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音乐团队剧院>音乐厅剧院>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简介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8-12-03  

  大都会歌剧院,是纽约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现在这座大都会歌剧院建成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规模庞大,能容纳4000多名观众,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世界的著名歌剧院,于1883年10月22日落成。现在这座大都会歌剧院建成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通称Met,楼高10层,位于林肯中心。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纽约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该剧院虽拥有3625个座位,说来有趣,像这样庞大的歌剧院,却没有可供那些有钱商人观看歌剧时使用的固定包箱座位。

  无数的艺术家们想在这里一展歌喉,从此走上成功之路。当然,现在在这里登台的也大多是超级歌星,表演令人叫绝。

  西洋人热爱歌剧,犹如中国人迷恋京戏。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乐府歌剧院一家,以供富人消遣,但包厢有限。有一天,一位范先生见他夫人分配不到包厢,便和罗斯福、易赛兰、葛雷特、亚斯多、毛根等同好合作,筹集了近800万美元美金,决定建造一座更好的剧院,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

  纽约大都会剧院内部1883年10月22日,大都会歌剧院正式落成开幕,当时耗资173200美元。剧院的外表,因为用朴实的黄砖,看起来单调乏味,但内里极其豪奢,单是一个华丽的马蹄形观众大厅,就耗去了大部分建筑资金。观众厅有4层,122个包厢,音效据说非常好,不过为了突出楼层,而舍弃了两层楼座,大部分的观众,视线都很差。另外蹩脚的舞台装备,也施了剧院的后腿。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剧王,是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浮士德》,之后便推出了一系列意大利作品。不过它在经济效益上出师不利,第一季就大大蚀了一笔。于是股东们收回经营权,委任指挥家列奥波德·达姆罗什为剧院的艺术指导。

  而现在这座剧院,装备极为完善。观众大厅仍是传统的马蹄形,有座席3788个,如若加上站席,和特别照顾残疾、病人的轮椅,总共能容下4077人。建筑的规模,可以称得上是庞大无比。观众厅体积很大,平均有24米高,周围五层楼座,分三面环绕,其中两侧的是浅楼座,二层是包厢。剧院的门厅也高大宏伟,由这儿,观众可以从外面的广场直接进入剧院,另有一条路线,由专设的地下门厅走,观众可以从地下停车场,经过门厅,就有一应齐全的大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引他们直通各层楼座的休息室。舞台不但面积大,而且满布着各种精巧复杂的机械装置。主台上装着7块升降台,有了这些升降台,上可搭出山陵台殿,下可表现湖海江河,舞台设计更加灵活方便。两边侧台上的车台,都可以分成小块单独运动,凡9米以下的布景,全能靠安迅速更换。后舞台上则有一个直径18米的转台,能开到主表演区上旋转。乐队所在的乐池,也分做前后两块,可以上下升降。

  剧院的主台宽30米,深24·6米,高33米。大都会歌剧院的设备先进,还表现在它率先使用了一套机械化驱动机构,叫做“无平衡重式电动吊杆”。大都会歌剧院的这套吊杆,电力驱动,性能极好,25米深的舞台上,密布着109道布景吊杆,外加8道灯光吊杆,这么复杂精致的机械,居然只消用一个人编程操作,一个人插接转换就能控制。哪怕是整整一场布景,只要按一下专设的开关,安装布置就一毫不差地完成了。可见规模庞大,功能巧妙的现代化机械设施,对于舞台表演艺术,能起到多么大的辅助作用。主台上有一个圆天幕,从三面包围了表演区,这是德国式舞台的传统,天幕的面积,有2639平方米。剧院后面有专设的车间,制作各式服装、布景、道具。大大小小的排练厅有20多间,其中3间大排练厅,还可以作合成舞台用。这座剧院在建筑设计上,是现代化的外观,先进的科技,与传统的马蹄形观众大厅的完美结合,另外剧院的观众厅采用木质装璜,杰出的音效,比老剧院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都会歌剧院除了有周六下午的实况转播外,还常在纽约的公园举行夏季演出。

  纽约大都会剧院外观大都会歌剧院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位于百老汇第39号大街与第40号大街之间的一座剧院,是纽约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

