942年,在被法西斯军队围困的城市塞瓦斯托波尔还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印刷出版了《海港之夜》的歌片。1943年,这首歌曲荣获斯大林文艺二等奖。
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1907-1979)是苏联人民艺术家,列宁文艺奖和两次国家文艺奖的获得者索洛维约夫-谢多伊是俄苏歌曲大师,他最卓越的贡献是值的近四百首群众歌曲(其中多半是电影歌曲)。他善于创造鲜明的和容易记忆的音乐形象。他的歌曲创作既有新鲜的索材,又处理适宜,同时还没有手法雷同的感觉。
薛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