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音乐团队剧院>音乐厅剧院>

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UnterdenLinden)简介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8-12-04  

  柏林国家歌剧院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是国王腓特烈二世下令于1742年建成的普鲁斯宫廷剧院,后改称国王剧院,1919年后成为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柏林国家乐团除了作为歌剧院乐团参加歌剧演出外,也举行大量交响音乐会,在这两个领域乐团均代表了德国和世界乐坛的最高水准。

  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位于原东柏林,面对菩提树下大街,达尼埃尔·巴伦博依姆曾经担当这里的音乐监督。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时代建造(1743年),由波茨坦王宫的著名建筑师克诺贝尔斯道夫设计。 1843年剧院在一次大火中被毁,后又按原样修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再次毁于炮火,1951—1955年又重建。剧院内精美的雕像和绘画比比皆是。供休息用的阿波罗厅以典雅和谐著称。光线从顶部射入,像温煦的阳光。演出大厅的地座和3层楼座共有1500个座位,大厅的墙壁和栏杆上布满了金色和白色的彩饰。这是一座典型的巴罗克式建筑物,其外形以及内部的装饰体现了德国的民族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

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UnterdenLinden)简介

  柏林国家歌剧院的正式名称为“柏林德意志国立歌剧院”是柏林一家最重要的歌剧院。因它位于菩提树大街,故又被称为“菩堤树剧院”。它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弗里德里克二世1740年继位不久下令建造的“普鲁耶塞宫廷剧院”,它于1742年完成。1756年该剧院因经过7年的战争而关闭。1764年,歌剧院重新开张。1843年8月18日,一场大火焚毁了剧场,但只花了一年多,新剧院就落成了,而且各种设施都得到了改善。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嫌旧歌剧院过于陈旧,不能适合时代需要,命令兴建一座新的歌剧院。但计划久经耽误,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更是遥遥无期地搁置了。1919年11月,剧院划归文化部管理,改名为国家剧院。1941年4月9日,剧院被炸弹炸毁,新剧院当年落成。12月7日,剧院以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瓦格纳创作的<纽伦堡的名歌手>来庆祝自己诞辰200周年。

  1945年2月3日,歌剧院在攻克柏林的炮声中再度被摧毁。1945年6月,柏林国家歌剧院进行了重新组建。1953年,艾伯特签了长期合约担当主任,歌剧院再度整修,以原设计为基础的新剧院落成。并于1955年重新开幕使用。

  1742年建盖的普鲁斯宫廷剧院,就是后来柏林国立歌剧院的前身。可是柏林国立管弦乐团的历史却比它更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有许多作品是在这里首演的。1742年12月7日新剧院落成庆典上首演的是由宫廷乐长格劳恩创作的歌剧《凯撒与克里奥帕特拉》。此后,这里的歌剧演出季就由11月到次年3月,每周演出2次,每一演出季中都要上演2部新歌剧,观众通常仅限于王室成员及被邀请来的客人们。弗里德里克二世偏爱意大利式歌剧,格劳恩在19年中为他创作了29部这样的歌剧,国王有时甚至亲自为某些作品谱写咏叹调或写作歌剧脚本。当时,这个歌剧院被认为是德国最高水平的剧院之一,它曾有过一段漫长的辉煌历史。

