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里诺·雷斯庇基 (Ottorino Respighi,1879——1936),意大利作曲家。1879年7月9日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1936年4月18日卒于罗马。代表作有《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交响诗)。
奥托里诺·雷斯庇基 (Ottorino Respighi,1879——1936),意大利作曲家。1879年7月9日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1936年4月18日卒于罗马。雷斯庇基12岁进入博洛尼亚音乐会堂学习小提琴,19岁开始学习作曲。1900年到1902年他前往俄国从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1908-1909年间,他进入了布鲁赫(Bruch)在柏林的作曲班中向他请益。1913年,他受聘为罗马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的教授,同时从事创作。10年后,他被选为校长,但两年后他因希望有更多时间作曲、教书及陪太太便辞去了这个职位。他的太太艾尔莎(Elsa Olivieri-Sangiacomo)是位作曲家也是位歌手。
雷斯庇基早期创作以室内乐和歌曲为主,是意大利音乐史上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被称为配器大师。他把传统音乐和现代技巧巧妙地结合于一体,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新古典主义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抒情性见长,所作交响诗《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最为脍炙人口,既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又生动反映了罗马风情。雷斯庇基的作曲技法将传统因素与现代化倾向熔于一炉,既富有新意,又美妙动听。另著有管弦乐、室内乐与钢琴曲多首和歌剧多部。
代表作品:
作于1914年-1916年,《罗马的喷泉》(交响诗)the Fontane di Roma (Fountains of Rome)
作于1923年-1924年,《罗马的松树》(交响诗)Pini di Roma (Pines of Rome)
作于1928年,《罗马的节日》(交响诗)Feste Romane (Roman Festivals)
芝加哥交响乐团是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支管弦乐团。是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准最高的乐团之一。乐团的成立者希奥多·汤玛斯在1891年到1905年亲自担任乐团首席指挥。
1891年西奥多·托马斯在C.N.费伊等人的帮助下,获得5万元美金保证金,建立了芝加哥乐团,以后15年一直延用这个名称。后改称西奥多·托马斯乐团,1912年采用现今的名称,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3个交响乐团之一。托马斯去世后,从1915年起,由德国出生的F.施托克继任指挥,使乐团具有了德国音乐传统的某些优点。自从施托克于1942年去世后,乐团一蹶不振。D.德弗从1943——1947年任指挥。A.罗津斯基1948年春继任后,由于经营政策的不同,其任期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演出季后结束。R.库贝利克在担任一段时间客座指挥后,于1950年被任命为音乐指导。1953年F.赖特上任,使乐团出现繁荣,成为美国最出色的交响乐团之一。赖特去世后,乐团再次落入低潮。1963——1968年吉恩·玛蒂农任音乐指挥。G.肖尔蒂1969年继任音乐指导和指挥后,乐团演奏水平日益提高,迎来了黄金时代,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1971年第一次的欧洲之行获得巨大成功。乐团的永久音乐厅于1904年由公众捐资而建。乐团共有100多人。演奏曲目广泛,演奏稳重扎实,音响坚实有力,铜管组声音洪亮辉煌。
世界著名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在2004年度为庆祝芝加哥交响音乐厅建立100周年举行了为期一年的百年庆典活动。在举行的百年庆典活动的隆重演出中,由Leonard Slatkin担任指挥,由索尔蒂(Valerie Solti)担任音乐会讲解。音乐会的主题是为了再现该团奠基人兼指挥Theodore Thomas所设计的曲目,也为了纪念著名建筑师Daniel Burnham那优雅的乔治亚建筑风格。