  该剧院虽拥有3625个座位,说来有趣,像这样庞大的歌剧院,却没有可供那些有钱商人观看歌剧时使用的固定包箱座位。西洋人热爱歌剧,犹如中国人迷恋京戏。在大都会歌剧院成立之前,纽约只有乐府歌剧院一家,以供富人消遣,但包厢有限。有一天,一位范先生见他夫人分配不到包厢,便和罗斯福、易赛兰、葛雷特、亚斯多、毛根等同好合作,筹集了近800万美元美金,决定建造一座更好的剧院,这就是大都会歌剧院。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使大都会歌剧院历年攒下的上百万盈余,全部迅速耗说。巨额的赤字,吓跑了成批的有钱股东,1932年,股份制的公司解散,代之以会员制的大都会歌剧协会。山穷水尽的剧院,想尽法子要摆脱危机。而想来想去想出的办法,也不外是节用与开源两条。节用就要减薪,也减少演出的场次;开源更加简单,就是向公众募捐。这倒引出了一桩前所未闻的新鲜事儿--现场直播演出实况。

  先说公众对募捐的反应。反应相当热烈,一个筹金组织在1932年春就募到了15万美金,第二年,还有一个团体发起了一场“拯救大都会运动”。1935年,一位很有影响的贝尔蒙特夫人组织起一个“大都会歌剧院协会”,协会出版周刊,发行唱片,资助演出,会员最初有2000人,后来发展到数万人参加。他们还组织剧院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演出,这一系列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演出季的周六下午进行现场转播。历史上第一次转播活动,是在1931年岁末最后一天,当时剧院上演的是洪佩尔丁克的作品,转播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便保留下来,到现在,美国、加拿大,直到波多黎各,都可以收到这种周六下午的现场广播。后来在1977年3月15日,更进行了第一场电视转播,当时出演主角的,是帕瓦罗蒂和斯科托。

  二战结束后,大都会歌剧院的情形,算是时逢太平盛世,经济状况非常稳定。这也因为有朱利亚德基金会和卡内基公司这样的靠山,常常慷慨解囊的缘故。50年代贝尔蒙特夫人还赞助成立了一个“大都会歌剧院国家评议会”,会员个个是百万富翁,他们每年随便拿点钱来,就能凑一笔数额不小的捐款,剧院当然不用再为每场演出赚不赚钱这类事情操心了。这个时候,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家都争先恐后与大都会歌剧院签约。1955年,伟大的黑人女歌唱家玛丽·安德森,在威尔第的《假面舞会》中登台演出,她成为大都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首席歌手。

  1966年春天,大都会歌剧院迁入了位处纽约林肯中心附近的新址,观众席有3788个座位,建筑师是兴建联合国大厦的华莱士·哈里逊。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于1883年10月22日落成。落成之日举行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同时,古诺的著名歌剧《浮士德》就首演于此。大都会歌剧院的首任总经理是亨利·阿贝,由于他在经营该剧院的第一季度演出中遭受了严重亏损,因此被剧院的董事会免职。阿贝被免职后,由德国指挥家、小提家莱奥波德·达姆罗施担任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他上任后不久便去世。1884年至1891年,莱奥波德-达姆罗施的儿子瓦尔特·达姆罗施接任了剧院的艺术总监。在此期间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是清一色的德国歌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晚期的歌剧作品都首演于该剧院。例如《尼贝龙根的指环》、《女武神》 、 《崔斯坦与伊索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等。

  1892—1898年,亨利·阿贝重新执掌大都会歌剧院的大权。1892年由于剧院不慎失火,因此这年秋、冬二季停止演出。重建工程于1893年完成,这年11月27日再度开幕时,复演《浮士德》以示庆祝。,1896年阿贝去世后,迫使公司改组而由格劳继任经理自1898年11月29日,《唐豪塞》一剧演出,该公司开始步入新的世纪。在格劳的领导之下,第五季歌剧节演出极为成功,因而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代”。当时,大都会歌剧院拥有世界乐坛上的名歌唱家如:康巴纳里、殷姆士、葛志基、贺谋、丽丽雷曼、毛瑞尔、诺尔迪卡、普朗松、德雷斯克、萨利亚克、森布里赫、舒曼海因、泰尔尼纳等,皆是当时的人选。格劳因有如许人才助阵,使他无论在艺术上或财政上,都大大地获得成功。