  1756年起,德国卷入了一场为期7年的战争时期,剧院被关闭。1764年,歌剧院重新开张,宫廷作曲家是巴赫的学生阿格里科拉。 1789年,迪特斯多夫的清歌剧上演,平民首次被允许购票入场。直到1807年,宫廷剧院和民族剧院合并,但演出剧目差异较大,前者以意大利风格为主,更适合国王的口味,后者则以德国歌剧为主,受到富有的平民阶层欢迎。 1843年8月18日,一场大火焚毁了剧场,时隔一年多,新剧院就落成了,而且各种设施都得到了改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里上演的新歌剧并不多,但演出水平却有了很大的提高。1900年,国王威廉二世不准施特劳斯的《火荒》在此首演,他认为施特劳斯不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曲家。施特劳斯对此非常不满,从此他不让自己的作品在这里首演。另外威廉二世对剧院管理干涉太多,使演出的艺术质量有所下降,而舞台装饰却越来越奢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歌剧院并未停止演出,只是演出数量有所减少。普鲁士王朝被推翻后,宫廷剧院自然也走到了尽头。1919年11月,剧院划归文化部管理,改名为国家剧院。此后,歌剧的演出剧目不断增加,例如1926年的一个演季就演出了66部不同的作品,1927年以后,柏林歌剧院演出的重点是德国歌剧,尤其是瓦格纳的作品,演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1933—1945年,由于纳粹政府的干涉,一些犹太作曲家的作品遭到禁演,而穆索尔斯基和柴科夫斯的作品则被加进了演出剧目。1941年4月9日,剧院被炸弹炸毁,新剧院于当年落成,12月7日,剧院以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纽伦堡的名歌手》来庆祝自己诞辰200周年。1945年2月3日,歌剧院在攻克柏林的炮声中再度被摧毁。1945年6月,柏林国家歌剧院进行了重新组建,并于9月8日举行了第一场公演,由于没有场地,演出是在别的剧院举办的。1955年,以原设计为基础的新剧院落成,首演的剧目仍是《纽伦堡的名歌手》。该剧团的保留剧目有50多部,包括俄罗斯和捷克作曲家的一些作品,如德沃夏克的“水仙女”等。

  17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刚一登基,就下旨盖了一座豪奢的大剧院。兴建的目的,当然是要为自己执掌的专制政权扬威争光。承当这项工程的任务,落到了当时在波茨坦宫廷效力的著名建筑家文茨劳斯·冯·诺贝尔斯多夫头上。他用了两年时间,将剧院盖成,到1742年12月7日,就以时任宫廷指挥的克劳恩的一出<尤苟萨与克里奥帕特拉>,正式开幕演出。

  这家剧院虽然注定了日后要成为德国歌剧的大本营,但在初创时,仅仅为了想扶植本民族的艺术风格,就很费了一番周折,因为上至腓特烈二世本人,下至大小廷臣,这一班亲贵显要,嗜好的是意大利的艺术,而所谓皇家剧院,就是要满足他们的消遣娱乐之兴,普通民从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发言权,剧院所有的演出都向众开放,是迟至19世纪初的事,那得感谢当时占领柏林的拿破仑大军。

  当拿破仑的大军横扫欧洲的时候,普鲁士原本牢固的封建制度,也被触及,随着柏林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剧院顺应时尚,也向平民开放。从19世纪后期到1918年革命,剧院一直保持着高水准的演出,但其间由于俾斯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风格显得保守,60余年间,只有三场首场演出。

  革命后剧院正式更名为国家歌剧院。从19世纪末到纳粹上台前这段时期,剧院的历史极为辉煌,它广邀名家助阵,不断推陈出新,然而辉煌过后,紧接着是空前的黑暗,在纳粹统治时期,剧院往日开放与探索的风气荡然无存,很多艺术家被迫流亡国外,但仍有一些名家在此工作,如卡拉扬等人,水平并未下降。

  1933年,纳粹掌握了国家政权,这个市立歌剧院改称作德国歌剧院,剧院被置于戈培尔的直接领导之下,建盖了当时号称世界最大的歌剧院。但由于政治上的干预较多,剧院演出水平明显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家剧院也遭受破坏,于是暂时移到其它剧院演出,1961年建盖新剧院,正式定名为柏林德国歌剧院。随后在瑟尔纳担任总监督的时代,变成西德代表性歌剧院。在瑟尔纳之后,由瑟尔纳和鲍姆继任,1981年起由弗利德里希就任总监督,而音乐监督是罗佩士柯博斯。1986-1987年乐季是创立二十五周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1948年,莱特延重回剧院,制作了许多瓦格纳的主要作品,也恢复了纳粹时期禁演的一些剧目。 1961年9月24日,在原址重建的歌剧院落成,开业之日演出了莫扎特的《唐璜》。此后,歌剧院又开始了新的发展,演员人数增加到120人,管弦乐团扩大到140人,一些著名指挥家来剧院担任首席指挥或客座指挥,使演出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德国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有75部以上作品。柏林德国歌剧院是全年演出的,只在7、8月间休整几个星期,其余时间每周7天演出各种不同的剧目。