芝加哥交响音乐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1.1902年:购置Leroy Payne的土地,作为芝加哥乐团未来的家,次年,8000位人士捐助了750,000美元,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904年:交响音乐厅于12月14日隆重举办了首场音乐会,由Theodore Thomas担任指挥,音乐厅的大门从此打开了。十天之后,Theodore Thomas最后一次指挥他的乐团,举办了其人生的最后一场音乐会。1905年1月4日,Theodore Thomas因患肺炎不幸去世。
3.190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担任了该乐团的客席指挥兼独奏,举办了数场音乐会。
4.1917年:小提琴家海费茨(Jascha Heifetz)作为独奏演员与该乐团合作首演了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小提琴协奏曲。
5.1918年: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在美国举行了两部作品的首演,不仅亲自指挥了创作的《斯基台套曲》,而且还作为独奏,演出了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6.1920年:由音乐总监Frederick Stock创建的芝加哥交响乐团附属乐团在芝加哥交响音乐厅举行首场音乐会。7.1925年: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首次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并演出其自己的作品,包括《火鸟套曲》(Firebird)。8.1928年:法国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进行了唯一一次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合作,指挥演出其作品《Daphnis和Chloe》以及《鹅妈妈》。同年,钢琴家Vladimir Horowitz首次在美国巡演期间,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9.1934年:作曲家肖恩伯格(Arnold Schoenberg)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在交响音乐厅指挥其作品“Verklarte Nacht”。
10.1940年:为庆祝芝加哥交响乐团50周年,该团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专门为该团创作的《C调交响曲》。
11.1941年:为庆祝芝加哥交响乐团50周年,与指挥托斯卡尼尼进行了唯一的一次合作。同年,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作为独奏演员演出其《第二钢琴协奏曲》。
12.1950年:在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前三年,Fritz Reiner作为客席指挥在交响音乐厅进行首演。
13.1951年:音乐总监Rafael Kubelik指挥该乐团通过WENR电视台进行了首次电视实况转播演出。
14.1958年:15岁的钢琴演奏员,芝加哥现任音乐总监丹尼尔·巴伦博伊(Daniel Barenboim)在交响音乐厅举行了独奏首演。
15.1960年:在获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比赛大奖之后两年,美国钢琴家Van Cliburn与芝加哥交响乐团进行了首次合作,Reiner担任指挥。
16.1965年:指挥索尔蒂(Georg Solti)和大提琴演奏家Mstislav Rostropovich首次在芝加哥交响音乐厅举行音乐会。
17.1966年:芝加哥建筑师Harry Weese负责监督自该音乐厅启用以来的首次重大维修工程的实施。
18.1969年:Pierre Boulez首次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同年,巴伦博伊(Barenboim)作为独奏演员,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再度同台演出,演奏了巴托克(Bartok)的《钢琴协奏曲Concerto》(作品1号)。
19.1981年:交响音乐厅进行第二次维修,包括安装供残疾人使用的设备和新的Moeller管风琴。
20.1986年: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唱团为小熊队比赛进行助威演出。
21.1990年:芝加哥交响乐团为庆祝创建百年举行盛大演出,该团当时的前人、时任和现任指挥Kubelik、索尔蒂和巴伦博伊共同指挥该团演出。
22.1995年:新的交响乐中心于5月份举行奠基仪式,音乐厅的翻新费用达到1.2亿美元,夏天,该音乐厅的扩建工程正式启动。
23.1997年:3月29日,索尔蒂最后一次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的最后一首交响曲――《十五交响曲》。10月4日,巴伦博伊指挥交响乐团为交响音乐厅再度开放举行盛大演出,由多明戈(Placido Domingo)担任男高音独唱。
音乐总监