  1903-1908年,康瑞德接任。其间,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作曲家马勒和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莫特尔·费利克斯等知名人士均参加了剧院的演出。1908年起,加蒂·卡沙扎接替了康瑞德的职务直到1935年。加蒂·卡沙扎任职期间为大都会歌剧院做出的最大功绩是邀请了托斯卡尼尼任剧院的首席指挥,加蒂·卡沙扎的理财本领和托斯卡尼尼享誉世界的指挥天才建立起了大都会令人眼花缭乱的歌剧王国。他们立下了用原文演唱歌剧作品的规矩,确立了每年24周的演出季,几乎演遍了世界所有的优秀歌剧。如柴科夫斯基的《黑桃皇后》、穆索尔斯基的《鲍利斯·戈杜诺夫》、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蒙太梅奇的《三王之爱》等。到1935年加蒂·卡沙扎辞职前,一共演出177部作品,上演次数多达5000次以上。

  1935—1950年,是加拿大人爱德华·约翰逊为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经理,他鼓励培养美国的艺术家。力邀比彻姆、瓦尔特、布什、斯特尔等指挥家和著名歌唱家参与剧院的演出,一时阵容强盛。爱德华·约翰逊退休后,鲁道夫·宾格接任了剧院总经理的职务直到1972年。他使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技术现代化,并增加了国际性的演员阵容。1955年黑人头一次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是饰演巫莉卡角色的玛丽安·安德逊。在此登台过的名歌唱家还有卡拉丝、提芭第、狄·史蒂法诺、德·莫纳哥、毕约林、谢比和美国人蕾芝妮克、梅利尔等。此外还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歌剧作品,如贝尔格的《沃采克》、巴伯的《瓦内莎》等。

  1966年春天,大都会歌剧院迁入了新址,这是一座十层楼的漂亮的现代化大厦,位处纽约的林肯中心,建筑师是兴建联合国大厦的华莱士·夏里逊。新院建筑为时4年,建筑费用达4750万元美金。它一切设备全是最新最好的舞台的宽度100英尺,深度80英尺,乐队的座席可容110名乐师,观众席有3788个座位。布景场和化装室的面积,比旧剧院大了10倍。该年4月11日,先由学生试演,无论灯光、音响等各方面,都比旧的剧院理想,大家颇为满意。试演 5天后,即1966年4月16日晚上,他们在旧的剧院隆重地举行了一场“惜别晚会”,全体演职员在斯托科夫斯基的指挥下,合唱了《忆旧游》一曲。这时,大家噙着兴奋和伤感交织的眼泪,缅怀近百年漫长过去的艰辛成就。他们骄傲地说:这是旧阶段的结束,也孕育着新的都会歌剧院的开始。截止到此旧的大都会歌剧院共上演过217部歌剧。其中《西部姑娘》等二十五部属于世界性首演。

  1966年9月16日,大都会歌剧院新址开幕,这天,美国作曲家巴伯专为该剧院新址开幕而写的歌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首次公演。随后演出的戏码是莎士比亚洲名著改编的《埃及艳后》,美国人谱曲,女高音利昂汀·普赖丝,深获观众和舆论赞赏。不但她谢幕达14次之多,美国总统约翰逊夫人还到后台向她祝贺。

  1972年,根特烈被指定为继任者,但在上任前因车祸去世,于是改由库贝利克就任音乐监督,1975年后由黎汶接任。当时在大约四十周内,做了250次以上的演出。

  近50年来,大都会歌剧院共上演过217部歌剧,其中25部属于世界性首演,大都会歌剧院喜欢把旧歌剧改编成现代作品,善于启用新导演及新曲目。大都会歌剧院每周六下午的演出,都被转播到美国各处及邻近国家,它把歌剧带到千百万人面前。如今,电视、碟影片vsh录影带等,可以连同画面一起把音乐带给更广泛的观众,并利用活动字幕,使歌剧剧情更易了解与普及。除此以外,大都会歌剧院常改编旧歌剧成现代作品,逐渐启用新导演及新曲目,在不断蜕变中的大都会歌剧院,正迈向新的黄金时代。