  1742年12月7日新剧院落成庆典上首演的是由宫廷乐长格劳恩创作的歌剧<凯撒与克里奥帕特拉>。此后,这里的歌剧演出季由11月到次年3月,每周演出2次,同一剧目很少演出4次以上,每一演出季中都要上演2部新歌剧,观众通常仅限于王室成员及被邀请来的客人们。弗里德里克二世偏爱意大利式歌剧,格劳恩在19年中为他创作了29部这样的歌剧,国王有时甚至亲自为某些作品谱写咏叹调或写作歌剧脚本。当时,这个歌剧院被认为是德国最高水平的剧院之一。1789年在这里迪特斯多夫的清歌剧上演,平民首次被允许购票入场。1807年宫廷剧院和民族剧院合并,但演出剧目差异较大,前者以意大利风格为主,更适合国王的口味,后者则以德国歌剧为主,受到富有的平民阶层欢迎。

  19世纪以后皇家歌剧院的地位日见受到重视,布吕尔担任管理主任。他强调艺术的价值,决心提高该院的地位。但因威廉皇帝对歌剧欣赏能力不高,喜爱一些庸俗的作品。因此,布吕尔的一番努力大受阻碍。他不得不迎合国王的低级趣味,演出一些当时意大利所产生的许多极尽雕琢的华丽作品。

  1819年斯蓬蒂尼接任该院音乐总监,他自己的许多歌剧都在这里上演了。虽然斯蓬蒂尼讨厌并嫉妒韦伯,但《自由射手》一剧的首次公演,还是在皇家歌剧院举行,而且获得很大的成功。1840年国王去世,而斯蓬蒂尼也辞去了该院管理之职。1842年梅耶贝尔继任主任,尼古拉为主要的指挥之一。1843年该院毁于火灾,新的皇家歌剧院在原址重新建立。以梅耶贝尔的<西里西亚战营>一剧重新揭开序幕。这部歌剧是专为一位叫林德的新歌手而写的。梅耶贝尔不但亲自指挥,也指挥了韦伯的《欧律安特》、瓦格纳的《里恩济》和《漂泊的荷兰人》。

  1849年,乐队指挥尼古拉,又在这新建的皇家歌剧院将他所作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作首次公演。

  梅耶贝尔辞职之后,许尔森于1850年继任皇家歌剧院主任,提高演出的水准。后来他的继任人霍赫贝格也继续维持了这种水准。由于这两人的大力提倡,所谓“皇家歌剧的黄金时代”出现了。

  1900年国王威廉二世不准施特劳斯的《火荒》在此首演,他认为施特劳斯不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曲家。施特劳斯对此作了回报,从此不允许他的作品在这里首演。威廉二世对剧院管理干涉较多,这样使演出的艺术质量有所下降,而舞台装饰却越来越奢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歌剧院并未停止演出,只是演出数量有所减少。普鲁士王朝被推翻后,宫廷剧院自然也走到了尽头。

  1919年11月剧院划归文化部管理,改名为国家剧院。此后,歌剧的演出剧目不断增加,例如1924年演出瓦格纳的《名歌手》。由管理主任克赖伯亲自指挥。在克赖伯担任主任期间,表现出对新歌剧的爱好。曾经把贝尔格的《沃采克》和米约的《哥伦布》等歌剧在歌剧院中作首次演出。克赖伯的继任人富特文勒因和纳粹党意见相左而辞职,但不久又重新担任主任职务。到了1926年仅仅一个演季就演出了66部不同的作品,1927年以后,柏林歌剧院演出的重点是德国歌剧,尤其是瓦格纳的作品,演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1933—1945年由于纳粹政府的干预,一些犹太作曲家的作品遭到禁演,而穆索尔斯基和柴科夫斯的作品则被加进了演出剧目。1945年6月,柏林国家歌剧院进行了重新组建,并于9月8日举行了第一场公演,由于没有场地,演出是在别的剧院举办的。1955年,新剧院落成,首演的剧目仍是《纽伦堡的名歌手》。该剧团的保留剧目有50多部,包括俄罗斯和捷克作曲家的一些作品,如德沃夏克的“水仙女”等。