由1943到1953的十年,芝加哥交响乐团过渡了三位音乐总监,他们分别是迪法(Desire Defauw)、罗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和库贝立克(Rafael Kubelik)。接下来十年是芝加哥的莱纳(Fritz Reiner) 时代。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对莱纳和芝加哥的组合一定不会陌生,他们的许多名演至今仍是乐迷与发烧友的最爱。严格来说芝加哥管弦乐厅的音效并不十分理想,但是五零年代的RCA工程师却在这儿创造一连串的录音奇迹。听听莱纳的巴托克(Bela Bartok) 管弦乐协奏曲,那种饱满的音色、磅礴的气势,分别代表了录音与演奏的至高成就。
提奥多·汤玛斯
芝加哥交响乐团成立于1891年。当时美国著名的指挥家提奥多·汤玛斯(Theodore Thomas) 受芝加哥富商诺曼·菲(Norman Fay) 之托筹组芝加哥交响乐团。草创之初,汤玛斯即以成就最好的乐团为目标,而他的雄心壮志也获得诺曼·菲的鼎力支持。是年十月十六日芝加哥交响乐团在汤玛斯指挥下初试啼声,好评如潮,奠定此后百年不垂的基础。汤玛斯担任芝加哥首任音乐总监长达十三年,直到1905年去世为止。而芝加哥交响乐团也于他去世的前三周正式迁入管弦乐厅(Orchestra Hall) 的现址。
菲得立克·斯托克
菲得立克·斯托克(Frederick Stock) 接续汤玛斯成为第二任音乐总监。史托克任职三十年(一九〇五年至一九四二年),是芝加哥交响乐团历任音乐总监中在位最长的一位。史托克是一位充满活力与创意的音乐家,同时热中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一九一九年在他的倡议之下成立储备乐团芝加哥市民交响乐团(Civic Orechestra of Chicago),此举不但首开储备乐团制度之先,同时提供年轻音乐家一个良好的成长晋升管道。史托克也是致力古典音乐平民化的先驱,芝加哥交响乐团在他的领导下首次以通俗音乐会的型式同群众接触,并且为儿童举行音乐会,做音乐扎根的工作。
马蒂农
一九六三年法国名指挥马蒂农(Jean Martinon) 接替莱纳领导芝加哥交响乐团。但是马蒂农在五年任内并无建树,直到一九六九年索尔提(Sir Georg Solti) 继任音乐总监,芝加哥才再度绽放异彩。索尔提在位二十二年(一九六九至一九九一),但是他和芝加哥乐团的合作关系却延续到九七年逝世。一九九一年巴伦鲍依姆(Daniel Barenboim) 接下索尔提的棒子,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现任、同时也是第九任音乐总监。除了历任音乐总监外,芝加哥交响乐团曾先后出现过三位首席客座指挥。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 是芝加哥第一位首席客座指挥,
他的正式职称虽然仅有一九六九至七二年短短三年,但是他客席芝加哥乐团却可以回溯之五〇年代后期。阿巴多(Claudio Abbado) 也于八〇年代初期同芝加哥维持密切的关系,他是第二任首席客座指挥。一九九五年起,布列兹(Pierre Boulez) 成为第三位客座指挥。
伯纳德
作为当今最杰出指挥家之一的伯纳德·海丁克,几乎可以视为荷兰在音乐界的象征。他的指挥稳健有力,指挥曲目广泛。他活跃于乐坛已超过半世纪,灌录唱片过百张。在由音乐杂志《美国音乐:国际表演艺术指南》颁发的年度大奖中,海丁克获得“年度音乐家”桂冠。1929年3月4日,海丁克生于阿姆斯特丹一个富裕世家。1955年被聘为荷兰联合广播乐团副指挥。1956年被聘为荷兰希尔沃叙姆广播乐团首席指挥。此后,海丁克一帆风顺的开始了他辉煌的指挥生涯。1961年海丁克成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指挥,1964年成为乐团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这意味着他坐上了世界一流乐团的头把交椅,此时的他才35岁。海丁克在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任职的1967年到1979年期间,还兼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77年,英国格林德伯恩歌剧院音乐总监由海丁克接任。1982年,海丁克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演出。1985-1986年乐季是海丁克最忙碌的一年,他先后指挥了波士顿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并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指挥演出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阿拉贝拉》。1992年夏,他带领英国皇家歌剧院赴日本巡回演出了莫扎特的《唐·乔万尼》、《费加罗的婚礼》。1992-1993年乐季,他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的剧目有理查·施特劳斯的《没有影子的女人》、亚纳切克的《狡猾的小狐狸》和莫扎特的《唐·乔万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