  歌剧《秦始皇》2006年底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世界首演以来,尽管大都会歌剧院对该歌剧遭受的负面评价感到烦恼不堪,好在《秦始皇》的门票全部出售一空。

  其实,歌剧《秦始皇》仅仅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0年前开始实施的“三部歌剧”计划中的最后一部分。该计划也是前总经理约瑟夫·沃尔普任期中的大手笔。其它两部分别是:1999年11月上演的约翰·哈宾森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2005年12月首演的托比亚斯·皮克尔作品《美国悲剧》。

  进取心颇强的彼得·格尔布接替总经理一职后,宣布大都会歌剧院在2010——2011年演出季,将隆重推出阿根廷作曲家奥斯瓦尔多·格利约夫(Osvaldo Golijov)的作品。

  谭盾的《秦始皇》算得上是大都会歌剧院的最大突破之一。尽管有不少评论家认为,整个歌剧的风格听上去既像一部战争电影,有些旋律与电影《卧虎藏龙》有几分相似,又像另一部歌剧《图兰朵》。将出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对作曲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除了音乐的元素之外,一部新歌剧能否成功取决于它的“舞台生存能力”,比如能否镇住舞台气氛、戏剧性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打造的角色是否鲜明、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等等。

  托比亚斯·皮克尔与剧作家吉恩·西尔联手打造的《美国悲剧》改编自西奥多·德莱塞创作于1925年的同名小说。皮克尔采用新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将这部歌剧视为大众艺术的一种形式,各种唱法安排得恰到好处。

  回顾哈宾森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似乎它是大都会歌剧院三大歌剧中最著名的。哈宾森亲自撰写剧本。菲茨杰拉德笔下的人物在歌剧中展现得很真实。该剧结合20世界20年代的一些流行音乐和舞蹈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其中包括一些清爽的抒情歌和即兴的爵士乐,流露着现代意味的和谐感。《了不起的盖茨比》在2002年再次上演,同样是那样优雅、神秘、迷人。

  据格尔布透露,他以后将更重视“音乐工场”。格尔布担任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一职仅五个多月时间,但他的雄心和努力足以令他成为歌剧界的新闻人物。除了推出格利约夫的作品,格尔布还计划于林肯中心剧院联合演出九位作曲家的作品。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据悉,2006年在旧金山歌剧院上演的美国作曲家约翰·亚当斯作品《原子医生》,还将在大都会歌剧院卷土重来。

  二、歌剧《秦始皇》再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

  由著名华裔作曲家谭盾先生作曲并任指挥、张艺谋任导演的歌剧《秦始皇》于2008年5月10日、14日和17日再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夫妇、文化参赞翟德玉应邀出席观看了5月14日的演出。

  该剧曾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了9场,引起轰动。此次是该剧第二次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谭盾对该剧进行了一些修改并加强了歌剧中的中国元素。谭盾不仅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65年来首位指挥自己作品的作曲家,也是该院建院125年来第5位获此殊荣的人。

  演出结束后,彭克玉总领事夫妇等看望了谭盾先生并向其表示了热烈的祝贺,祝愿他今后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真把剧院当作城市文化风彩的一面橱窗,那再没什么能比大都会歌剧院更好地展示纽约这座国际商业中心的气派了。现在这座大都会歌剧院建成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它的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规模庞大,能容纳4000多名观众,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

  美国独立之初,文化娱乐事业,远不像今天这么发达。那时,即便是上流社会的观众,除了一种叙事歌剧(以流行曲调填新词的杂烩)和偶而来访的意大利歌剧院之外,别无可看。产自美国本土的产品,更加寥寥无几。在1781年,倒是上演过一出美国人创作的音乐喜剧,名为《密涅瓦神殿》,华盛顿亲自出席观看。但这多半不是为了剧作,而是为了作者。此人名叫弗朗西斯·霍普金斯,却不是个藉藉无名之辈,他出身律师,当过法官,还签署过《独立宣言》,据考证,美国的星条旗就是出自他的设计。到19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在美国独霸天下,几首就成了歌剧的同义词。1854年,纽约市建成了一座音乐学会歌剧院,此后的几十年里,威尔第的大部分歌剧,都在这儿首次与美国观众见面。那时候,想在这座剧院享列包厢特权实在是太难了,一些因无法坐列包厢而顿感丢失颜面的豪商巨贾们决定盖一座属于自己的大歌剧院。