相关文章 推荐

上海歌剧院歌剧团
人气:140
中国乐团乐队
上海歌剧院歌剧团
华纳唱片公司(Warner Music)简介
人气:105
音乐厂商机构
华纳唱片公司(Warner Music)简介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人气:220
音乐厅剧院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挪威女子铜管十重奏简介
人气:135
音乐厅剧院
挪威女子铜管十重奏简介
朝阳区残疾人男生小合唱队
人气:79
音乐厅剧院
朝阳区残疾人男生小合唱队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选手--CuartetoQuiroga
人气:74
中国乐团乐队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选手--CuartetoQuiroga
深圳交响乐团
人气:135
中国乐团乐队
深圳交响乐团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宝石花合唱团
人气:56
中国乐团乐队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宝石花合唱团
德国托曼琴行简介
人气:115
音乐厂商机构
德国托曼琴行简介
帝国铜管乐团(Empire Brass)--复活节清唱剧交响乐
人气:104
外国乐团乐队
帝国铜管乐团(Empire Brass)--复活节清唱剧交响乐
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
人气:136
中国乐团乐队
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
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简介
人气:109
音乐厂商机构
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简介
美丽炫音民乐组合
人气:114
音乐厅剧院
美丽炫音民乐组合
中国交响乐团简介
人气:227
中国乐团乐队
中国交响乐团简介
世界知名乐团简介
人气:201
外国乐团乐队
世界知名乐团简介

大家都在看

查理.艾夫斯(Charles Ives)- 告别大地(A Farewell to land)介绍

查理.艾夫斯(Charles Ives)- 告别大地(A Farewell to land)介绍

查理艾夫斯(Charles Ives 1874-1954)是美国作曲家查尔斯艾夫斯在1874年10月20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的丹伯里(Danbury)城。艾夫斯是在十三岁时开始尝试作曲的,而当他于1894年进耶鲁大学音乐系时,...

音乐厅剧院 152 阅读

蓝莲花女子乐府

蓝莲花女子乐府

蓝莲花女子乐府 由北京蓝莲花文化艺术公司倾力打造,六名成员平均年龄21岁,均来自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知名高等音乐学府,具有扎实的乐器演奏功底与青春靓丽的外表,音乐风格融合了中国 古典音乐 与西方现代音...

音乐厅剧院 191 阅读

柯塔组合(The Cottars)--凯尔特竖琴组曲(Celtic Harp Medley)

柯塔组合(The Cottars)--凯尔特竖琴组曲(Celtic Harp Medley)

乐队四人是两对兄妹,分别是 ciarn 和 fiona macgillivray,jimmy 和 roseanne mackenzie,至今有过三张专辑,分别是 made in cape breton, on fire 和 forerunner。他们在 east coast awards 上有过不俗的表现,在...

音乐厅剧院 127 阅读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介绍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介绍

美国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组(Juilliard String Quartet)成立于1946年,是世界最著名的四重奏组之一。自1962年取代布达佩斯四重奏成为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当家四重奏组以来,朱利亚一直在世界上享受着崇高的声誉。...

音乐厅剧院 220 阅读

卿梅薇慧民乐组合

卿梅薇慧民乐组合

筝、二胡、琵琶、扬琴 时间:2009年12月6日 地点:布鲁塞尔美术宫 2009年12月7日-9日 列日Les Drapiers当代艺术之家 2009年12月11日 瓦赫特贝克文化中心 2009年12月12日 佩皮根-Beert教堂 2009年12月13日 荷兰哈瑟尔特文化中心 于红梅,二胡演...