  1883年10月22日,大都会歌剧院正式落成开幕,当时耗资173200美元。剧院的外表,因为用朴实的黄砖,看起来单调乏味,但内里极其豪奢,单是一个华丽的马蹄形观众大厅,就耗去了大部分建筑资金。观众厅有4层,122个包厢,音效据说非常好,不过为了突出楼层,而舍弃了两层楼座,大部分的观众,视线都很差。另外蹩脚的舞台装备,也施了剧院的后腿。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剧王,是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浮士德》,之后便推出了一系列意大利作品。不过它在经济效益上出师不利,第一季就大大蚀了一笔。于是股东们收回经营权,委任指挥家列奥波德·达姆罗什为剧院的艺术指导。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简介

  达姆罗什是德国人,由医学博士改行干指挥,在当时的纽约音乐界,举足轻重。他使剧院改换门庭,在演国剧目,还举行了瓦格纳《女武神》的美国首演。可是一个演出季还没结束,达姆罗什一病身亡,他的幼子沃尔特继任指导,这就正式开始了大都会歌剧院历史上的“德国时期”。此时不但瓦格纳后期的几部大作,从《名歌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到《尼伯龙根指环》,全都得以上演,而且所有剧目,不论国别,一律用德语演出。

  20世纪初,大都会歌剧院的经理是位奥地利人,名叫海因里希·康瑞德,他替剧院招揽来两位传奇性的大明星:意大利男高音卡鲁索和俄国男低音夏里亚宾。另外他还做了两件惊人之举出来。头一件,他悍然侵犯德国人的知识产权,在瓦格纳的绝笔之作《帕西法尔》版权期满之前,抢先大都会歌剧院将它搬上舞台,结果惹得盘据罗伊特的瓦格纳家族大为光火。此前这部名剧,在拜罗伊特以外的地方,还从未亮过相。第二件事,他企业图力排众议,在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此剧是由爱尔兰作家王尔德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来,要知其时王尔德的大名,足以令一班自命高尚的绅士淑女们掩耳不迭,而被目为瓦格纳衣钵传入的施特劳斯,其音乐的激进与大胆,也很为时人诟病。总而言之,在纽约当时保守的舆论界看出,演出《莎乐美》,简直就是亵读圣经,有伤风化,所以演出计划最终只得胎死腹中。大作曲家马勒,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经过10年励精图治,正将该剧院的水平,提升至历史性的巅峰,却为了人事上的波澜,而不安于立。大都会歌剧院于是抓住时机,将他聘来。1908年元旦,马勒正式在大都会登台演出。

  康瑞德的继任者里,有一位加蒂。卡萨扎,他是米兰斯卡拉剧院的原总监。他从来兰请来另一位指挥界的巨人,这个人,不消说,就是托期卡尼尼。为了使两位指挥大师配合演出,大都会剧院特别安排了一种双头制,托斯卡尼尼任首席指挥,马勒则是德国歌剧的首席指挥。这两人都以独断专行而知名,配合的效果,也不理想,但这一时期前后,大都会歌剧院名家荟萃,灿若星河,推出了100多部作品,演出几千场,几乎场场精彩,真正使得大都会歌剧院名扬全球。此时的大都会歌剧院,成了纽约市的头号歌剧院,把当时最有名的音乐学会歌剧院挤掉,自己取而代之,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崛起的劲敌:德国移民奥斯卡。哈默斯创办的曼哈顿歌剧院。哈默斯坦是个商人,机敏精明,靠发明雪茄机起家,我们熟知的剧作家哈默斯坦二世(《音乐之声》、《俄克拉亥马》、《国王与我》的作者),就是他的孙子。哈默斯坦招聘优秀演员,推出时新戏码,大都会不敢演的《莎乐美》,他也照演不误,一时间来势汹汹,大有将大都会歌剧院压倒之势。只不过大都会不动产公司到底财大气粗,1910年,它出价120万美金,买断了哈默斯坦的股权,附带剥夺他10年之内在纽约上演歌剧的权利。哈默斯坦改往伦敦另谋发展,却不敌那里的皇家科文特花园剧院,铩羽而归,等他想返回纽约,重操旧业时,又被大都会歌剧院依照条约,明白禁止。此时的大都会歌剧院,真正成了纽约众多剧院中的霸主。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使大都会歌剧院历年攒下的上百万盈余,全部迅速耗说。巨额的赤子,吓跑了成批的有钱股东,1932年,股份制的公司解散,代之以会员制的大都会歌剧协会。山穷水尽的剧院,想尽法子要摆脱危机。而想来想去想出的办法,也不外是节用与开源两条。节用就要减薪,也减少演出的场次;开源更加简单,就是向公众募捐。这倒引出了一桩前所未闻的新鲜事儿--现场直播演出实况。