音乐厅剧院 82 阅读

女子十二乐坊简介

女子十二乐坊简介

女子十二乐坊(成员13人)是中国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奏中国音乐的乐团,其表演形式有别于传统民乐演奏方式,给予观众新鲜感,极尽视听之娱。经纪人王晓京定位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为视觉音乐。女子十二乐坊由王晓...

音乐厅剧院 185 阅读

翠微小学金帆民乐

翠微小学金帆民乐

翠微小学金帆民族管弦乐团成立于1990年, 2003年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乐团拥有一支德艺双馨的艺术专业教师队伍, 十几年来,在市区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乐团演奏水平不断提高,排...

音乐厅剧院 133 阅读

伦道.温兹亚诺(Rondo Veneziano)--田园(Pastorale)

伦道.温兹亚诺(Rondo Veneziano)--田园(Pastorale)

1939 年7月29日,Gian Piero Reverberi在他祖父充当门卫的一个位于热那亚(意大利港市)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诞生。从他幼年开始便对音乐表现出强烈的热爱。那时他被遗弃在博物馆地下室的一架陈旧的钢琴强烈吸引,他最...

音乐厅剧院 183 阅读

<strong>西子十二乐坊</strong>

西子十二乐坊

西子十二乐坊超级民乐组合,汇聚了我国当前比较著名的民乐演奏家,他们演奏的中国经典民族音乐水平高超,极富个性化色彩,已经引起民乐迷们的强力关注。目前,该乐团成员均为各专业中精挑细选的尖子,基础扎实,功力深...

音乐厅剧院 226 阅读

白玉玺 盛唐舞步简介

白玉玺 盛唐舞步简介

白玉玺,中国首支玩古电音乐队,2011年由上海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成立,是近期成立唯一的由中国民乐器占主导地位的团体。白玉玺首先是一支由8位年轻精灵组成的乐队,他们来自东方,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玩。他们聚齐,...

音乐厅剧院 223 阅读

美国著名铜管乐组合-帝国铜管五重奏(Empire Brass)介绍

美国著名铜管乐组合-帝国铜管五重奏(Empire Brass)介绍

作为北美最顶级的铜管乐团,帝国铜管五重奏以其丰富多样的演出曲目著称,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乐团演奏精准、音色纯美、旋律醉人,曾获著名的瑙姆堡奖、哈伐德音乐协会奖、诺姆伯格奖和哈佛音乐协会奖等,备受各...

音乐厅剧院 148 阅读

席琳.迪翁(Celine Dion) 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简介

席琳.迪翁(Celine Dion) 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简介

The power of love the whispers in the morning 清晨你还在熟睡中喃喃呓语, of lovers sleeping tight are rolling like thunder now as i look in your eyes 看着你的眼睛,我却听似轰轰划过耳际 i hold on to y...

音乐厅剧院 152 阅读

玫瑰女子乐坊

玫瑰女子乐坊

半打玫瑰 蒋彦 :演奏琵琶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曾获奖项:龙音杯全国民族器乐大赛表演奖 韩石 :演奏二胡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曾获奖项:江苏省首届艺术节民族乐器大赛二胡专业一等奖及2005年\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

音乐厅剧院 91 阅读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伊甸桥(Eden's Bridge) 新大地(New Land)介绍

伊甸桥(Edens Bridge)不是一支习以为常的Celtic乐队,除了架驽一些基本的传统乐器之外,乐队还努力尝试结合其他外来的音乐元素,诸如Gregorian颂歌,自然采样等等,而在这背后,始终贯穿着一个洞穿四野的通透凯尔...

音乐厅剧院 220 阅读

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Belcea Quartet)--弦乐四重奏(Strings quartet)

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Belcea Quartet)--弦乐四重奏(Strings quartet)

在2008年9月23日的《卫报》上埃里卡杰尔称赞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组合是世界级的团队。 作为新生代的一流的四重奏组合,贝尔希亚弦乐四重奏组合已经获得了令人艳羡的声誉。他们的演出似风暴般火速席卷英国及全球,在...

音乐厅剧院 69 阅读