  先说公众对募捐的反应。反应相当热烈,一个筹金组织在1932年春就募到了15万美金,第二年,还有一个团体发起了一场“拯救大都会运动”。1935年,一位很有影响的贝尔蒙特夫人组织起一个“大都会歌剧院协会”,协会出版周刊,发行唱片,资助演出,会员最初有2000人,后来发展到数万人参加。他们还组织剧院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演出,这一系列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演出季的周六下午进行现场转播。历史上第一次转播活动,是在1931年岁末最后一天,当时剧院上演的是洪佩尔丁克的作品,转播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便保留下来,到现在,美国、加拿大,直到波多黎各,都可以收到这种周六下午的现场广播。后来在1977年3月15日本,更进行了第一场电视转播,当时出演主角的,是帕瓦罗蒂和斯科托。

  二战结束后,大都会歌剧院的情形,算是时逢太平盛世,经济状况非常稳定。这也因为有朱利亚德基金会和卡内基公司这样的靠山,常常慷慨解囊的缘故。50年代贝尔蒙特夫人还赞助成立了一个“大都会歌剧院国家评议会”,会员个个是百万富翁,他们每年随便拿点钱来,就能凑一笔数额不小的捐款,剧院当然不用再为每场演出赚不赚钱这类事情操心了。这个时候,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家都争先恐后与大都会歌剧院签约。1955年,伟大的黑人女歌唱家玛丽·安德森,在威尔第的《假面舞会》中登台演出,她成为大都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首席歌手。

  曾经发起过爱丁堡音乐节的鲁道夫·宾爵士,从50年代起,在大都会当了20多年经理,原来30周的演出季,在他手里增加到45周。1966年,剧院喜庆乔迁了,搬到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新址。

  这是座现代化的剧院,装备极为完善。观众大厅仍是传统的马蹄形,有座席3788个,如若加上站席,和特别照顾残疾、病人的轮椅,总共能容下4077人。建筑的规模,可以称得上是庞大无比。观众厅体积很大,平均有24米高,周围五层楼座,分三面环绕,其中两侧的是浅楼座,二层是包厢。剧院的门厅也高大宏伟,由这儿,观众可以从外面的广场直接进入剧院,另有一条路线,由专设的地下门厅走,观众可以从地下停车场,经过门厅,就有一应齐全的大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引他们直通各层楼座的休息室。舞台不但面积大,而且满布着各种精巧复杂的机械装置。主台上装着7块升降台,有了这些升降台,上可搭出山陵台殿,下可表现湖海江河,舞台设计更加灵活方便。两边侧台上的车台,都可以分成小块单独运动,凡9米以下的布景,全能靠安迅速更换。后舞台上则有一个直径18米的转台,能开到主表演区上旋转。乐队所在的乐池,也分做前后两块,可以上下升降。剧院的主台宽30米,深24·6米,高33米。大都会歌剧院的设备先进,还表现在它率先使用了一套机械化驱动机构,叫做“无平衡重式电动吊杆”。大都会歌剧院的这套吊杆,电力驱动,性能极好,25米深的舞台上,密布着109道布景吊杆,外加8道灯光吊杆,这么复杂精致的机械,居然只消用一个人编程操作,一个人插接转换就能控制。哪怕是整整一场布景,只要按一下专设的开关,安装布置就一毫不差地完成了。可见规模庞大,功能巧妙的现代化机械设施,对于舞台表演艺术,能起到多么大的辅助作用。主台上有一个圆天幕,从三面包围了表演区,这是德国式舞台的传统,天幕的面积,有2639平方米。剧院后面有专设的车间,制作各式服装、布景、道具。大大小小的排练厅有20多间,其中3间大排练厅,还可以作合成舞台用。这座剧院在建筑设计上,是现代化的外观,先进的科技,与传统的马蹄形观众大厅的完美结合,另外剧院的观众厅采用木质装璜,杰出的音效,比老剧院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都会歌剧院除了有周六下午的实况转播外,还常在纽约的公园举行夏季演出。

相关文章 推荐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选手--CuartetoQuiroga
人气:74
中国乐团乐队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选手--CuartetoQuiroga
帝国铜管乐团(Empire Brass)--复活节清唱剧交响乐
人气:104
外国乐团乐队
帝国铜管乐团(Empire Brass)--复活节清唱剧交响乐
朝阳区残疾人男生小合唱队
人气:79
音乐厅剧院
朝阳区残疾人男生小合唱队
德国托曼琴行简介
人气:115
音乐厂商机构
德国托曼琴行简介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宝石花合唱团
人气:56
中国乐团乐队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宝石花合唱团
上海歌剧院歌剧团
人气:140
中国乐团乐队
上海歌剧院歌剧团
世界知名乐团简介
人气:201
外国乐团乐队
世界知名乐团简介
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
人气:136
中国乐团乐队
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
华纳唱片公司(Warner Music)简介
人气:105
音乐厂商机构
华纳唱片公司(Warner Music)简介
美丽炫音民乐组合
人气:114
音乐厅剧院
美丽炫音民乐组合
深圳交响乐团
人气:135
中国乐团乐队
深圳交响乐团
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简介
人气:109
音乐厂商机构
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简介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人气:220
音乐厅剧院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挪威女子铜管十重奏简介
人气:135
音乐厅剧院
挪威女子铜管十重奏简介
中国交响乐团简介
人气:227
中国乐团乐队
中国交响乐团简介

大家都在看

美国著名铜管乐组合-帝国铜管五重奏(Empire Brass)介绍

美国著名铜管乐组合-帝国铜管五重奏(Empire Brass)介绍

作为北美最顶级的铜管乐团,帝国铜管五重奏以其丰富多样的演出曲目著称,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乐团演奏精准、音色纯美、旋律醉人,曾获著名的瑙姆堡奖、哈伐德音乐协会奖、诺姆伯格奖和哈佛音乐协会奖等,备受各...

音乐厅剧院 148 阅读

翠微小学金帆民乐

翠微小学金帆民乐

翠微小学金帆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于1990年, 2003年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乐团拥有一支德艺双馨的艺术专业教师队伍, 十几年来,在市区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乐团演奏水平不断提高,排...

音乐厅剧院 133 阅读

卿梅薇慧民乐组合

卿梅薇慧民乐组合

筝、二胡、琵琶、扬琴 时间:2009年12月6日 地点:布鲁塞尔美术宫 2009年12月7日-9日 列日Les Drapiers当代艺术之家 2009年12月11日 瓦赫特贝克文化中心 2009年12月12日 佩皮根-Beert教堂 2009年12月13日 荷兰哈瑟尔特文化中心 于红梅,二胡演...

音乐厅剧院 82 阅读

柯塔组合(The Cottars)--凯尔特竖琴组曲(Celtic Harp Medley)

柯塔组合(The Cottars)--凯尔特竖琴组曲(Celtic Harp Medley)

乐队四人是两对兄妹,分别是 ciarn 和 fiona macgillivray,jimmy 和 roseanne mackenzie,至今有过三张专辑,分别是 made in cape breton, on fire 和 forerunner。他们在 east coast awards 上有过不俗的表现,在...

音乐厅剧院 127 阅读

女子十二乐坊简介

女子十二乐坊简介

女子十二乐坊(成员13人)是中国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其表演形式有别于传统民乐演奏方式,给予观众新鲜感,极尽视听之娱。经纪人王晓京定位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为视觉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由王晓...

音乐厅剧院 185 阅读

蓝莲花女子乐府

蓝莲花女子乐府

蓝莲花女子乐府 由北京蓝莲花文化艺术公司倾力打造,六名成员平均年龄21岁,均来自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知名高等音乐学府,具有扎实的乐器演奏功底与青春靓丽的外表,音乐风格融合了中国 古典音乐 与西方现代音...

音乐厅剧院 191 阅读

查理.艾夫斯(Charles Ives)- 告别大地(A Farewell to land)介绍

查理.艾夫斯(Charles Ives)- 告别大地(A Farewell to land)介绍

查理艾夫斯(Charles Ives 1874-1954)是美国作曲家查尔斯艾夫斯在1874年10月20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丹伯里(Danbury)城。艾夫斯是在十三岁时开始尝试作曲的,而当他于1894年进耶鲁大学音乐系时,...

音乐厅剧院 152 阅读

玫瑰女子乐坊

玫瑰女子乐坊

半打玫瑰 蒋彦 :演奏琵琶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曾获奖项:龙音杯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表演奖 韩石 :演奏二胡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曾获奖项:江苏省首届艺术节民族乐器大赛二胡专业一等奖及2005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

音乐厅剧院 91 阅读

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Belcea Quartet)--弦乐四重奏(Strings quartet)

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Belcea Quartet)--弦乐四重奏(Strings quartet)

在2008年9月23日的《卫报》上埃里卡杰尔称赞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组合是世界级的团队。 作为新生代的一流的四重奏组合,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组合已经获得了令人艳羡的声誉。他们的演出似风暴般火速席卷英国及全球,在...

音乐厅剧院 69 阅读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介绍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介绍

美国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成立于1946年,是世界最著名的四重奏组之一。自1962年取代布达佩斯四重奏成为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当家四重奏组以来,朱利亚一直在世界上享受着崇高的声誉。...

音乐厅剧院 220 阅读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伊甸桥(Edens Bridge)不是一支习以为常的Celtic乐队,除了架驽一些基本的传统乐器之外,乐队还努力尝试结合其他外来的音乐元素,诸如Gregorian颂歌,自然采样等等,而在这背后,始终贯穿着一个洞穿四野的通透凯尔...

音乐厅剧院 220 阅读

白玉玺 盛唐舞步简介

白玉玺 盛唐舞步简介

白玉玺,中国首支玩古电音乐队,2011年由上海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成立,是近期成立唯一的由中国民乐器占主导地位的团体。白玉玺首先是一支由8位年轻精灵组成的乐队,他们来自东方,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玩。他们聚齐,...

音乐厅剧院 223 阅读

伦道.温兹亚诺(Rondo Veneziano)--田园(Pastorale)

伦道.温兹亚诺(Rondo Veneziano)--田园(Pastorale)

1939 年7月29日,Gian Piero Reverberi在他祖父充当门卫的一个位于热那亚(意大利港市)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诞生。从他幼年开始便对音乐表现出强烈的热爱。那时他被遗弃在博物馆地下室的一架陈旧的钢琴强烈吸引,他最...

音乐厅剧院 183 阅读

<strong>西子十二乐坊</strong>

西子十二乐坊

西子十二乐坊超级民乐组合,汇聚了我国当前比较著名的民乐演奏家,他们演奏的中国经典民族音乐水平高超,极富个性化色彩,已经引起民乐迷们的强力关注。目前,该乐团成员均为各专业中精挑细选的尖子,基础扎实,功力深...

音乐厅剧院 226 阅读

席琳.迪翁(Celine Dion) 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简介

席琳.迪翁(Celine Dion) 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简介

The power of love the whispers in the morning 清晨你还在熟睡中喃喃呓语, of lovers sleeping tight are rolling like thunder now as i look in your eyes 看着你的眼睛,我却听似轰轰划过耳际 i hold on to y...

音乐厅剧院 15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